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BYD的搜尋結果,共127筆
仰望U9 Xtreme已經是地球上最快的汽車,但現在這輛比亞迪豪華子品牌YANGWANG的性能旗艦樹立了另一個標杆。在ATP帕彭堡創下496.2 2 km/h的世界紀錄後僅一個月,仰望自豪地宣布,U9 Xtreme在紐柏林賽道上創造了電動超級跑車的新圈速紀錄,紐柏林賽道是賽車運動的「綠色地獄」。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貿易戰及其地緣政治效應,正衝擊美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形象。研究機構 Escalent 最新調查顯示,歐洲消費者對中國汽車的接受度首度超越美國。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數據顯示,比亞迪(BYD)8月在歐盟的新車銷售量,為前一年同期的3倍,並且連續第二個月銷量超越特斯拉(Tesla)。
欣銓(3264)今年8月營收12.24億元,年增8.02%、月增5.51%,創下22個月高價;前8月營收90.20億元,年增1.66%。針對第三季營收可望溫和成長,且欣銓在大客戶市占率提升,再加上折舊大幅下滑,年度獲利可望恢復成長。
BYD比亞迪已連續四年上榜世界前500強,並邁入全球前百行列。而2024年,比亞迪四大產業協同發展,全年營收達7771億元,同比增長29%。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全年累計銷售427萬輛,同比增長41%,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彰顯出強勁的市場韌性與高品質增長態勢。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全球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和氫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車(NEV)新車銷量達486.8 萬輛,年增30%。若計入油電混合車(HEV),第二季電動車(EV)銷量更達645.6萬輛,占全球汽車總銷量29%。單計純電車(BEV)單季銷量達328萬輛,年成長39%;單計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為158.7萬輛,年增15%。展望電動車後市,中國、美國各項補助減少,電動車產業缺乏發展前景。整體而言,預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為1970萬輛,年增21%,預期2026年的增長幅度將放緩至14%。
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傳有意進軍台灣市場,傳出其透過代理商夜宴藍委幕僚,但餐宴主揪卻被踢爆是三立陳姓高階主管。三立今回應稱,已暫停陳姓主管職務並接受公司調查,並強調絕無設局一事。名嘴謝寒冰強調,這位陳姓主管中天相關媒體人都很熟,不相信他會設局害人。
中國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傳出欲藉「第三地」繞道將整車引進台灣,在業界引發高度關注。繼去年市場盛傳太古汽車集團已簽下比亞迪代理權後,近日周刊直擊太古宴請立法院高層,並傳出旗下「騰勢」品牌車款已送測準備上市,使相關議題再次浮上檯面。
外傳中國大陸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積極引入台灣,經濟部表示,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考量,將嚴予防堵中國大陸品牌車以各種方式進入台灣市場。
台灣太古汽車集團近期因獲得比亞迪(BYD)代理權,並傳出宴請立法院高層商談進口台灣事宜,引發社會熱議,這一舉措也讓經濟部提高警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分析,比亞迪攻台難度極高。
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近期對進軍台灣動作頻頻。有媒體爆料,比亞迪代理商太古汽車於7月28日晚間,在台北市知名米其林餐廳「山海樓」舉辦晚宴,邀請立法院正副院長辦公室幕僚及立法院總務處長廖炯志等人出席,現場氣氛輕鬆,整場聚餐持續超過三小時。
台灣電動車市場正迎來重大變局,傳出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想登台,由台灣太古汽車集團擔任總代理,並已低調與台灣立法院高層進行會晤,可能針對陸製車輛進入台灣市場的敏感議題進行討論。
隨著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展,固態電池商業化加速,目前Toyota、Mercedes-Benz、BMW、Chery和Stellantis等車廠已陸續展開固態電池的裝車測試,在產業、社會資本的支持下,日本、韓國、大陸等主要地區正加速構建固態電池供應鏈,推動上下游配套產能的建設。
車市盛傳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將透過第三地輾轉授權來台銷售,例如委由港商太古集團作為台灣總代理。據了解,行政院日前曾就比亞迪可能來台搶市議題召開會議,嚴禁透過第三地授權台灣代理經銷整車來台,或以第三地輸入零組件在台組裝銷售。也就是說,嚴禁比亞迪以任何形式在台灣市場落地銷售,將比照對愛奇藝的處理模式管控比亞迪電動小客車進口來台。
特斯拉宣布今年5月歐洲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7.9%,儘管該地區純電動車總銷量年增27.2%,可見特斯拉經過改款的Model Y尚未顯示能夠扭轉品牌頹勢的跡象。
胡連花了四年的時間,營收翻一倍,隨著供應鏈位階提升、拉高產品單價,從線端連接器進入板端連接器,並切入單價更高的PCB保險絲盒、區域控制器、電源配電系統(PDU),平均單價(ASP)風貌不同以往,胡連董事長張子雄認為,營收再翻倍的時間將縮短,2030年以挑戰10億美元為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6日報導,大陸股市正面臨「內捲」(惡性競爭)風險,不管是新能源車、外送平台或電商平台,都陷入價格戰。內捲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而現行補貼消費政策只會透支需求,未來消費可能反彈性下降。大陸和香港股市對內需前景的警惕正在擴散。
中國大陸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在巴西新建廠區,去(2024)年12月下旬因工地生活條件惡劣遭勒令關閉。巴西檢方27日聲明起訴比亞迪與其2家包商,檢方認為這3家公司要為新廠工地「有如奴隸」的工作條件與涉及人口販運負責,並求償2.57億雷亞爾(新台幣約13億6101萬元)。
根據新加坡政府週三(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在2025年前Q1銷售表現亮眼,首次在新加坡超越豐田,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
中國大陸電動車巨頭比亞迪汽車發布官方消息稱,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比亞迪「深圳號」正式啟航。這艘由招商工業南京金陵船廠為其建造的巨型滾裝船,不僅是比亞迪「出海艦隊」中的新旗艦,也代表了中國汽車製造業與現代船舶工業融合發展的又一標誌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