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腦缺血的搜尋結果,共20筆
平時壓力大,許多人會選擇到美容院洗頭放鬆,甚至偏愛力道強勁的越式洗髮。不過,你聽過「美容院中風綜合症」(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 BPSS)嗎?最新研究指出,頻繁在美容院洗頭,恐怕存在罕見的中風風險。
現年82歲的「日本演歌天王」橋幸夫,是台灣許多經典台語歌《墓仔埔也敢去》、《一支小雨傘》、《彼個小姑娘》的原唱,幾天前才被證實罹患阿茲海默症、小中風送醫,長期臥病在床,怎料,經紀公司再度證實橋幸夫的病逝消息,享壽82歲,令外界悲慟不已。
82歲「日本演歌天王」橋幸夫曾來台和陳昇、余天等人同台,他更是經典台語老歌〈墓仔埔也敢去〉、〈一支小雨傘〉、〈彼個小姑娘〉等歌曲的原唱,今年5月他透露中度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近日,日媒報導,橋幸夫公司的社長透露他今年5月底一度小中風送醫,後來他扛病體工作,結果二度住院臥床至今,如今狀況不好,忘了社長的身分,整張臉也變了。
1名50歲中年男性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85%狹窄,神經科醫師錢駿診斷,當時病患無大血管堵塞,施打血栓溶解劑並住院治療復健。患者於住院中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認左側中大腦動脈有高度狹窄之情況,健保審查通過後於住院期間接受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置放1支顱內支架,3年來持續追蹤,血管不僅維持暢通,支架內血管也無再次狹窄,目前患者狀況穩定,定期於門診追蹤。
日前,名嘴張有驊及知名歌仔戲大師皆因跌倒而離世,喚起關注長者防跌的重要性。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每6人就有1人跌倒;每12位長者就有1人因跌倒就醫,因此跌倒是造成長者受傷住院的主因,且跌過一次往後再發生的機率會提升一倍,不可輕忽。
台灣每年有數萬人罹「腦中風」甚至喪命,中醫師指出,中風並非「突如其來」,常是慢性病控制不佳、不良生活型態累積所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4類患者為高危險群,平時應積極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或透過服用中藥,達到中風預防及恢復效果。
73歲的陳先生,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經由外院轉診到東元綜合醫院繼續急救,經神經內科蔡坤璋醫師診斷,發現病人是因為「左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而導致中風,立即啟動「取栓手術」,後置放頸動脈支架,以預防再次中風,手術迅速且順利,成功搶救寶貴的生命。
61歲知名主持人曹啟泰日前透露,於大年夜時因輕微腦部短暫缺血而送醫,所幸救回一命。對此,醫師示警,暫時性腦缺血的緊急程度不亞於真正的腦部缺血性中風,並引述研究指出,其發作後的90天內,發生真正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約在10~15%,可說是發生較嚴重腦中風的先兆,不可不慎。
61歲資深主持人曹啟泰2004年移居上海,在當地經營直播等事業。他日前在個人社群透露,先前曾因為輕微腦部短暫缺血掛病號,還因此住院數日,鬼門關前走一遭,他說:「能留著這條命,而且還能口齒清晰地和你分享,著實不易。」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4,台灣每年新增約3萬名腦中風病人。醫師指出,腦中風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腦中風病人的失能比例接近6成,但許多民眾對腦中風的徵兆並不清楚,若出現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或臉部表情不對稱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撥打119送醫。
很多人都習慣飯後直接泡澡,認為是一大享受。然而,外科醫師陳榮堅嚴正指出,此行為是大忌,恐導致心、腦缺血,從而釀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不可不慎。他建議,飯後泡澡至少應相隔半小時到1小時,以降低潛在風險。
監察院長陳菊日前感冒就診,同時安排例行健檢,高醫今(27)日表示,檢查發現她右腎有顆3.5公分腫瘤,隨即手術治療;但在出院前突右下肢無力,確認是左側腦血管阻塞,所幸黃金時間內進行妥善處置,危機及時化解。醫師指出,腦中風的症狀會突然表現在人體的5種功能上,包括運動、視覺、言語、感覺,以及意識,只要任何一種症狀出現,務必盡快送醫以免延誤病情。
79歲資深藝人凌峰(王正峰)於12日爆出二度中風返台治療。而他在2021年因腦出血引發中風,起初還以為只是感冒頭痛,就醫才發現病灶,所幸後來成功脫險。談及中風徵兆,很多人都會想到嘴歪眼斜、手腳麻木無力等明顯症狀,但也可能以8種不易被察覺的症狀來表現,像是間歇性跛行、嚴重暈眩、視力模糊等,不可不慎。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6日被發現倒臥在浴缸死亡,享年54歲。急診科醫師分析,溺斃浴缸常見2種情況,一種是喝酒或服用安眠藥;另一種是因冷熱溫差大,導致熱休克,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或中風,建議若要避免,可先放熱水,提升浴室裡溫度,水溫勿超過攝氏40度等方式,來降低因溫差過大導致的猝死危機。
資深名嘴張友驊日前走路時不慎滑倒,頭部重創,檢查發現他腦部有病變,於昨(11)日宣告不治。醫師表示,造成跌倒的原因很多元,常見有7類,包括虛弱、骨頭關節退化、腦缺血、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步態協調不穩、周邊血管病變,以及藥物。其中他提到,步態協調不穩通常與神經科疾病相關,像是多次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候群、小腦退化等,患者因無法精確的控制肢體而容易跌倒。
台中80多歲老婦人,年初曾嘴角長水泡診斷為皰疹感染,3月又因臉歪嘴斜、說話口齒不清,一度診斷為暫時性腦缺血,經治療後又不明原因發生癲癇,再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幸經藥物治療後,婦人恢復狀況良好,也能簡單溝通,讓其家屬感到欣慰。
台灣夏季高溫普遍達攝氏30度以上,若睡前室內環境溫度過高,不僅容易影響睡眠品質,特定族群的「中風」風險亦可能隨之提升!歐洲心臟學會出版品《歐洲心臟期刊》(EHJ)刊載文獻指稱,夜間高溫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其中又以長者、女性所受影響最為顯著。
冬天氣溫驟降,許多人都有進補的習慣,小心吃補過頭又少喝水恐對腎臟造成負擔。對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腎友想安心過冬,有5點務必要掌握,包括每天喝足體重3~4%的溫白開水、每天腰部局部熱敷20分鐘、做好下肢保暖、泡湯前後均應喝足水分、吃火鍋選清淡鍋底且湯喝半碗即可。其中他提到,下肢冰冷會造成水腫、高血壓、免疫力降低等而致腎功能快速惡化,因此腎友務必要做好保暖措施。
肚子痛千萬不可輕忽,大陸一名37歲譚姓男子腹痛拉肚子,就醫檢查以為只是小病,醫師發現男子心律不整,問他是否要更進一步檢查,不料男子在做心電圖檢查時,突然心悸、胸悶,接著失去意識。醫師診斷譚男患心源性腦缺血症候群,及時救回一命,若在醫院外面發病易猝死,存活希望渺茫。
西班牙人吃晚餐的時段通常在晚上9點至深夜11點之間,這個舉世知名的特色其實對於心血管健康害處不小。歐洲一項針對法國逾10萬人的調查研究顯示,晚上9點鐘以後吃晚飯的人,中風的風險會增加28%。吃早餐的時間早晚也有類似影響。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