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是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HPV)型別持續感染的盛行區,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台灣早在1995年就啟動全國子宮頸抹片篩檢計畫,子宮頸癌死亡率已降低超過70% 。未來透過HPV疫苗接種計畫,台灣和亞太國家的子宮頸癌可望更進一步清除。此外,目前正在研發的EBV疫苗也可望能降低鼻咽癌的發生率。
教廷宗座科學院與歐洲癌症科學院共同於5月22日至23日在梵蒂岡舉行「癌症研究、健康照護與預防:建構轉譯研究以促進創新及減少不平等」研討會。會中邀請德國、瑞典、梵蒂岡、法國、斯洛維尼亞、美國、荷蘭、台灣、英國、比利時、愛爾蘭、葡萄牙、中國、印度、挪威、丹麥、匈牙利、南非、加拿大、西班牙20國的54位學者參加討論,2名應邀參加的中國學者皆未出席。
陳建仁今天透過臉書指出,這次研討會共有兩場主題演講,分別邀請曾任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所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的Harold Eliot Varmus教授發表《將癌症治療、預防和研究納入全球健康議題》;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Leroy Hood教授發表《數據驅動健康與數據驅動資訊胜肽藥物研發在數據驅動健康和全民 N=1 醫療保健中的協同作用》。
研討會共有五場次,陳建仁應邀在第一場次發表《亞太地區細菌和病毒誘發之癌症的消除》的演講,分享台灣與亞太各國有效防治病毒和細菌引發之癌症的案例,希望將成功模式提供給其他有需要的地區做為借鏡。
陳建仁指出,亞太地區病毒和細菌引起的主要癌症,包括B型肝炎病毒(HBV)或C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癌、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子宮頸癌、EB病毒(EBV)引起的鼻咽癌、幽門螺旋桿菌(HP)引起的胃癌。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提出全球消除HBV和HCV的六大目標,以降低肝癌死亡率。台灣和許多亞太國家在此之前,已經啟動了消除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國家計畫。
他舉例,台灣於1984年推行HBV疫苗接種計畫,1980年推行血液及注射安全計畫,2000年推行注射毒品者減害計畫,2003年推行HBV及HCV抗病毒藥物診療計畫,台灣男女性的肝癌死亡率自2003年至2020年下降60%以上 。南韓和日本男女性的肝癌死亡率也自1997年呈現大幅下降,顯示HBV疫苗接種和HBV及HCV的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肝癌。
HP感染是亞太地區胃癌的重要病因。陳建仁表示,台灣在2003年已經啟動利用內視鏡檢查和生物標記檢測HP感染的國家計畫,男女性胃癌死亡率也隨著持續下降。南韓、智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國的胃癌死亡率也同樣大幅降低。持續透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篩檢與治療,未來20年亞太國家的胃癌死亡率可望再降低至少50%。
亞太地區是高危險HPV型別的持續感染的盛行區,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提出全球消除子宮頸癌的倡議。他說,台灣早在1995年就啟動全國子宮頸抹片篩檢計畫,子宮頸癌死亡率已降低超過70%。墨西哥、智利和新加坡等國的子宮癌死亡率也同樣大幅降低。未來透過HPV疫苗接種計畫,台灣和亞太國家的子宮頸癌可望更進一步清除。
此外,全球大多數人都會感染EBV,但具華裔血統者較易罹患鼻咽癌,陳建仁認為,這和華裔的環境暴露、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有關。台灣的長期追蹤研究證實EBV抗體可以預測鼻咽癌的發生與預後。
最近台灣、香港、新加坡的學者合作發表,利用EBV的感染標記,包括抗EBV抗體和EBV病毒量,在中度與高度風險地區篩檢鼻咽癌的臨床指引。他說,除了透過早期發現可以降低鼻咽癌死亡率而外,目前正在研發的EBV疫苗也可望能降低鼻咽癌的發生率。
台灣與亞太國家防治病毒與細菌引起癌症的成功經驗,在研討會中引起許多迴響,陳建仁表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Varmus教授,特別關注EBV疫苗的研發,與會學者都認為亞太防癌的成功案例,可以提供非洲與其他地區國家參考採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