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ISIS-K的搜尋結果,共33筆
俄羅斯外交部近日宣布,已正式接受由塔利班任命的阿富汗新任大使國書,成為全球首個承認塔利班政府的國家。此舉不僅為塔利班政權帶來重大外交突破,也顯示出俄方精算過的地緣政治盤算逐步浮現。
涉嫌策劃2021年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爆炸案及2024年,俄羅斯番紅花城市大廳145死恐攻的 ISIS-K成員夏里富拉(Mohammad Sharifullah),近日在美國首次出庭,美國法院已下令羈押,等待進一步審理。美國司法部指控他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提供資助與協助,涉及多起致命襲擊,若罪名成立,恐面臨死刑。
本週五(14日)舉行的「政府效率委員會」(DOGE)首場聽證會上,美國賓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議員史考特·派瑞(Scott Perry)指控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資助恐怖組織,其中包括博科聖地(Boko Haram)、伊斯蘭國(ISIS)、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與基地組織(Al-Qaeda),美國每年撥款6.97億美元(新台幣227億元)給這些組織,還透過現金運送提供額外資助,震撼消息恐引爆全球震撼彈。
10 月 23 日,喀布爾電影街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傷。據塔利班政府的不具人員表示,很可能是針對發放身分證的辦公室的攻擊,或許陰謀組織刻意破壞身分資料。
正在歐洲巡迴演出的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原訂周四(8日)至周六(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接連舉辦3場演唱會,豈料主辦單位周三(7日)深夜臨時喊卡,原因是演唱會遭恐怖攻擊鎖定,震撼全球樂壇,期待已久的歌迷聞訊錯愕失望。奧地利安全當局周三陸續逮捕拘留3人,周四(8日)又逮捕1人。主嫌年僅19歲,也是4人之中最年長者;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
法國稱將全力阻止伊斯蘭極端組織「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 對巴黎奧運會的威脅。據十幾位知情人士透露,在26日開幕的巴黎奧運會前,法國安全部門一直在加緊解決情報盲點,與法國境內的塔吉克人和中亞人建立更深入聯繫。
俄羅斯聯邦自治共和國之一的達吉斯坦共和國23日發生恐攻,造成至少19死、25人受傷,襲擊主要針對教堂和警局。俄羅斯長年受恐怖主義威脅,早期主要來自車臣分離主義勢力,近年開始有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滲透。分析指出,達吉斯坦恐攻事件或對向來擔憂國內宗教衝突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而言,是一大打擊。
俄羅斯南部的達吉斯坦共和國(Dagestan)23日有2座城市發生恐怖攻擊事件,CNN指恐攻至少釀19死,包括15名警察、1名東正教副主教。達吉斯坦當局在展開反恐行動後宣布,6名槍手已被「清算」,並試圖將烏克蘭與襲擊行動連結,但未提供確切證據。
與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IS)有聯繫的6名囚犯,日前在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Rostov)的一所拘留中心劫持2名獄警,並在與當局談判時要求一輛汽車和自由通行。
俄羅斯克洛庫斯音樂廳3月遭到恐怖攻擊,造成至少144人罹難,震驚國際社會。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11日警告,美國也可能發生類似的攻擊事件。
俄羅斯3日表示,自上個月莫斯科音樂廳發生恐攻、槍手造成至少144人死亡以來,簽署入伍合約的人數大幅增加。過去10天,俄羅斯全國各地逾1.6萬人簽署入伍合約,準備前往烏克蘭作戰,受訪的從軍民眾稱,入伍主要動機是為恐攻死者復仇。
法國和俄羅斯國防部長3日罕見通話,是自2022年10月以來,2國首次進行此類接觸。法俄防長討論了「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聲稱負責的莫斯科音樂廳恐攻事件,以及俄烏戰爭。俄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在通話中警告法方不要向烏克蘭派兵,並稱俄方已準備好參與會談,結束俄烏戰事。
伊朗在上個月莫斯科「番紅花城市大廳」恐攻發生前,曾提醒俄羅斯可能發生重大「恐怖活動」。
在國際政治上,重大議題常常此起彼落,一個議題冒出來壓過另一個議題,但被壓下來的議題過一陣子又可能重新冒出來。這些議題相互刺激,爭著吸引世人的關注,但也常相互牽制,讓國際合作變得困難。
3月22日莫斯科一場音樂會遭到恐怖攻擊,造成140人喪生。雖然烏克蘭第一時間否認,美國也表示犯案者是伊斯蘭國(ISIS)的分支ISIS-K,ISIS-K自己也承認並公布第一人稱視角的作案影片為證,俄羅斯也抓到了企圖逃亡的塔吉克籍殺手,但俄羅斯總統普丁仍將矛頭指向烏克蘭。不僅如此,27日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還在例行記者會中加碼指控,烏克蘭與「英、美盎格魯薩克遜勢力」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俄羅斯表示,參與22日莫斯科音樂廳恐怖攻擊的嫌犯,與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有關。執法機構還說,犯案者從烏克蘭獲得了「大筆資金」。對此,美國批評俄方一派胡言。
莫斯科市郊「克洛庫斯音樂廳」(Crocus City Hall)22日深夜遭受「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恐攻,至今已造成至少140死、359傷。研究獨裁統治的英國記者兼作家鮑野斯(Roger Boyes)指出,俄羅斯的恐攻傷害了普丁作為國家「偉大保護者」的形象,並表明他正在「失去控制權」。
莫斯科市郊番紅花城市大廳音樂廳22日深夜遭受「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恐攻,至今已造成至少140死、359傷。俄羅斯官方在恐攻後公開指控恐攻與烏克蘭有關,甚至指控美國、英國是幕後黑手;但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26日指出,槍手原先試圖逃往白俄羅斯,發現無法越境時才改成逃向烏克蘭。
莫斯科音樂廳22日晚發生恐攻事件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丁25日晚首次承認恐攻是「激進伊斯蘭分子」所為,但就算伊斯蘭激進組織「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再次揚言要再發動新的攻擊,普丁仍堅持烏克蘭與該起恐攻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