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3萬例的搜尋結果,共09筆
首家日本生技股在台掛牌!瑞格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營運長楊思聖22日表示,旗下用於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調節新藥RGI-2001,已在美國七家頂尖醫學中心完成人體臨床二期(Phase IIb)試驗,2026年可望正式啟動三期臨床試驗。該新藥二b期試驗成果已正式刊登於國際血液學頂尖期刊《Blood》。
大陸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疾管署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升至第二級,除大陸廣東外,屈公病旅遊疫情第一級建議國家包括菲律賓、印度、印尼、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及肯亞;第二級警示為巴西法屬留尼旺島,提醒前疫情高風險國家時,應加強防蚊措施,返國後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
屈公病肆掠中國廣東,疾病管制署昨(4)日將該地區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注意(Watch)至第二級警示(Alert),同樣為二級的還包括法屬留尼旺島、巴西。
中國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疾管署7月22日將當地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昨日(4日)再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民眾對當地加強防護,返國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百日咳疫情激升,疾管署公布,6月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病例分布北、中、南,全國都有。今年截至6月底,累計35例,且以青少年占了快4成最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呼籲幼兒按時接種疫苗,家長和醫師注意兒童、青少年相關症狀。
疾病管制署今(1)日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國內今年截至6月30日,累計35例確定病例,皆為本土病例,累計病例數創下近10年來同期最高。
澎湃新聞28日報導,龍年接近尾聲,大陸多家醫院陸續發布最新分娩數據。在分娩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下,今年部分醫院觀察到不一樣情況,表現在年分娩量刷新記錄、單月分娩量創下新高。龍年出生人口整體出現城鄉差距,城市增多、鄉間減少。
衛福部疾管署今(19)日公布我國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12歲男童,於11月30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形,12月9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12月12日確診。16名同校密切接觸者中,其中1人也確診。
罹患先天性魚鱗疾病的馬來西亞女子「張四妹」11月底過世,生前曾多次在長庚醫院接受治療,最後一次為她動手術的,就是現任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教授謝邦鑫,兩人在2014年張四妹的康復記者會中相擁,良好的醫病關係成為國際醫療中的佳話。事實上,謝邦鑫不只有溫暖形象,豐富的手術經驗也吸引了許多人慕名而來,今年更將創下超過1700台關節手術的紀錄,成為全台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