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MPU的搜尋結果,共12筆
高通技術公司宣布,已達成協議收購開源硬體與軟體公司Arduino;交易仍需取得監管核准並符合慣常成交條件。此案延續高通先前整合Edge Impulse、Foundries.io的布局,目標打造橫跨硬體、軟體與雲端服務的邊緣平台,降低開發門檻並加速從原型到量產的流程。收購完成後,Arduino將保留獨立品牌、工具與使命,並持續支援多家半導體供應商的MCU/MPU,其逾3,300萬名活躍使用者可望直接受惠於高通的技術與生態資源。
台股回神大漲200點以上,記憶體族群9月累積漲幅強勁,受惠記憶體漲價題材延續,個股今年8月獲利表現亮眼,加上10月陸續公布第三季財報,股價表現再度燃起戰火,周二族群股價漲幅一致。商丞(8277)漲停鎖住,威剛(3260)觸及漲停,華邦電(2344)同樣大漲超過8%、成交量再衝個股第一,廣穎(4973)、宇瞻(8271)、十銓(4967)、品安(8088)、宜鼎(5289)也全數強漲逾半根漲停。
英飛凌正積極布局RISC‑V架構的汽車微控制器(MCU)。英飛凌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副總裁Hans Adlkofer指出,RISC-V現在也成為我們正在引入的一個核心技術,RISC-V 是一個開源標準,這讓我們可以靈活地根據性能需求進行擴展;不過我們仍然保留了ARM 和TriCore技術,未來RISC-V跟Arm會是並行發展,沒有誰取代誰。
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頂尖供應商瑞薩電子,宣布推出新款64位元RZ/G3E微處理器(MPU),這是一款針對高性能人機介面應用而優化的通用產品。RZ/G3E結合了運作速度最高1.8GHz的四核心神經處理單元,具有AI推理的高效能邊緣運算力,更有效率的本地處理。該MPU具有超高畫質圖形處理和高速連網功能,主要針對工業和消費領域的HMI系統,包括工廠設備、醫療監視器、零售終端和大樓自動化。
金麗科(3228)17日召開股東會,順利完成董事改選,並通過私募普通股案,募資上限達1,280萬股,為該公司技術開發與全球市場拓展,注入新動能。
高速即時、智慧化的檢測技術已成為提升產線產能的關鍵。工研院與凌陽(4952)合作,運用軟硬體系統整合技術,結合凌陽微控制器(MCU)晶片,共同打造「智慧工廠5G+AI次系統異質大小核平台」,此平台具有高效能與低功耗的AI運算應用,旨在協助電子組裝、系統廠及傳產等製造業朝向智慧辨識與監測模式邁進。該技術在2024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AIoT Taiwan 2024)中亮相,吸引眾多科技廠商前來參觀,尋求智慧工廠的最佳解決方案。
新唐(4919)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表現低於預期之下,第二季由盈轉虧,為2009年第二季以來首見赤字財報,展望本季,新唐預期價格仍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毛利率承壓,此外車用市場將面臨二季以上的調整。
MCU大廠新唐(4919)3日舉辦線上法說會,第一季合併營收84.68億元,稅後純益4.0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97元;毛利率因為有存貨呆滯回升利益,而提升了2個百分點至42%,業外部分,認列了5,100萬元的損失,主要認列日本地震損失。
中國大陸力拚國產替代,成熟IC壓力山大,其中,驅動IC持續面臨競爭壓力,台系業者以先進製程或結合AI應用力拚突圍。奇景光電採低功耗解決方案跨入影像感測,並結合AI演算法,提供客戶整體解決方案。聯詠(3034)以最先進製程打造OLED驅動IC,且積極跨入ASIC領域,以近30年之IC設計資料庫,供應關鍵IP。
驅動IC公司天鈺(4961)持續擴增產品線,除傳統DDI往OLED市場發展外,DDR5 PMIC、客製化晶片漸有斬獲,AI晶片以40奈米打造,瞄準邊緣AI市場,依照不同客戶需求開案,目前已經送樣,將於第三季進入量產;電子貨價標籤(ESL)則持續領先市場,為獨家供應業者;全年營運有望逐季走揚。
輝達急單11月結束及庫存調整,2023年12月全體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3.30兆元,年月雙減約6%;因疫情紅利結束,去年全年合併營收失守40兆元、為39.42兆元,終結連續二年超過40兆元的佳績,年減10.32%,不過符合市場預期。法人均認為今年將重啟營運動能,全體營收估計有望年增20%,獲利年增17%。
鴻海(2317)攜手恩智浦半導體(NXP),共同致力開發下一代智慧聯網車用平台,雙方續去年7月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合作基礎後,聯合實驗室今(14)日於鴻海桃園南崁廠區內正式揭牌啟用,預期將有超過200名工程師參與,助力鴻海產品達成「Time-To-Market」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