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運動不足的搜尋結果,共34

  • 8飲食習慣 改善腰痠手麻

    8飲食習慣 改善腰痠手麻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使用手機電腦,或工作壓力大、運動不足,常出現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手腳麻木等問題。中醫師指出,民眾常以為這些症狀是正常老化,其實是身體氣血運行出問題,應保持溫暖、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也可尋求中醫治療,搭配溫熱飲食調理,改善氣血循環。

  • 怒氣傷「心」!心臟病發作風險飆8倍 醫推4招助紓壓

    怒氣傷「心」!心臟病發作風險飆8倍 醫推4招助紓壓

    生氣不只影響情緒,還可能直接「傷心」。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人在暴怒後的短時間內,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平時高出8倍以上,情緒管理能減少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建議透過規律運動、深呼吸、冥想、傾訴等方式學習紓壓,守護心臟的健康。

  • 胖小孩恐長不高 醫揭4大警訊

    胖小孩恐長不高 醫揭4大警訊

     全台兒少過重肥胖率破3成,醫師指出,「養胖才會抽高」是錯誤迷思,體重超標除了導致性早熟、長不高,還會增加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風險。若孩子出現4大成長警訊,應及早就醫對症治療,平時也應改善挑食、晚睡、運動不足3大壞習慣。

  • 全台逾3成兒童肥胖、長不高還早熟 醫籲改3壞習慣

    全台逾3成兒童肥胖、長不高還早熟 醫籲改3壞習慣

    全台兒童青少年過重肥胖率破3成,過去常有「養胖才會抽高」錯誤迷思,醫師指出,體重超標會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慢性病更會提早上身,研究顯示,BMI每增加一單位,生長高峰會提早0.6至0.7年,讓孩子提早停止生長、來不及長高。

  • 不吃早餐吃宵夜超傷骨頭 骨折風險增18%

    不吃早餐吃宵夜超傷骨頭 骨折風險增18%

    三餐不定時,不僅容易變胖,還可能傷骨頭。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一項逾92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或晚餐太晚吃的人,骨折風險分別提高18%與8%,原因可能與營養不足與干擾睡眠有關,讓骨頭像沒時間休息的工地,長期耗損卻無法好好修補。

  • GG像豆腐小心了 醫:心臟病、糖尿病警訊

    GG像豆腐小心了 醫:心臟病、糖尿病警訊

    陰莖勃起硬度不只代性生活品質好壞,還可能是健康出問題的警訊。醫師施冠偉指出,最佳硬度應該要如小黃瓜般堅挺,但如果狀態像豆腐、去皮香蕉,就要注意是否血管出問題,可能與心臟病、糖尿病相關。

  • 肌少症首見新原因 竟是「腸道荷爾蒙」搞鬼

    肌少症首見新原因 竟是「腸道荷爾蒙」搞鬼

    肌少症恐怕不只是年老體衰的結果。一項由陽明交大與台北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荷爾蒙GLP-1竟會直接抑制肌肉的再生與修復,成為肌少症前所未見的新成因。這是全球首度證實腸道荷爾蒙對肌肉生成具有負面影響,為肌少症診斷與治療開啟嶄新視角。

  • 台大研究 40歲起篩檢大腸癌 死亡率降42%

    台大研究 40歲起篩檢大腸癌 死亡率降42%

     台灣大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3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能否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台大醫院追蹤達17年,率全球之先證實,篩檢年齡若從50歲提早至40歲~49歲,死亡率可下降,降幅超過4成;民眾若要自費大腸鏡檢,建議40歲以上開始做。

  • 大腸癌年輕化!台大證實:提前40歲篩檢 死亡率大降4成

    大腸癌年輕化!台大證實:提前40歲篩檢 死亡率大降4成

    台灣大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三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是否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能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台大醫院走進社區,率全球之先,拿出科學證據證實,篩檢年齡若從50歲提早至40~49歲,死亡率可下降,降幅超過4成。研究成果在今年6月12日登上國際權威期刊《JAMA Oncology》。

  • 代謝症候群盯上青壯年 腹部肥胖藏危機 恐增6倍糖尿病風險

    代謝症候群盯上青壯年 腹部肥胖藏危機 恐增6倍糖尿病風險

    台灣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其中男性盛行率高達30.4%。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通常無明顯症狀,「腹部肥胖」是較明顯的警訊,且會大幅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多選擇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等飲食,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並善用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運動後吃錯東西害血壓飆 3NG食物 心血管照顧白費了

    運動後吃錯東西害血壓飆 3NG食物 心血管照顧白費了

    很多人以為只要運動量夠多,血壓自然會平穩,不過,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單靠運動不足以穩定血壓,還要搭配吃低鈉、高鉀與高蛋白質的食物,才能發揮明顯降血壓效果,且運動完若吃錯東西,例如運動飲料、燒肉、啤酒等高鈉高糖食物,恐讓先前努力都白費。

  • 不「藥」便祕 每天2果3蔬

    不「藥」便祕 每天2果3蔬

     受飲食西化影響,腸道問題總是困擾許多國人。以常見的便祕為例,學齡兒童便祕比率約32%、成人15~20%、高齡者則高達24~40%。便祕的成因是飲食不均、運動不足、水喝不夠、壓力等,不建議民眾一便祕就吃藥,可透過每日2分水果、3分蔬菜的飲食,改善腸道健康,建議從一天一顆奇異果開始,不僅具有膳食纖維,其中的奇異酵素還能幫助蛋白質吸收,但胃食道逆流、腎功能不好者要謹慎食用。

  • 雲林教師研習中心啟用 打造運動紓壓空間

    雲林教師研習中心啟用 打造運動紓壓空間

    雲林縣政府為幫助教師們專業成長、心靈紓壓、健康促進,自籌7600多萬經費整建「斗六教師研習中心」,28日正式啟用,內有攀岩與彈跳場、虛擬實境未來教室等,日後將以「教師專業增能」與「教師身心紓壓」為主軸,讓教師面對各種教學壓力時,能有多元完善的增能與紓壓管道。

  • 醫點名5大元兇養出脂肪肝 關鍵4招防肝癌

    醫點名5大元兇養出脂肪肝 關鍵4招防肝癌

    你以為會有脂肪肝,只是因為吃太油嗎?減重醫師陳威龍表示,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不只是吃太油,與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代謝和生活習慣等5個原因息息相關,如果不積極改善,長期下來,可能惡化為肝炎、肝硬化、肝癌,也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台灣8成國小生運動不足!專家警告:影響專注力、降低自信心

    台灣8成國小生運動不足!專家警告:影響專注力、降低自信心

    身體動作發展不足,會導致孩童動作協調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日常活動表現,甚至可能降低自信心。國科會今(2)日公布「台灣兒童身體動作發展調查成果」,台灣師範大學張鑑如教授研究團隊發現,我國7至8歲兒童中,2成缺乏運動習慣,每周運動7小時以上者不到2成,呼籲家長及早重視孩子身體動作的平衡發展。

  • 超兇女教練課程太刺激!男學員「埋胸練腹肌」網友衝報名

    超兇女教練課程太刺激!男學員「埋胸練腹肌」網友衝報名

    日本一名身材姣好的24歲私人健身教練MAi,因大膽的教學方式在掀起網路熱潮。她週二(18日)在社群媒體X上分享與男學員的「互動式訓練」影片中,她直接跨坐在學員身上輔助腹肌訓練,甚至讓對方臉貼上自己的胸部,畫面相當親密,影片一出引發日網友瘋狂討論,網友紛紛敲碗詢問報名方式。

  • 不吃甜卻得糖尿病 醫曝關鍵在肚子:大於1數字風險增5倍

    不吃甜卻得糖尿病 醫曝關鍵在肚子:大於1數字風險增5倍

    全台有200多萬人罹患糖尿病。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得糖尿病,甚至覺得自己吃得不甜,其實問題在肚子,根據研究,男性如果超過腰圍100公分(39吋),糖尿病的發生率會增加5倍以上,要消肚子建議每周進行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例如走路、騎腳踏車。

  • 當心咖啡因攝取 每日有上限

    當心咖啡因攝取 每日有上限

     咖啡是許多人每日必喝飲品,但咖啡因攝取過量,恐對健康帶來風險。食藥署提醒,成人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咖啡因,有心律不整、易失眠、胃潰瘍等症狀,也建議遠離咖啡因;營養師則指出,喝咖啡會影響鈣質吸收,但只要遵守適量喝咖啡、攝取足夠鈣質、適度運動,就不會影響骨骼健康。

  • 久坐5大風險 醫教10招輕鬆動

    久坐5大風險 醫教10招輕鬆動

     久坐是現代人難以避免的習慣,尤其平時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更是如此。醫師示警,長時間久坐,身體活動不足,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退化、心理健康風險,呼籲民眾可透過10個簡單的方式,在生活中輕鬆提升活動量。

  • 周五「小雪」6禁忌曝 命理師點名2類人防沖煞

    周五「小雪」6禁忌曝 命理師點名2類人防沖煞

    周五(22日)就是24節氣中的「小雪」,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提醒6禁忌千萬別犯,尤其是生肖屬猴與金牛座的人,不宜前往山區或海邊,以防沖煞。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