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EBIT的搜尋結果,共66筆
德國的一級車用零件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在周四公布財務報告,由於與重組相關的11億歐元(約12.8億美元)一次性成本,第三季出現淨虧損。該公司正將部分業務分拆出去,成為一家純粹的輪胎製造商。
歐洲主要股市30日多數收紅,不過,市場還是關心美國總統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以及美國政府即將要關門的最新消息。STOXX 600指數收558.18點,漲2.65點或0.48%。同時,英國FTSE 100漲0.54%,德國DAX漲0.57%,法國CAC40則是收在平盤。
投資者正在用自己的錢包押注,對人工智慧(AI)運算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將推動輝達等公司獲利大幅成長,這也促使輝達登上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寶座。然而在輝達、微軟、蘋果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榮登市值「3兆美元俱樂部」之際,外媒指出,市場卻忽略了另一家潛力股——亞馬遜(Amazon)。
美國計劃於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大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且費用還將逐年增加。對此滙豐銀行9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及其子公司在2026財年可能面臨高達21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
德國半導體工業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周四公布上季銷售優於預期,主要是因為數據通訊雷射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來自人工智慧中心的需求。
賓士(Mercedes-Benz)週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造成的損害做出初步評估,該公司表示,預計今年汽車部門的利潤率為4%至6%之間,其中包括近4.2億美元的關稅影響。
德國體育用品商Puma在周四盤後公布低於預期的季度業績,並且大幅下調全年財測預期,稱主要是受到匯率逆風加大,以及美國課徵關稅的影響。Puma股價在週五盤前大跌20%,目前開盤下跌約18%。
全球三大著名信評公司之一的穆迪(Moody's),六日把日產汽車集團的評級,從Ba1下修至Ba2,投資展望還是維持負的沒變。不過,這家陷入經營困境的日本大車廠,正努力想扭轉不利的局勢。
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A.P. Moller-Maersk)8日以全球貿易戰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為由,調降了今年全球貨櫃航運市場展望。儘管如此,該航運集團依然維持全年獲利展望不變。
減肥藥製造商諾和諾德(Novo Nordisk)週三下調了2025年銷售預期,並且結束了自從Wegovy減肥藥推出以來,該公司連續四年的穩定上調財測,主要原因是美國市場的處方量停止成長。
德國豪華車廠BMW在周三證實了2025年展望,該公司指出,在全球範圍內對汽車徵收進口關稅,是暫時的,並且將從七月開始下降。此為汽車業較為樂觀的看法之一。
德國的一級車用零件製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周二公布上季獲利高於預期;該公司說,由於成本削減,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歐洲汽車業疲軟的影響,但大陸集團警告說,貿易緊張情勢仍然有風險。
豪華汽車製造商賓士(Mercedes-Benz)周三公布第一季獲利大幅減少4成,並警告關稅戰可能影響全年業績。由於貿易緊張情勢,讓賓士撤回了2025年的財測。
在汽車股和礦業股領漲之下,歐洲股市周四收盤走高;此外,投資人消化了喜憂參半的企業財報,並且評估了美國政府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說詞。
貨櫃航運公司赫伯羅德(Hapag-Lloyd)在周四表示,2024年的淨利減少將近19%,預計在今年將進一步下降,因為美國的關稅和胡塞武裝份子對紅海航運的襲擊,對公司前景蒙上陰影。
歐洲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在週三表示,公司將在2025年恢復營收成長和正的現金產生。該公司正在努力從去年底吞併美國業務、導致股價下跌的危機中恢復過來。
歐洲股市周四收於近一周新低;稍早投資人消化了好壞參半的企業財報,同時對於可能政黨輪替的德國大選感到緊張。
近年台灣ETF市場熱絡,不少業者紛紛祭出不同組合的金融產品,而復華投信則在去年7月,推出以日本股市為導向的復華日本龍頭(00949)ETF,掀起話題。經理人劉昌祚指出,00949之追蹤指數為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精選30家日本大型成長股,提供看準日本企業發展的民眾,有更便利的投資選擇。
福特汽車上季營收與獲利雖擊敗華爾街預期,但面臨關稅戰的不確定性籠罩,該汽車大廠坦言今年將是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