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進口能源的搜尋結果,共82筆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8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後,成功爭取到一項重大讓步,美國將豁免匈牙利使用俄羅斯能源的制裁,為期一年,布達佩斯得以繼續進口俄國石油與天然氣,以及繼續興建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合作的核電廠。
日本供電規模第一以及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氣)買家Jera(捷熱能源)表示,為了滿足電力需求大增的馬來西亞以及印尼等,部分東南亞國家所需要的能源,自己已從中嗅到商機。
美國總統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預定周五在白宮進行會談,將聚焦於美國長程戰斧飛彈交付給基輔當局的可能性。據美國媒體Axios報導,川普將於前一天,也就是周四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討論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爭。
華府智庫日前模擬大陸封鎖台灣情境,指出台灣天然氣存量僅能支撐11天,恐成防衛關鍵時刻的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高層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援方案,若國安危機升高、政府頒布緊急命令,將可採取限電措施,僅保留約3成民生與基本產業用電,其餘7成停供。如此一來,天然氣安全存量可延長至30天以上。對此,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葉宗洸直言,天然氣屬進口能源,安全存量難以大幅拉長,所謂「延長到30天」並不切實際,引發討論。
將於11月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要求各國提出2035年減量目標,多個環團為此將在COP30前夕、於11月1日舉辦「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要求政府將2035年減量目標從36至40%加嚴至52%,並堅守及加速推動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鑑於今年以來丹娜絲颱風、馬太鞍堰塞湖災害,也呼籲政府強化國土及氣候韌性。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能源供給成為面對中共海上封鎖時的罩門,《華爾街日報》指出,天然氣占台灣近半發電量,一旦台灣被封鎖,目前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華府有智庫建議,台灣應提升自美國購買天然氣數量,將自身能源安全與美國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降低中國侵略可能。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日前發布的文章指出,台灣重啟核三公投案未過關,能源安全困境猶存。作者們提到,超過400萬張支持重啟核三的選票,凸顯民眾對台灣能源脆弱性的焦慮,而這種擔憂可能促使台灣領袖重新審視其無核政策,否則恐衝擊民進黨2028年總統大選。
上合峰會期間,北京持續透過高層互訪鞏固中越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月31日在天津,會見赴中出席上合峰會的越南總理范明正,就多領域合作展開對話。同日,中共政治局常委趙樂際訪問越南,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在談及南海問題時,雙方皆強調要妥善管控和解決分歧。
根據日媒26日報導指出,今年7月大陸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總量不足1噸,為五年多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示關稅緊張局勢下,大陸對美國能源的進口量降至接近零,而當前貿易緊張局勢也促使大陸轉向其他供應國,尤其是俄羅斯。
核三延役及7席藍委罷免案投票23日登場,台北隊22日接續相挺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上午由台北市長蔣萬安陪同,下午則為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助陣車掃。面對媒體問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2日稱,核能是個好選擇,江啟臣表示,支持黃仁勳、產業界的聲音,直言有為的政府不應讓產業界擔心美國關稅、匯率壓力、能源問題,應該業界穩定供電的環境發揮所才。
惠譽信評確認台灣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IDR)為「AA」,展望穩定,意即預期違約風險極低,受評者具備極強健的財務承諾償付能力,受到可預期事件的負面影響不大。台灣信用基本面穩健,擁有雄厚的淨外部債權人部位、審慎的財政管理記錄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惟兩岸關係、經濟易受外部需求衝擊、全球貿易政策變化以及人均收入低於「AA」級其他國家等因素,抵消部分優勢。
民進黨政府近年大力推進整體國土防衛韌性政策,包括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重整民防體系、延長役期及落實社會防衛等,無不是向國際社會昭告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然而,整體防衛體系的關鍵且攸關國家安全的能源問題,民進黨只高喊綠能,卻不敢觸碰近年來各國陸續重啟的核能,如今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表示,與南韓達成15%關稅協議。該協議包括南韓對美國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4兆元)的投資。美韓經貿談判韓方首席代表、南韓國務副總理兼企畫財政部長具潤哲,於華府開記者會說明協議細節。他稱韓方提出的韓美造船合作計畫MASGA(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為韓美敲定協議作出最大貢獻。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在美國總統川普敦促下,柬埔寨與泰國在邊境爆發致命衝突後達成停火協議,美國也隨即與兩國完成貿易協議。
前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艾里斯(Jim Ellis),與前美國能源部長、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30日在期刊《外交事務》共同撰文指出,台灣對進口能源的高度依賴已構成嚴重國安風險,不僅削弱抗中能力,亦可能危及美國AI競爭力。兩人呼籲華府積極介入,協助台灣重啟核電並強化能源儲備,確保「世界晶片工廠」穩定運作。
波蘭本週宣布在波羅的海沿岸探勘出該國史上最大的油田,可能成為近十年來歐洲最重要的石化資源發現之一,這項發現對於北約東翼成員波蘭而言,不僅代表能源安全上的重大突破,也可能重塑該國的能源自主性,可供國內5%內需,不過,德國專家卻表示不建議開發,主因為環境破壞以及意外發生時的跨國清理成本。
據大陸官媒央視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的反覆無常,正讓美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行業付出沉重代價。最新數據顯示,自美方挑起關稅戰後,中國買家持續縮減美國能源進口規模,加速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至6月份已幾乎完全停止從美國進口煤炭、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這三大主要能源產品。
印尼政府高層18日透露,在美國降低對印尼的對等關稅後,印尼還在跟美國交涉各項細節,其中一項就是希望,美國政府能豁免印尼輸美的棕櫚油,以及鎳金屬產品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美國與日本及加拿大的貿易談判進展。他呼籲日本應向美國多採購石油等商品來彌補不公平的汽車貿易,也再度提到美國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觸礁。
中東情勢趨近平穩,加上市場買進風險較高的資產,尤其是半導體類股,故日經指數26日開高走高,盤中一度最高漲至39,400.65點,創四個多月新高。早盤結束時,日經暫收39,349.85點,漲407.78點或1.05%。東證收2,790點,也漲7.76點或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