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腸胃道出血的搜尋結果,共41筆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讓輕症民眾在周日及國定假日就醫。上周日(11/2)首日上路,全台6都13處據點日診共166人、全日共255人就診,人數不多。健保署公布,今日日診看診人數為209人,比上周多了43人,且13據點看診人數幾乎都有成長,會持續強化宣導。
24歲小美近半年來常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難以入眠,還合併不寧腿症狀,求診後才發現元兇是「缺鐵」,且血紅素檢查數值正常,屬於「非貧血性缺鐵」,長期被忽略。專家指出,缺鐵不只會貧血,還會影響情緒與專注力,很多人第一時間以為是壓力、焦慮或身心疾病,但有時可能是營養失衡導致。
一名腎功能不佳的長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某次感冒後自行買藥吃,才吃1、2包就解黑便,接著尿量減少、水腫,送醫後診斷為腸胃道出血、急性腎衰竭,原來他的藥裡含有止痛藥成分。專家表示,其實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本來只是簡單的感冒、痛風,演變成住院2、3周,甚至因腎功能無法恢復,長期洗腎。
天氣轉涼後,許多人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其實可能是「貧血」在作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洪淩真提醒,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輕微時症狀不明顯,但若長期忽視,可能引起注意力下降、心悸、胸悶,甚至增加心臟負擔。
一場跨越百日的生命接力,在義大醫療團隊的專業與愛心守護下,寫下了動人的新生奇蹟。一名出生不久的男嬰,因罹患腸病毒重症導致多重併發症,病情一度危急。歷經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及腸胃道出血等重重關卡,在義大醫療跨科團隊日夜不懈的照護與搶救下,最終成功脫離險境、康復出院,重回父母的懷抱。
抗藥性細菌感染若延誤有效治療72小時,死亡率將顯著上升。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過去10年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ICU)的碳青黴烯抗藥性肺炎克雷伯氏菌(CRKP)感染比例,由2015年的22.4%升至去年的45.9%,區域醫院增幅更達30%,目前為52.9%;今年截至4月尚無創新抗生素進入健保共擬會,相關單位應加速導入。
衛福部統計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當中,肝癌高居第2名。由於肝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導致治療成效受限,平均存活期不長,其中藝人安鈞璨年僅31歲就因肝癌病逝,突顯年輕族群也應提高警惕。聯新國際醫院腸胃肝膽科余青殷醫師分享,透過免疫及標靶藥物合併治療,肝癌還是有成功治癒可能。
經痛是許多女性在生理期間常見的不適,有些嚴重的經痛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食藥署說明,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而坊間常見兩大類止痛藥,各有其適合的使用方法。
許多人腰痠背痛時會使用痠痛貼布緩解,不過使用不當的話會造成身體傷害。譚敦慈提醒,貼布貼錯嚴重時會造成腎衰竭、腸胃道出血,雖然一般會說可貼4-6小時,但她建議不要貼超過4小時,若貼了3天痠痛情況都沒有改善,要趕快就醫。
一直放臭屁,小心健康亮紅燈。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一般的屁是不會特別臭的,會放臭屁可能與飲食、腸道菌群失衡有關,可透過多吃好菌、飲食均衡等來改善,但若是放帶有腐肉味、魚腥味的臭屁,甚至合併體重減輕、腹痛、嘔吐等任何一個症狀,則可能是腸癌、胃癌的警訊,一定要快就醫。
今年第2例漢他病毒!疾管署今日(11)公布,我國新增1例本土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為一名北部20多歲男性,於2月15日發病,出現發燒、頭痛、食慾差及腹瀉等症狀,掛急診後出現腎功能惡化、急性腎衰竭,住院近兩周,目前已出院。該名男子為餐飲業人員,活動地以工作地、住家周邊為主,但自述均無看到鼠類蹤跡。
春節期間總是大魚大肉嗎?小心肥胖找上門。肥胖不僅是健康問題,也可能是營養不良的表現之一;不過,與體重過低的狀況不同,肥胖多由飲食選擇不當造成,因此,適當補充蛋白質、鐵質、鎂、維生素B群、維生素D等5大營養素,才是健康的關鍵。
泰合生技(6467)宣布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藥已完成美國臨床三期試驗(Pivotal trial,關鍵試驗)的所有受試者給藥,達成505(b)(2)新劑型藥物上市的重要里程碑。
泰合(6467)宣布其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藥已完成美國臨床三期試驗(Pivotal trial,關鍵試驗)的所有受試者給藥,達成505(b)(2)新劑型藥物上市的重要里程碑。本次試驗共招募60名健康受試者,採用美國FDA認可的生物相等性(Bioequivalence, BE)設計,與原廠錠劑進行血中濃度比較,待2025Q2臨床試驗數據報告完成後,預計2025Q3根據結果申請美國及歐洲藥證,同時積極尋求國際銷售合作夥伴,進一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
82歲陳阿嬤半個月前突然解黑便,伴隨頭暈無力,醫師初步診斷消化道出血,但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未找到明確出血點,黑便依然沒改善,懷疑可能是小腸出血,醫師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揪出小腸出血,隨即安排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止血,阿嬤目前排便恢復正常,追蹤血色素也未再下降。
台南市蘇姓男子年輕時常對妻女家暴,如今妻離子散晚景淒涼,近年身體不適行走不便,常外出路倒無人理,任憑屎尿一身,大忠里長許智雄伸援手,將他扶回家代照顧10天,再幫其找長照居服員照顧。
天冷很多人會喝熱湯。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80多歲男子,因解黑便與鮮血就醫,失血量竟高達1000c.c,做內視鏡檢查,竟發現禍首是根魚刺,原來男子發病前喝了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導致穿腸又刺胃,引發大出血,差一點就因此休克。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則提醒要避免類似情形,吃魚前要先挑刺。
腹痛別輕忽只是胃痛。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冬天喝酒、吃油膩等補品機會增多,發生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腸胃型感冒等腸胃疾病明顯增加,尤其是急性胰臟炎,發生率比夏天高出40%,提醒急性胰臟炎發作時,上腹部會疼痛,且貫穿到背部,此時別誤以為只是胃痛,要快就醫。肝膽腸胃科醫師林相宏也指出,嚴重的急性胰臟炎可在1周內多重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泰合生技藥品公司宣布其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藥已在美國開始臨床三期試驗(Pivotal trial,關鍵臨床試驗),首批受試者已完成藥物投予。泰合於2023年7月底即與美國FDA召開抗血栓口溶膜臨床一期試驗結束會議(End of Phase I Meeting)討論臨床三期試驗規劃,美國FDA同意得以生物相等性(Bioequivalence,BE)方式進行,與原廠錠劑比較血液中濃度,完成後依據此試驗結果申請藥證,TAH3311此次臨床三期試驗共計招募60名健康受試者,預計2025年第一季完成後準備申請美國及歐洲藥證。
南韓資深演員金守美猝逝,享壽75歲。她的兒子鄭明浩受訪時透露,母親死因為高血糖急症,血糖數值飆破500。高血糖急症會引發酮酸中毒、高滲透壓高血糖症2種危險徵象,可能的症狀包括口渴、噁心、皮膚乾燥、視力模糊、心跳快速、姿勢性低血壓、神智不清,以及酮酸中毒患者,呼氣有水果味。一旦出現務必盡快就醫處理,否則會對生命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