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CORSIA的搜尋結果,共23筆
全球航空業邁向淨零排放趨勢,長榮航空23日宣布與台塑化簽署合作備忘錄,自2026年起五年內將供應逾2萬噸永續航空燃油(SAF),預估可減少超過5萬噸碳排放,相當於碳權市場價值1,250萬至4,000萬美元。
中華航空重視國內永續航空燃油(SAF)發展,與台塑石化攜手合作,今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華航未來3年將採購台塑石化在台自產SAF總量逾萬噸,整體減碳量預估可達2萬6000噸,雙方共同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
中華航空與台塑石化攜手合作,由總經理陳漢銘和台塑石化總經理林克彥於22日正式簽署永續航空燃油合作備忘錄(MOU)。華航總經理陳漢銘表示,華航未來三年將採購台塑石化在台自產 SAF 總量逾萬噸,整體減碳量預估可達 26,000 噸;雙方以行動支持台灣 SAF 推展,引領國內航空業能源轉型,共同邁向 2050 淨零碳排目標。
星宇航空近日正式導入通過ISCC CORSIA國際認證的永續航空燃油(SAF)。SAF首航班JX717台北-河內於4月23日起飛,該航班所使用的燃料為Jet A-1與純SAF(NEAT SAF)混合,比例約為5%,標誌著星宇成為首家於桃園國際機場透過油栓系統完成SAF加注的國籍航空。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中華航空24日宣布與台塑石化攜手合作,2025年採購2,500噸以上台塑自產永續航空燃油(SAF),即日起添加於華航桃園出發航班,整體減碳量預估可達6,500噸。雙方更將簽署永續航空燃油合作備忘錄(MOU),率先擴大未來3年的SAF採購總量逾萬噸。
航空業推動產業鏈邁向淨零排放目標,布局永續航空燃油(SAF),長榮航(2618)、華航(2610)及星宇航空(2646)陸續宣布與航空燃油供應商簽訂採購合約,實踐永續承諾。
中華航空與台塑石化攜手合作,2025年採購 2,500 噸以上台塑自產永續航空燃油(SAF),即日起添加於華航桃園出發航班,整體減碳量預估可達 6,500 噸。雙方更將簽署永續航空燃油合作備忘錄(MOU),率先擴大未來三年的 SAF 採購總量逾萬噸,促進國內航空業能源轉型。
交通部主導下,華航、長榮航、星宇航空、中油和台塑等企業,攜手桃園、松山和高雄小港三大機場,23日啟動SAF(永續航空燃料)元年的儀式,交通部長陳世凱說「這只是開始」,追求2030年航空器使用5%SAF的進程,並將持續下去,達到2050國際航空淨零目標。
星宇航空(2646)今(23)日正式導入具備ISCC CORSIA國際認證標準SAF,由台灣中油公司供應,首航班JX717 台北-河內順利飛航,是首家於桃園國際機場以油栓系統完成地面加注作業的國籍航空公司。
在交通部主導之下,華航、長榮航、星宇航空、中油和台塑,攜手桃園、松山和高雄小港機場,23日啟動SAF(永續航空燃料)元年的儀式,國際航線先行,國內航線後發,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這只是開始」,追求2030年航空器使用5%SAF的目標,未來也將持續下去,達到2050國際航空淨零目標,不過,航空和石化產業認為,目前因油源有限,SAF產量有待提升,才能達到需求與供給的均衡。
交通部今(23)日在高雄國際機場舉辦我國首度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啟動儀式,由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公司於高雄、松山、桃園機場,分別為中華航空(2610)、長榮航空(2618)、星宇航空(2646)3家國籍航空公司的航空器同步添加SAF。
「飛」向淨零時代!星宇航空23日正式導入具備ISCC CORSIA國際認證標準(永續燃油)SAF,由台灣中油公司供應,同日SAF首航班 JX717 台北-河內順利飛航,該航班使用Jet A-1與NEAT SAF (純SAF) 混合燃油,SAF添加比例約為5%,成為首家於桃園國際機場以油栓系統完成地面加注作業的國籍航空公司,預估每噸SAF可減少2.67噸二氧化碳(CO₂)排放,展現星宇積極響應國家2050淨零目標的具體行動。
交通部今在高雄國際機場舉辦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啟動儀式,由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公司於高雄、松山、桃園機場分別為中華、長榮及星宇3家國籍航空公司的航空器同步添加SAF,這也是國籍航空公司首度在國內添加SAF。
儘管國際旅遊市場需求強勁,我國航空公司營收成績亮眼,但是,航空燃油約占營運成本的3成左右,一旦航空燃油價格變貴,自會影響航空公司獲利,也會增加乘客與貨運業者負擔。加上自2027年起,國際民航將強制施行「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據國際民航組織初估,若業者要反映減碳成本,包括購買航空永續燃油(SAF)添加到傳統化石燃料提煉的航空燃油中,乘客可能要支出比現在機票價格多2~3倍的費用,未來,出國旅遊簡直是「奢侈」。
中油16日舉行I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授證儀式,為國內首家油公司取得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供應銷售具實質減碳效益之永續航空燃油(SAF)資格,象徵台灣在全球綠色航空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因應全球碳中和、永續經營所掀起的永續航空燃油(SAF)趨勢,台塑化繼股東會宣示將率先跨足推出SAF生產,目前環差計畫已通過完成,相關供應鏈結盟合作規畫也準備就緒,預計明年第二季正式投產,支援台灣建置掌握自主生產SAF的戰略目標。
為協助航空業減碳腳步,交通部民航局21日表示,計畫於2025年上半年度啟動永續航空燃料(SAF)試行計畫,由台灣中油引進,於桃園機場及松山機場替國際航空首次添加。民航局表示,初步有長榮、華航及星宇航空公司表達意願。
為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民航局今宣布,規畫明年試辦航機添加SAF永續航空燃料,預計明年上半年於桃園機場、松山機場由台灣中油公司為國籍航空首次添加SAF,加速國籍航空碳排減量。
台灣證交所於2023年8月即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並於12月22日開放國外碳權買賣。由於我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與日本相近,日本碳交易制度並擷取利弊供我國借鏡。
依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2024年起航空減碳正式邁入「Phase 1」實質進程,在2024至2026年間,未達成目標須購買碳權並於2027年結算抵減。碳交所表示,預計3月CORSIA的規範會更明朗,目前有二方向準備,最快今年就可看到航空業加入碳交易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