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行政令的搜尋結果,共135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環球時報》6日報導,陸美近期相繼調整多個關稅或非關稅措施,開始落實雙方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大陸專家表示,這是落實陸美元首會晤重要共識的具體體現。
在美國總統川普頒發新的簽證命令之後,來自印度和中國的持有H-1B簽證的工作人員紛紛放棄旅行計畫,急忙返回美國,並引發了業界恐慌和憤怒。
川普政府上週五突然宣布,H-1B高技能簽證將加收10萬美元費用,引發科技產業與移民圈恐慌,不少企業甚至建議員工暫停跨境。然而,白宮隔日急忙澄清,強調費用僅適用於未來抽籤的新申請人,現有簽證與續簽不受影響,且收費屬「一次性」而非年費。但外界質疑政策來得倉促,執行細節仍不清楚,混亂場景讓人聯想到2017年旅行禁令初期。
美國總統川普19日簽署行政令,將H-1B工作簽證申請年費提高到10萬美元,並要求企業為申請者一次性支付三年共30萬美元或按年分期,該措施即日生效。這項改變恐將嚴重打擊依賴印度或中國技術人才的科技企業。不過台積電多數赴美員工由於持有E-2工作簽證,暫時不受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16日簽署行政令,第四次延長對大陸影音平台TikTok的禁令執行寬限期,進一步延遲3個月至12月16日。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盯上了中資港口」。據路透9月16日報導,美國政府正尋求削弱中國企業在全球港口的影響力,試圖將更多「戰略碼頭」置於西方的控制之下。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考慮通過支持西方私營公司購買中資港口股份等方式,爭奪關鍵水道上的港口。
中國93大閱兵已結束近兩周,一些熱議的焦點已經發酵得差不多。而大閱兵具有的軍事戰略意義,也開始顯現。
美國政府研擬對中國施加多項限制措施。中國作為美國原料藥和成品藥的主要供應國,川普政府最新傳出正討論對中國進口藥物收緊限制,且已草擬行政令,此舉將廣泛影響含乙醯胺酚的泰諾(Tylenol)等止痛藥品類以及抗生素等,恐因此顛覆美國藥品業。
韓國總統李在明11日召開就職百日記者會,表示上周美國移民局(ICE)在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LG合作的電池廠大規模逮捕韓國工人,已引發韓國企業譁然,導致韓企對直接在美投資一事,態度「相當猶豫」。
美國總統川普5日簽署一項行政令,針對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的國家提供部分關稅豁免。該措施將自8日起正式生效,涵蓋鎳、黃金、製藥原料與化學品等超過45項類別的戰略性產品。
美國總統川普周五簽署行政命令,將國防部重新命名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說,有鑑於當前世局,這名稱更為「貼切」。他在簽署命令前說:「我們擁有世上最強大的軍隊。我認為這名稱要合適得多,尤其是考慮到現在的世界局勢。」
針對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交流行程,教育部再度發函給多所學校,呼籲學校檢視參與活動是否違規及是否涉及政治性內容。學者表示,賴政府已將兩岸定義為敵對關係,教育部長鄭英耀也只是比照辦理,兩岸現在幾乎已經互不往來,希望還是民間交流持續,不要把氣氛弄得這麼緊張。
據觀察者網報導,與造船廠隔海相望的大連梭魚灣公園裡,見證了世界翻天覆地變化的退休老人們,伴著愛國歌曲起舞。一位老人擦拭著臉上的淚水:國家強大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美日正討論雙方同時公布美國減輕日本對等關稅負擔特例措施,以總統行政命令調降日本汽車關稅,和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承諾寫成共同文件。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關稅大戰出現轉折。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29日裁定,川普實施的大部分關稅「違法」,不過,仍允許關稅維持至10月14日,以便川普政府有時間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美媒指出,關稅是川普政府重返白宮的重大政策,這次裁決,是截至目前對其關稅政策最嚴重的打擊。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國「政客」新聞網27日報導,無人機在近來全球的局部戰爭中嶄露頭角,但美國在相關領域的不足,令五角大樓頗為頭疼,揭示了美軍應用無人機面臨的困境。
「普澤會」遲遲沒有進展,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是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個人的敵意所致,川普說,普丁不願與澤倫斯基會面,因為普丁不喜歡澤倫斯基,兩人之間存在私人恩怨。另外,據路透報導,美國和俄羅斯政府官員在本月討論了幾項能源協議。
美國財長貝森特19日表示,美國與中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談判非常順利,兩國正嘗試在90天的關稅暫停實施期間達成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