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聽證權的搜尋結果,共238筆
基隆市立委林沛祥罷免案電視罷免說明會21日登場,說明會前罷團「基隆絕沛」領銜人陳青逸和林沛祥全程「相敬如冰」。林沛祥強調,他是因為全力推動國會改革查弊以及財畫法爭取預算,動搖到民進黨的利益,才會被罷免,並痛批民進黨推大罷免已成為「選票獨裁」,憂心台灣會步上納粹後塵。陳青逸則批林沛祥與藍委赴北京後,推動違憲法律,還被民眾批是「最懶惰的立委」,並強調最後關鍵時刻「頭過身就過」,基隆是台灣頭,只要罷免過關,全台都過關。
罷免團體「基隆絕沛」發動立委林沛祥罷免案將於26日投票,林沛祥表示,他幾經思考整理出遭罷免的3個理由,就是「查弊、爭預算、顧民生」。基隆市選委會17日公布罷免案選舉人數與投開票所,罷免案要通過,除同意票需大於不同意票外,同意票也必須超過7萬5995票才能成立。
罷免團體「基隆絕沛」發動立法委員林沛祥罷免案,即將於7月26日進行第三階段罷免投票。林沛祥日前表示,他幾經思考整理出他遭罷免的3個理由,總的來說,就是「查弊、爭預算、顧民生」,希望基隆民眾能夠支持他,投下不同意罷免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月30日到桃園市力挺立委牛煦庭,痛批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由總統發動罷免,歷史上最大民主恥辱竟發生在台灣。前立委林濁水則直言,多數民意擔心國會過半,行政權將缺乏監督,認為大罷免弊大於利,賴清德演講反對國會建立調查聽證制度,和多數民意對立,是推動大罷免的明智策略嗎?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布17項因應中共統戰策略,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今天表示,「賴17條」應是民進黨的「軍師聯盟」的建議,目標是透過提升危機意識、仇恨動員,催出罷免的票,美國國務院也沒有拍手叫好,原因在於這17條的戰線拉得太長。
2024年為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年,民進黨在立法院113席中拿下51席、國民黨52席、台灣民眾黨在不分區獲得8席、無黨籍2席,呈現「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也是暌違多年又出現朝小野大局面!總結2024年的表現,朝野出現多次的「全武行」,還因此登上外媒,正反聲浪皆有。
第11屆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在野的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在國會合作推動不少法律修正案、封殺人事案、刪減總預算,也引發民進黨團怒火,甚至有流血事件。《中時新聞網》整理本屆立法院第一、二會期的「成績單」,除了武鬥場面外,還通過哪些重要法案。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喊出大罷免,前立委林濁水20日直言,「沒有人把已被全世界消滅的制度拿來亂搞」,並預言大罷免將讓藍綠都受重傷,民進黨也難藉此翻轉局勢;但綠委林俊憲仍力挺大罷免,直言國民黨怕罷免怕得要命,「繼續衝下去就對了」。
立法院會今(24日)將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投票。國民黨全封殺,民進黨只砍被提名劉靜怡,民眾黨只通過劉靜怡的狀況下,導致7位大法官候選人無人同意票數過半,「全軍覆沒」。對此國民黨團傅崐萁稱讚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有道德勇氣能夠敢於對抗賴清德總統,能夠本於以民爲本,不適當的人就應該要封殺。傅崐萁也呼籲,希望重新提名的時候以民爲本、尊重國會。大家好好坐下來協商,召開國是會議。
立法院20日再爆肢體衝突,民進黨為阻止憲訴法、財劃法及選罷法修法三讀,深夜闖入議場封鎖出入口。而本屆立法院自2月1日就職以來,已經為修法爆發多次衝突,甚至出現流血事件, 到底朝野有沒有共識?《中時新聞網》 特別整理至12月20日上午為止,本屆立委已通過的50條法案,見證新國會的「成績單」!
勞動部吳姓公務員疑遭霸凌輕生,頂頭上司北分署長謝宜容雖發聲明道歉,卻撇清與同仁身故有關,委任律師更用勞動部調查報告幫她自清。國民黨立院黨團認為勞動部的調查反成「律師的武器」,22日將提案成立調查委員會,並啟用聽證權釐清案情,倘朝野取得共識,可望召開國會改革後首場聽證會。
涉勞發署公務員輕生案的北分署長謝宜容20日晚發布公開聲明,願就情緒控管不佳等行為,向同仁公開道歉;但強調與同仁身故無關。謝的委任律師更用勞動部調查報告來協助謝宜容自清。對此國民黨團21日痛批毫無反省之意。書記長林思銘表示,政府盡速完成重啟調查之後公布調查報告。同時黨團也喊出,將於立院成立調查委員會,並且啟用聽證權。立委牛煦庭表示,「不管是當事人、遭霸凌公務員、消防單位,大家在國會公堂上把話講清楚。」
10月31日,許宗力等7位大法官卸任,辛苦了。8年來許宗力法庭從釋字748號同婚權、791號通姦除罪化,到近期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死刑限縮等,作成許多重要解釋及判決;且在釋字793號黨產案及112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黨職併公職案,毫不掩飾對執政黨轉型正義之支持。
10月25日憲法法庭判決之國會擴權釋憲案,有關「總統國情報告及答詢」、「反質詢」、「藐視國會罪」、「考委、NCC人事同意權」、「國會聽證權」等,大法官認為牴觸憲法權力分立、責任政治,全部宣告違憲。引發輿論爭議。
10月25日憲法法庭判決之國會擴權釋憲案,有關「總統國情報告及答詢」、「反質詢」、「藐視國會罪」、「考委、NCC人事同意權」、「國會聽證權」等,大法官認為牴觸憲法權力分立、責任政治,全部宣告違憲。
世界上主要民主國家國會皆擁有廣泛調查權;司法院釋字第325號解釋指出立法院得經院會或委員會決議,要求有關機關就議案所涉事項提供參考資料,必要時並得經院會決議調閱文件原本;再者,釋字第585號解釋仍肯認立法院享有國會調查權,且得要求與調查事項相關之人民或政府人員,陳述證言或表示意見,並得「施以合理之強制手段」等。
10月25日國會改革釋憲結果出爐,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連日臉書多篇發文炮轟。對於國會調查權被宣告違憲,29日他再度發文示警,總統制的國會調查權必須更加強大而常用,否則不足以制衡強勢總統。
國會改革法案不出意外在上周被憲法法庭宣告幾乎都違憲,實質的關鍵條文,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調查聽證權、藐視國會等,幾乎全部失效。隨後,總統府立刻表示,賴清德願意在朝野黨團有共識的情況下,就總統憲法職權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本次立院職權行使法釋憲爭議包括聽取總統國情報告、聽取報告與質詢、人事同意權行使、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等六大部分,重要部分幾乎都被憲法法庭宣告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