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航天科技集團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梭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行飛行任務的太空人為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現年32歲的武飛,寫下最年輕太空人的紀錄。此外,這次任務也將挑選兩雌兩雄四隻小老鼠,隨太空梭升空,並進行在軌飼養等科學實驗。
中國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預定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飛太空人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32歲武飛將是中國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最年輕太空人。此次任務,繼去年4月25日神舟18號在太空站養魚後,將送小白鼠上太空,首次在軌實施嚙齒類哺乳動物太空科學實驗。此外,會中也透露,中國首次訓練外籍太空人,已在巴基斯坦進入初選階段。
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梭預定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行飛行任務的太空員為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現年32歲的武飛,寫下最年輕飛行員的紀錄。此外,這次任務也將挑選兩雌兩雄四隻老鼠,隨太空梭升空,並進行在軌飼養等科學實驗。
衛星圖像顯示,好幾架攻擊-11「利劍」隱形無人機8—9月間部署在中國西部軍民兩用的日喀則和平機場,也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的日喀則空軍基地。而這可能顯示,攻擊-11正在進行作戰測試,可能接近半發揮戰力狀態。
還記得台北市跨年,曾有一堆民眾持手機要拍攝101煙火,結果搞錯建築物,還開心倒數的網路影片嗎?沒想到這種烏龍事件,對岸也發生過,大陸長征五號火箭當年發射時,引爆很多民眾圍觀,結果大家都朝向一個疑似火箭的物體拍攝,但是倒數完卻沒發射,最後才知道搞錯目標,影片在近日流出,讓很多網友笑翻天,嘲笑這根本就是101煙火翻版。
據觀察者網報導,未來,讓火箭和衛星的生產效率和汽車一樣高,你有沒有想過?當前,中國航空航天工業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卻可能改變行業格局的製造業變革。香港《南華早報》9月28日報導,在歷經艱難的結構性改革後,中國國有航天部門正引入一種被稱為「總裝拉動」的全新航天製造模式,這一模式受到了汽車行業精益生產原則的啓發。這一新體系的目標不僅是實現航天系統的快速量產,還要保證質量穩定、成本更低和靈活性更強。
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近日在中國大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項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使用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12顆衛星發射升空。本次任務是大陸國星宇航發起的「星算」計畫首次發射,也是之江實驗室「三體計算星座」首次發射,未來的太空計衛星星座將達到千具衛星規模。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今天(4月23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發言人林西強表示,飛行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傑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神舟二十號太空人乘組將於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當天17時17分出征太空。
據《齊魯晚報》報導,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強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調度在軌衛星,安排高分四號衛星、高分三號衛星、環境減災二號05星等14顆衛星對災區進行觀測,為救援提供衛星圖像信息。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組織實施和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大陸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孫澤洲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採樣返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週四(2)宣布於北京和河北淶源縣成功完成五種火箭引擎測試,為2025年太空計畫推進,利奠定基礎。
美東時間上周六(21)日晚間,一顆明亮緩慢移動的火球劃過美國南部上空,最初被認為是一顆在大氣中解體的流星,但隨後證實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地球觀測衛星「高景一號02星」(Superview 1-02),它以墜入大氣層的方式燃燒殆盡。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消息,11月30日22時25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65所牽頭聯合國家能源集團神華煤制油公司、寧夏煤業公司研製開發的煤基太空煤油,成功助力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順利首飛,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首次使用煤基太空煤油飛天,長征燒「煤」的夢想成為現實。
據《環球時報》報導,11月28日上午,紀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畫》同步發佈。規畫提出,未來在確保北斗三號系統穩定運行基礎上,中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斗系統。中國計畫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
據信是中國秘密太空飛機的「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船」在軌道上飛行超過8個月後,已返回地球,而這是中美間暗中較勁太空技術的最新進展。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在軌衛星數量已經超過900顆,位居世界第2位,提供的衛星服務遍及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其中北斗導航衛星日均使用次數達6000餘億次,僅次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為全球4大衛星定位系統之一。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大陸央視新聞6日畫面上出現了「魏鳳和」的名字。顯示去年9月底缺席中共國慶招待會、今年春節又不在「被看望名單」的前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魏鳳和,可能已擺脫他捲入火箭軍腐敗案疑雲。
為適應商業航天市場需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新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透露,該集團正在加速研製直徑4公尺級、5公尺級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分別計畫於2025年和2026年首飛。
央視新聞報導,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為適應商業航天市場需求,大陸正加緊研製4米級、5米級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分別於2025年和2026年首飛。
中國在大型視訊監控網「天網」獲得成功後,打算利用相關經驗,在月球上建全方位監視系統,以確保月球基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