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4000例的搜尋結果,共06筆
大陸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疾管署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升至第二級,除大陸廣東外,屈公病旅遊疫情第一級建議國家包括菲律賓、印度、印尼、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及肯亞;第二級警示為巴西法屬留尼旺島,提醒前疫情高風險國家時,應加強防蚊措施,返國後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
疫後境外旅遊夯,連冷門景點也深受歡迎,使得台灣麻疹、瘧疾確診數都分別寫下最新紀錄。疾管署8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例麻疹病例,今年累計22例,創6年來最高,且境外個案全數來自越南感染。另外,台中市1名60多歲男性參加中西非旅行團1個月,返國確診惡性瘧疾,至今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瘧疾境外個案今年累計7例,也創19年來新高。
越南麻疹疫情越演越烈,嚴重影響我國。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桃園市20多歲男性發燒喉嚨痛,就醫通報確診,感染源不明。2境外個案均自越南感染。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國內累計22例,創6年來最高,其中境外14例全數來自越南感染,越南今年三個月來已超過4千例,5例死亡,美國加拿大也超過600例,提醒民眾避免帶未接種MMR疫苗幼兒前往流行區。
英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飲食中鈣含量較高的人,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風險。2025年1月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了一篇論文,第一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健康學系的帕皮爾教授(Keren Papier),她為了探討飲食在大腸癌中的角色,特別研究了97種飲食因子與大腸癌的關聯性,研究期間總共網羅了54萬2778名女性參加,平均59.7歲,在追蹤的16.6年中,有1萬2251個新發病例。結果顯示,酒精攝取量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風險,而鈣的攝取量則會降低風險,它們是所有飲食因子中相關性最強的兩個。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顧問醫師施國正擅長微創膝關節手術,操刀技術爐火純青,平均45分鐘可完成1例,不僅在國內醫界受到高度肯定,獲醫療同仁推崇有「骨科聖手」、「快、狠、準一哥」等封號,聲名遠播還吸引2名菲律賓醫師,跨海來台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取經學習。
47歲張姓護理師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半年前開始出現上腹悶痛及胃食道逆流等問題,日前竟檢查出有「最凶險胃癌」之稱的「戒指環細胞型胃癌」,經採微創腹腔鏡執行根除性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並於術後安排化療,成功重返職場,持續追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