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Kpler的搜尋結果,共43筆
一艘載有俄羅斯石油,原定前往印度的油輪,在美國下令對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實施制裁後,決定掉頭返回。顯然是印度買家拒絕了這批油料。
中美貿易協議、稀土等議題懸而未決,雙邊又在10月中旬打響航運戰。據統計,中國開始向美國有關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當周,中國港口就出現擁堵情況,船隻在抵達中國港口後,平均需要2.66天才能進入泊位,創下今年以來最長時間。
中美就港口船運掀起新一波交鋒。外媒22日引述船舶追蹤平台Kpler數據顯示,截至19日當周,船隻在抵達中國港口後,平均需要2.66天才能進入泊位,比此前一周耗時多出17%,創今年最長時間。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美國壓力下,歐盟正在討論「二級制裁」中國等俄羅斯能源買家。不過,法國、比利時等多個歐盟成員國迄今仍在購買俄羅斯能源。9月8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消息稱,歐盟官員正在討論對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制裁。當前,川普政府加大對歐盟壓力,要求歐盟跟隨美國實施所謂「二級制裁」。
路透援引5名貿易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量將在8月達到2年多來的最高水準。從中國煉油商的分配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8月將向中國運送約5100萬桶原油,日均165萬桶。全球能源市場數據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這一供應量較7月增加了400萬桶,為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鑑於白宮推動的停火似乎停滯不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高級顧問葉爾馬克敦促美國透過對莫斯科的貿易夥伴實施「二級制裁」來扼殺俄羅斯經濟。葉馬克似乎指的是美方提案,對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特別是那些從俄羅斯購買原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其中大陸和印度是俄羅斯能源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據分析公司Kpler估計,如果印度被迫放棄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其進口費用每年能會增加90億至110億美元以上。
美國上周先後與歐盟及日本達成關稅協議,但內容隨即引發質疑。歐盟承諾未來3年每年向美國採購2500億美元的能源,被專家批評為「脫離市場現實」;日本則因缺乏書面協議,試圖建立雙邊監督機制,以防美方隨時重啟高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任後,中美貿易戰快速升溫,兩國除互祭高額關稅,減少採購也成為中方的主要反制手段。在策略方面,對於美國持續在出口管制對中施壓,中國大陸除了農產品明顯地轉向南美洲國家採購,原油的進口也刻意避開美國轉向中東,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最大受益者。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11日,路透援引5名貿易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量將在8月達到2年多來的最高水平。從中國煉油商的分配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8月將向中國運送約5100萬桶原油,日均165萬桶。全球能源市場數據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這一供應量較7月增加了400萬桶,為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美國已正式解除對向中國出口乙烷的限制,被視為美中貿易關係回穩的積極信號。
美國時間二日,傳出美國政府已同意恢復出口乙烷(ethane)到中國大陸,因美國製造廠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以及Energy Transfer已收到撤銷幾周前才實施的乙烷出口禁令。路透社表示,這代表美中的貿易戰有機會告一段落。
路透社二日報導,因擔心中東供應鏈中斷,加上運費降價以及亞洲供給充沛,貿易商六月從東北亞出口到歐洲的航空燃油數量,竟創下近一年來新高。分析師表示,藉由出貨到歐洲,可稍微解決亞洲航空燃油生產過剩的問題,因此,油價短期內應不太會大幅下修。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社群平台發文,稱以色列與伊朗達成停火後,北京可望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並「希望也能多買美國的油」,強調「能促成這一切是我莫大的榮幸」。不過專家對此說法提出質疑,指出中方自5/4實際上未進口任何美國原油,並持續依賴伊朗與俄羅斯的廉價供應,川普將停火與石油貿易綁在一起的邏輯也被批評為「完全說不通」。
美國大規模轟炸伊朗核設施之後,伊朗揚言將關閉中東石油重要航道荷姆茲海峽,美國國務卿盧比歐22日受訪時呼籲中國發揮影響力,勸阻伊朗不要關閉。中國外交部22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努力,推動衝突降級。
地緣政治風險快速升溫,美國介入以伊衝突,空襲伊朗核能設施,伊朗也祭出封鎖「海上咽喉」的荷姆茲海峽反制,此舉將刺激全球原油價格大漲,歐亞能源進口面臨危機,原油成本上升引發經濟危機,軍事地緣政治危機,以及海上貿易中斷危機。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周日(6月22日)接受Fox News訪問時呼籲中國出面阻止伊朗關閉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並警告「美國將保留所有應對伊朗可能封鎖該海峽的選項」。市場普遍認為彈指間就能化解伊朗關閉該海峽的危機,但也有專家警告不要輕忽這樣的風險。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周日(6月22日)呼籲中國出面阻止伊朗關閉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 盧比歐在接受Fox News訪問時表示:「我呼籲在北京的中國政府就此事與伊朗通話,因為中國的石油嚴重依賴荷姆茲海峽」。
以色列與伊朗交鋒邁向第7天,戰火也對兩國經濟造成沉重壓力。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分析,自2023年10月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打響以來,財政赤字飆升,國內公司倒閉截至2024年已超過10萬家,伊朗則已被制裁多年,經濟疲弱,如今多處石油設施遭破壞,雙方若持續交戰,都將進拖垮各自的財政與經濟發展。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之際,波斯灣海域出現大規模船舶訊號異常,一艘大型油輪定位竟顯示出現在俄羅斯內陸,專家懷疑為電子干擾所致。《紐約時報》分析,若美國決定介入,伊朗極可能對美軍在發動報復性打擊,或在荷莫茲海峽布雷封鎖水道,圍困美國軍艦。
總部位於丹麥,全球最大的海運公會表示,部分船東選擇避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荷姆茲海峽( Strait of Hormuz),代表著以色列跟伊朗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航運業者的擔憂也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