以下是含有病毒性肝炎的搜尋結果,共41筆
台灣防治C肝已見成效,衛福部今年11月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C肝消除認證申請,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達標國家。不過,醫界指出,台灣仍有約150至2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死亡率每10萬人達23.7,遠高於日本、新加坡,呼籲制定國家級B肝炎消除計畫。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宣布,將放寬健保用藥治療條件及給付,估計有2.6萬人受惠,最快明年1月上路,希望達成WHO的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
台灣防治C肝已見成效,衛福部今年11月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C肝消除認證申請,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達標國家。不過,醫界指出,台灣仍有約150至2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台灣死亡率達每十萬人23.7萬人仍遠高於日、新加坡,呼籲制定國家級B肝炎消除計畫。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宣布,將放寬健保用藥治療條件及給付,最快明年一月上路,希望最終達成WHO的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續發炎。內分泌醫師楊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細胞內堆積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性有關係,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機率高達5至7成,嚴重恐導致肝癌,這類患者更要積極減重,控血糖又防癌。
大陸浙江省嘉興市一名趙姓女子近日反映,自己疑似因游泳時誤飲水質不良的泳池水而感染甲型肝炎,不僅健康受損,原本計畫好的出國旅遊行程也被迫取消,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對此,海寧衛生健康局證實,該游泳池水質第一次檢測結果為不合格,目前已進行第二次水樣送檢,並將根據結果進行行政處罰。
肝癌成因眾多,除了脂肪肝,B、C型肝炎及黃麴毒素也都是常見因素。醫師蕭敦仁分享,他的一位名醫老師本身有B肝,因平時抽血顯示肝發炎指數正常,便未定期做超音波檢查,結果等到腫瘤變大並破裂引發不適時,才驚覺罹患肝癌,追究原因,還跟吃下保存不當的花生有關。
現代人飲食普遍油膩、少動,肥胖人口逐漸上升,台灣約3至5成民眾有脂肪肝,且比例逐年增加。醫師提醒,脂肪肝常伴隨肥胖症、糖尿病、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呼籲民眾定期檢查,並透過調整飲食、減重、持續運動3大策略防治。
57歲主持人沈玉琳昨(29日)傳面色蠟黃爆瘦,送至三總就醫,深夜再傳是因猛爆性肝炎引發腦水腫。猛爆性肝炎發生原因以病毒性肝炎為主,特別是B型肝炎,有不少患者是在青壯年發病,因這時體力正值巔峰,免疫系統強力反抗肝內的病毒,導致肝細胞被嚴重破壞。
57歲主持人沈玉琳昨(29日)傳出疑猛爆性肝炎、腦水腫,被送往內湖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表示,猛爆性肝炎是急性肝衰竭,若沒適時接受治療,有高達80%的致死率,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醫師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的5大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藥物誘發、服用偏方、飲酒過量及代謝異常,因病程發展很快,一旦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就應立刻就醫。
國健署今年4月宣布將放寬B、C型肝炎篩檢條件,從原先45歲至79歲民眾,下修至1986年出生、也就是39歲以上至79歲民眾。國健署25日進一步宣布,相關政策8月1日上路,估計將新增逾200萬人受惠。
國健署今年4月宣布將放寬B、C型肝炎篩檢條件,從原先的45歲~79歲民眾,下修至1986年出生,也就是39歲以上~79歲的民眾。今國健署進一步宣布,相關政策將在8月1日上路,估計將新增逾200萬人受惠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60多歲男子,沒B、C型肝炎、菸酒不沾,也沒有肝癌家族史,因腰痛就醫,沒想到卻被檢查罹患肝癌,肝臟有1顆6公分大的腫瘤,後詢問其生活史,他發現男子超愛吃花生糖,都買一小桶慢慢吃,「這是最NG的習慣」,研判可能因此長期攝入不新鮮花生所滋生的黃麴毒素,導致罹癌。
脂肪肝不只是肝的問題,也與心臟健康密切相關。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領導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無脂肪肝者,有脂肪肝者罹患任何一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近3成,尤以心肌梗塞的風險最為顯著,上升幅度高達46%。
B、C型肝炎對國人健康影響之大!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13,000人死於肝病, 9成就有B、C肝炎,其中肝癌的發生與死亡位居第2,不可不慎。為了防治肝病並達成我國2025年消除C肝的目標,國民健康署推動45至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目前已有近7成民眾完成檢查。
脂肪肝不只是肝的問題,也與心臟健康密切相關。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李美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相較於無脂肪肝者,有脂肪肝者罹患任何一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近3成,其中尤以心肌梗塞的風險最為顯著,上升幅度高達46%。
亞太地區是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HPV)型別持續感染的盛行區,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台灣早在1995年就啟動全國子宮頸抹片篩檢計畫,子宮頸癌死亡率已降低超過70% 。未來透過HPV疫苗接種計畫,台灣和亞太國家的子宮頸癌可望更進一步清除。此外,目前正在研發的EBV疫苗也可望能降低鼻咽癌的發生率。
牛奶富含鈣質,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根據哈佛一項追蹤49萬人的研究發現,喝越多全脂牛奶,罹患慢性肝病與肝癌風險越高,喝低脂乳製品或優格則有保護效果,例如每周吃4份無糖優格,可降低40%慢性肝病死亡風險,但黃軒也強調,這項研究為觀察性設計,不能證實具有絕對因果關係。
肝臟沒有神經,即使發生病變也難以察覺,所以肝也被喻為「沉默的器官」。近年來隨著醫學逐漸發達,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從台灣十大死因中,已退居第12位,顯示只要定期篩檢,並提早透過施打疫苗或藥物防治,就能擁有彩色人生。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國內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12日帶來好消息,擬7月起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篩,新增受惠人數逾百萬人,盼找出潛在患者、及早治療。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今透露,7月起將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受惠。
打M痘疫苗不必「特別痛」了!過去考量採供應有限,打M痘疫苗採取「皮內接種」,不但打針較痛,醫護人員還要特別受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9)日表示,為提升疫苗接種便利性,即起放寬梅毒、淋病、急性A、 B、C型病毒性肝炎或HIV感染者等6類對象,可以改採「皮下接種」。羅一鈞強調,目前國際疫情仍嚴峻,世衛組織(WHO)4月7日公布英國出現不明感染源的新型變種病毒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