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示威活動的搜尋結果,共164筆
在秋冬之際,印度首都新德里被一層令人窒息的霧霾籠罩,空氣汙染程度飆升,環境瀰漫著刺鼻噁心的氣味,使首都居民忍無可忍,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口號就是「我只想呼吸!」要求政府採取改善對策。
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墨西哥又一位政治界人士不幸遇害!這次的受害者是名為「曼佐」的市長,他在參與當地極具特色的亡靈節慶祝活動時,遭到槍手在近距離連開7槍襲擊。鑑於街頭槍擊事件過於頻繁,已成為當地居民揮之不去的陰影,墨西哥各地紛紛爆發抗議示威活動,甚至出現了激烈的放火燒屋事件,用以表達民眾內心的憤怒與不滿。墨西哥安全部長已公開承諾,將竭盡所能,務必為曼佐市長伸張正義,還給社會一個公道。
全美各地18日舉行抗議總統川普執政的「無王日」(No Kings)示威活動,多個城市出現大規模人群,抗議總統川普的政策,川普的盟友指責抗議者與極左翼「安提法」(Antifa)運動有關,並譴責這場活動是「仇恨美國集會」。
南韓政府自9月29日起至明年6月30日止,允許3人以上的中國大陸團體旅客得以免簽證入境,吸引更多陸客前往觀光。然而,南韓社會仍存在反中情緒。因此,有些到南韓旅遊的台灣人興起別上「我是台灣人」徽章,韓國《中央日報》、Newsis等媒體近日報導了這個現象。
非洲東部外海的島國-馬達加斯加(Madagasikara)爆發一場民眾抗議演變的推翻政府起義行動,參與者多為年輕民眾,所以被視為「Z世代起義」。由於總統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失去了軍隊的支持,他只能選擇流亡。然而亂局還沒有結束,已身處法國的總統不願辭職,他遠程命令解散議會。
美國芝加哥和波特蘭市近日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執法行動,4日,美國邊境巡邏隊人員在芝加哥槍擊了一名持槍女子後,美國總統川普以「持續的暴力騷亂」為由,決定在芝加哥部署300名國民兵保護當地聯邦官員和資產。另外,波特蘭一名法官則裁定阻止川普派兵進駐該市。
美國白宮4日證實,總統川普已批准對芝加哥部署300名國民兵,以保護當地聯邦官員及聯邦資產。此外,當天一場抗議人士與邊境巡邏隊(Border Patrol)的衝突中,巡邏隊員開槍打傷一名企圖駕車衝撞執法人員的抗議女子。
美國總統川普迄今仍未確定,是否出席3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據傳,川普可能提前在29日抵韓,在美中、美韓雙邊峰會後當天旋風離境。此外,面對APEC峰會前日益激烈的反華示威,韓國當局正低調審慎應對。
昨(2日)是猶太曆法最神聖的「贖罪日」,英國曼徹斯特一處猶太會堂卻發生恐怖攻擊案。一名男子駕車衝撞行人,後於猶太會堂外持刀攻擊,警方趕抵現場對峙時曾朝嫌犯開槍。受害者總計2死3傷。警方今說明案情進展時表示,受害者之中有2人受了槍傷,其中1人死亡。由於嫌犯並未持槍,警方研判這名死者因警方誤傷而喪命。
美國總統川普27日命令美軍派遣部隊至奧勒岡州波特蘭市,以保護聯邦移民設施免於「國內恐怖分子」襲擊,並授權軍方「必要時可全面使用武力」。
印尼政府在周一表示,儘管此前一系列的政治抗議活動,引發了對股票和印尼貨幣的拋售,但該國經濟基本面強勁。
印尼示威活動越演越烈,印尼財長和數名議員的住所被示威者盯上,屋內部分物品被搶走。
印尼全國示威活動持續擴大,29日晚間抗議者縱火焚燒南蘇拉威西省錫江市議會大樓,造成3人死亡、5人受傷。事件愈演愈烈,各地至少有600名示威者遭到逮捕,成為總統普拉伯沃執政不到一年來,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 (HUR) 的消息人士說, 8 月 24 日,自稱「網路遊擊隊」(Cyber partisans)的駭客組織,入侵了一家俄羅斯電視台,播放俄軍戰場的損失與內部局勢的畫面,時間長達3個小時。
以色列抗議者反對政府佔領加薩的計畫,要求政府應儘速達成協議,以確保釋遭加薩武裝分子劫持的人質能夠釋放。週日,抗議者升級了抗議活動,在全國範圍內發動罷工,導致交通阻塞、企業關閉。
匈牙利獨立議員哈達齊 (Ákos Hadházy)爆料,總理歐爾班 (Viktor Orbán) 有一個尚未完工的莊園式豪宅,裡頭有棕櫚園,還有私人動物園,相比於匈牙利平均的經濟狀況,這引發了針對歐爾班的醜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6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已凍結該校5.84億美元(約台幣170億元)的聯邦資金。該校先前因為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而遭到譴責。同日,史丹佛大學學生報《史丹佛日報》對政府提告,指控政府揚言驅逐撰寫反美或反以色列文章的外籍學生,侵害言論自由。
BBC報導,烏克蘭反腐敗機構發現無人機和電子戰系統的採購弊案,涉案的軍方人士、議員、官員已被逮捕。
在川普私人訪問蘇格蘭的第三天,也是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達成關稅協議之後,川普計畫在自己位於蘇格蘭南艾爾郡(South Ayrshire)的Turnberry 高爾夫度假村,宴請英國首相施凱爾,就加薩走廊以及貿易協議等議題進行會談。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i)面臨他當政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原因不在他的戰時領導,也不是民眾反戰,而是一項爭議的反貪腐法案,可能影響反腐局的公正性,基輔上千民眾起身抗議,指責澤倫斯基動搖了烏克蘭的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