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Alphaliner的搜尋結果,共121筆
萬海航運在21日海外線上法說會強調兵貴神速,將緊盯川習會貿易關稅談判與供應鏈轉移變化,彈性調整運力搶商機,31日起攜手長榮、陽明,新增華北直航印尼航線,因應中國與東南亞雙向貿易活絡。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0月3日正式發佈CSMS #66427144號公告,確定自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額外費用。界面新聞引述航運諮詢機構測算,美國的這項舉措將在2026年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增加32億美元的成本。
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因應大陸在海上勢力的迅速擴張,宣布自下週起對使用陸製船舶的船東徵收新港口費,此政策預計將對全球航運市場帶來重大衝擊,全球十大航運公司明年因此恐損失高達32億美元(約新台幣985億元)。
全球海運巨頭持續增加運力、新開航線,搶進一級戰區亞洲區間市場,運價戰一觸即發。根據Alphaliner統計,自去年8月至今年8月,船公司投入亞洲區域運力(不含各國內貿運輸)年增約13%、高達240萬TEU,今年以來累計增加20條以上新航線,一些專營亞洲區間航線的新興船公司大量冒出頭。業界粗估,亞洲區間市場聚集逾70家的活躍大小船公司。
美國計劃於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大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且費用還將逐年增加。對此滙豐銀行9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及其子公司在2026財年可能面臨高達21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
陽明海運受到雙稅影響,上半年稅後純益87.61億元、年減62.34%,每股賺2.51元。陽明表示,上半年整體營運表現,受關稅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相較去年同期運量與運價均呈現下滑,另因認列未分配盈餘稅,也影響整體損益。
陽明(2609)公布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為386.63億元,年減26%,稅後淨利9.85億元,較去年同期138.87億元下滑,每股盈餘為0.28元;累計半年合併營收為841.73億元,年減13%,稅後淨利87.61億元,也遠低於去年同期232.67億元,每股盈餘2.51元。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整體營運表現受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相較2024年同期運量與運價均呈現下滑,另因認列未分配盈餘稅影響整體獲利。
萬海(2615)公布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淨利10.77億元,年減9成,每股盈餘0.38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98.09億元,年減39.42%,每股盈餘3.5元。萬海指出,儘管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第二季海運市場,上半年累計營業淨利仍繳出優於去年同期,年增36.68%,但新台幣升值帶來未實現匯兌損失,影響整體獲利。萬海認為,匯損短期影響獲利,但公司管理層持續專注於核心業務發展,優化營運效率,可以穩健的步伐化解外部挑戰,維持長期穩健成長。
貨櫃海運三雄同步公告7月合併營收均為月增、年減,寫今年2月以來單月高點,長榮、陽明月增幅達12%,主要受惠歐洲線運價反彈;不過,由於美國線價量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大,進入旺季不旺,致使長榮、陽明、萬海7月營收年減幅均逾3成。
海運圈屏息靜待美國關稅協議明朗,歐美四大航線現貨運價承壓,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在18日下跌4.98%至1,646.9點,連續六周走跌,其中美西、美東航線下跌2.37%、13.42%,歐洲、地中海航線續跌0.95%、5.21%,跌深的美西、歐洲線開始盤整,美東、地中海線補跌幅度相對較大。
海運圈屏息靜待美國關稅協議明朗,歐美四大航線現貨運價承壓,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8)日連續六周走跌,下跌4.98%至1,646.9點,美西、美東航線下跌2.37%、13.42%,歐洲、地中海航線續跌0.95%、5.21%,跌深的美西、歐洲線開始盤整,美東、地中海線補跌幅度相對較大。
陽明海運鞏固在全球貨櫃航商前十強地位,全力推展經營團隊與營運船隊雙雙邁向新世代布建計畫。陽明董事會17日決議,預計砸近450億元,訂造7艘1.5萬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後續將於締約後,配合船隊汰舊更新計畫與業務推展需求,於2028~2029年陸續交船。
陽明海運(2609)今(3)日公告取得高達4.04萬個新造貨櫃,合計交易金額最高上看36億元。包括跟中集集團(CIMC)交易22,750只貨櫃,交易總金額5,600萬~6,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6.5億元至18億元),以及廣東富華(FUWA)交易17,650只貨櫃,交易總金額5,600萬~6,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6.5億元至18億元)。
陽明「大造船」時代來了!川普關稅鬧劇有望落幕,推動航運需求熱絡,陽明海運加速造船計畫,最快2032年要將運力擴張至110萬到130萬TEU(20呎標準櫃),不只比現有運力增加至少54%,更可站穩百萬TEU地位,尤其陽明多數船舶在日、韓、台建造,在美國對中國船隊課徵靠港費的壓力下將全身而退。
陽明海運(2609)董事長蔡豐明透露,集團已擬定中長期造船計畫,將送董事會討論,目標是預計2032年總運力擴充至110萬~130萬TEU(20呎櫃),成長幅度達60%,將首度涵蓋2萬TEU大型貨櫃輪等,預計每年平均運力成長6%~7%,7年後全球市占率從2.2%拉高至2.8%~3%。
貨櫃海運三雄站在關稅海嘯第二排感受日漸強烈,長榮、陽明、萬海4月營收同步月減,長榮、陽明受到歐美市場需求放緩拉低運價影響,開始出現同期年減現象,唯有萬海受益亞洲區間營收占比高,價量成長帶動下,4月營收逆勢年增。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原要對我貨物課徵32%關稅,4月10日宣布暫停實施90天,稅率先維持在10%。交通部指出,因美國已暫緩實施課徵對等高關稅,短期裝載率已逐步恢復,後續變化仍需視美方關稅政策持續觀察。
全球海運謹防美國關稅風暴,隨貨量、運價減弱,本周起跨太平洋東行航線(亞洲-北美)航班未來五周取消率飆至47%新高,船公司大量抽船減班救「價」。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中國造船業75%的產品銷往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這些國家或企業向大陸造船廠下訂單,等同間接資助了解放軍。事實上,大陸造船業在三大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地位穩固,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中國造船業75%的產品銷往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這些國家或企業向大陸造船廠下訂單,等同間接資助了解放軍。事實上,大陸造船業在三大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地位穩固,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