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教交流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國立中興大學10月15日與阿曼德國科技大學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MOU)這是台灣與阿曼近20年來首次由頂尖大學締結之高等教育合作協議,象徵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交流的歷史性突破與嶄新里程碑。
「2025年美洲教育者年會」(NAFSA Annual Conference & Expo) 於5月27日至30日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舉行,台灣由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簡稱高教基金會)統籌參與,高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正己親率17校、43名單位代表參展,共同推動台美高等教育合作。
針對總統賴清德宣布新國安策略17項,教育政策方面將全面深化「中國識讀教育」。大學校長認為,總統賴清德的兩國論框架已逐漸清晰,陸方還是堅持一中立場,雙方如再沒有溝通交流管道,擔憂恐將出現惡意的誤判。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於今明(20、21)兩日在國立宜蘭大學舉行,本次會議以「跨域自主、多元鏈結」為主題,邀請超過150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校長齊聚一堂,聚焦高教人才培育、科研應用、校園永續及企業合作等關鍵議題,攜手勾勒臺灣高教新願景。
日前兩岸高等教育論壇於台北的中國文化大學舉行,多所大陸大學院校的高層領導來台交流,共同探討校務永續經營、人工智慧(AI)對高教的應用等議題。據媒體報導,兩岸與會者同感交流至為重要,台灣高校也普遍認為,大陸應開放學位陸生赴台政策,以增進兩岸青年交流。這些大陸高校行政主管來台,包括多所大學院校的校長、院長等校方高層領導可以來台交流,但學者人員卻屢屢遭拒,這問題及道理究竟在哪裡?頗值深入思考。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時呼籲在等原則下,對岸可以讓學位陸生來台就學,現在進度如何?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表示,兩岸之前有做一些溝通,但一直沒能有效聯繫上,所以無法掌握會有多少陸生來台。對於大陸閉鎖的態度,教育部加強招收東南亞學生來因應。
兩岸情勢不佳,學界原本憂心年底的兩岸高教交流論壇恐無法舉行,但教育部回應,10月31日於文化大學舉行的「兩岸高等教育論壇」申請專案入境案,已可向移民署申請入出境許可證,代表此案過關。學者專家表支持,認有助恢復大陸學位生來台。
賴清德總統先是在國慶晚會拋出「祖國論」,接著又在國慶演說提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等說法,引起陸方不滿,學界本憂心年底兩場兩岸高教交流論壇恐流標,但教育部回應,其中文化大學的申請專案入境案,已可向移民署申請入出境許可證,代表此案過關。為此學者專家表達支持,認為有助恢復大陸學位生來台。
文化大學與中原大學分別規畫於10月及12月舉辦兩岸高教論壇,擬邀大陸大學校長與學者來台與會。學界認為,這兩場高教交流活動可被視為風向球,如舉辦成功,明年恢復大陸學位生來台機會不小。不過,也有學者透露,我大學邀陸方代表來台,須向教育部簽署承諾書,說明申請大陸人士來台的必要性、急迫性、不可替代性,反映我方對兩岸交流的態度依舊存在防備心。
立法院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許智傑、賴惠員及郭昱晴於本(8)月22至24日訪問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期間曾參訪拉脫維亞國會、國家圖書館,並會晤國會友台小組主席Ingrida Circene 等議員、漢學家及留台學人;另考察國家美術館、民族誌露天博物館、新藝術建築街區及傳統中央市場等傳統文化設施及創新產業營運管理。駐拉脫維亞代表處李憲章大使偕同仁全程陪同。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校長聯席會議,日前在龍華科技大學盛大舉行,兩岸計70餘所學校參與,陸方有30所學校共65位代表與會,其中有9位黨委書記、7位校長、11位副校長;臺方參與的有41所學校共76位代表,其中有5位董事長、25位校長、11位副校長,另有3位民間協會團體代表與會參與研討,進行校況分享與技職教育實務交流。這也是日前馬習二會後,首度兩岸大規模高教交流,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2024臺灣─法國高等教育高峰會」於113年3月11日至12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臺法多所大學校長、副校長及國際事務主管等人員代表與會,為雙方第三度合作辦理的高教論壇齊聚一堂,持續深化雙邊高教機構的學術交流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