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花蓮大地震的搜尋結果,共1,635筆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邊坡17日大規模崩塌,立霧溪被堵住形成1座「天然壩」,不過這並非該處首次出現堰塞湖,據東華大學團隊研究發現,燕子口1951年地震及1998年芭比絲颱風過後也曾出現堰塞湖,太管處也透過分享讓社會大眾認識太魯閣的持續變動的演變過程,除認識大自然的力量,也尊重山的脾氣及管制措施。
太魯閣燕子口近日因山壁崩坍,大量土石阻斷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透露,該地並非首次形成堰塞湖,先前也曾因地震及風災形成過堰塞湖,所幸現今有科技監測之助,讓相關人員能迅速應變,及早進行撤離動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率領研究團隊發現,2024年4月3日規模7.3花蓮大地震前,深部斷層早在3年前即出現無震滑移的加速行為,顯示出潛在的地震前兆特徵。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台北市部分建物受損,台北市建管處去年5月啟動「震災列管紅黃單建物修繕補強補助計畫」,籌措超過1億1000萬元經費,對象包括0403、921、331地震的紅、黃單建物。北市建管處8日表示,雖然已將補助申請期限延長至12月31日,距離期限剩3個月,但仍有共計40件列管黃單尚未解除,提醒住戶務必及早提出申請。
花蓮縣光復鄉邱姓婦人是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受災戶,如今又遭遇0923花蓮洪災,先生老家、小吃店面、生財工具和剛繳完貸款的轎車、機車全數泡湯損壞,看著畢生積蓄2年內化為泡影,淚喊「未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政府和社會善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嫁到花蓮光復鄉逾20年的邱姓婦人,是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的受災戶,沒想到今年又遭遇0923光復洪災,先生老家、小吃店面、生財工具跟剛繳完貸款的轎車、機車全都泡湯,畢生積蓄短短2年之間化為泡沫,讓她相當難過,淚喊「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政府跟社會善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花蓮光復洪災搶災今天邁入第10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指出,7個受災村住家清淤總達成率已突破8成8,有望在中秋節前完成清理家園的工作,至於89戶無法再居住的住家,國土署已初步在災區附近找到用地,將進一步評估建蓋組合屋安置災民。
強颱樺加莎帶來豪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導致嚴重災情,並引起全國關注,有網友近日更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起「取消全民普發1萬,捐給花蓮賑災」。對此,有媒體以相關話題為題,在Threads發起網路投票,結果顯示,有高達8成3的民眾反對取消普發1萬。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賑災基金會25日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截至今日下午,已募得超過原定目標5億元,6天內就達標,且小額款項驚人,顯示國人愛心滿滿。賑災基金會表示,接下來會持續募款,行政院盤點需求後,本周將決定持續募款至10億或募款至10月24日。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堤,泥流如海嘯般沖進光復鄉市區,造成嚴重死傷,馬太鞍溪橋整座不見,讓當地交通陷入不便。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張琄菡指出,即將到來的連續假期,在颱風還沒報到之前,訂房率大約3成多、不到4成,幾天光復鄉受災後,起碼有一半旅客退掉,現在整體訂房率剩不到2成,從去年0403地震、風災不斷,好不容易振作起來,又發生堰塞湖溢堤,令業者感嘆「怎麼又是花蓮」。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水患,造成多人傷亡及受困,行政院長卓榮泰特地前往花蓮勘災,卻上演了一齣災民最不想看的中央地方吵架鬧劇。人命要緊,朝野的政治恩怨都該放下,撇除政治因素,全力救災並且竭力完善日後的災後復原才是此刻最該做的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水患,造成多人傷亡及受困,行政院長卓榮泰特地前往花蓮勘災,卻上演了一齣災民最不想看的中央地方吵架鬧劇。人命要緊,朝野的政治恩怨都該放下,撇除政治因素,全力救災並且竭力完善日後的災後復原才是此刻最該做的事。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死傷,南投縣長許淑華24日表示,對於天災的無情,南投感同身受,並宣布縣府捐贈200萬元社會救助金予花蓮縣府,她也捐出1個月薪資,盼能盡棉薄之力,為花蓮災後重建出力。
去年4月花蓮大地震,基隆市仁愛區聯宏社區因為地下室有結構安全疑慮,市府將其列為黃單列管建築物,並加速都市更新腳步。在地的光華里長陳世豐表示,日前已經取得8成住戶的都更同意書,將請市府儘速展開後續的招商程序。
去年4月花蓮大地震,基隆市仁愛區聯宏社區因為地下室有結構安全疑慮,市府將其列為黃單列管建築物,並加速都市更新腳步。在地的光華里長陳世豐表示,日前已經取得8成住戶的都更同意書,將請市府儘速展開後續的招商程序。
宜蘭縣警察局9月1日公告修正「固定式科學儀器執法設備設置地點」,取締超速、闖紅燈等違規項目,其中位於台9線103公里處測速桿,因為是台北、宜蘭往返花蓮旅遊必經道路,從今年初至今已取締破6000件,堪稱是新一代宜蘭縣測速王。
南投縣郡大林道不僅是執行林務要道,也是攀登百岳郡大山的必經之路,受0403花蓮大地震及凱米颱風等影響,4.7公里處路基流失致交通全面中斷,林保署南投分署第1期邊坡穩定工程上月完工,接續推動第2期路基修復工程,力拚明年6月搶通。
宜蘭縣警察局9月1日公告修正「固定式科學儀器執法設備設置地點」,取締超速、闖紅燈等違規項目,其中位於台9線103公里處測速桿,因為是往返花蓮旅遊必經道路,從今年初至今已取締破6000件,堪稱是新一代宜蘭縣測速王。
花蓮縣原住民文教會館啟用迄今逾40年,當地文化協會16年前撤出空間後,因長期無人使用雜草叢生,淪為名副其實的「蚊子館」,花蓮縣審計室連續多年要求活化改善,縣府考量建物耐震係數不足且修繕經費龐大決定拆除,計畫獲准後,建築主體預計9月12日開拆、11月中完工,並暫時作為停車場使用。
花蓮大橋連接花蓮市區與台11線,是重要交通橋梁,北上與南下有2座橋,最久已使用半世紀,地震後重建。經過2年工期,上游側新橋即將完工,本月5日起改建下游舊橋,用路人改行駛至上游側新橋,為雙向各一線車道,公路局提醒,用路人行經施工路段時,放慢車速,依現場管制人員指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