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Nancy的搜尋結果,共219筆
美國總統川普週四表示,他很高興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任期結束後將退出國會,並稱她是「邪惡的女人」。
美國聯邦眾議院女議長第一人、2022年8月議長任內訪問台灣引發國際矚目的資深國會議員裴洛西(Nancy Pelosi),周四(6日)在社群媒體平台發布影片正式宣布,2026年她不會尋求連任。這位民主黨內進步派的知名領導人物長達近40年的從政生涯,即將畫上句點。
公共電視兒少頻道(小公視 PTS XS)與韓國影視製作公司Third Culture Content(TCC)、臺灣什一影視國際,共同打造《ALL STAR:青少年原創影集國際共同開發計畫》;提供劇本開發費用,幫助獲選團隊的創作提案與製作籌資。此計劃第一階段於今年7月1、2、3日連3天展開大師講堂,不僅邀請美國受歡迎的青少年題材影集製作人與編劇,如漫威《STRANGE ACADEMY 奇異學院》製作人艾米拉爾丁(Amy Rardin),還有《奇異學院》、《狼血少年》編劇黛比穆恩(Debbie Moon),以及《貞愛好孕到》美籍編劇潔西卡・歐圖(Jessica O’Toole)擔任講師,分享好萊塢編劇與開發經驗,從開發、提案到人物塑造的創作心法。最終階段從22組企劃中,選出4組進入國際開發階段,期待接下來的開發過程可以產出台灣自己的青少年題材影集。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正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合作,建立美中軍事聯絡系統,以防印太地區的分歧或誤解演變為意外衝突。
有消息指出,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對眾議員裴洛西(Nancy Pelosi)火速表態支持時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感到不滿,並在通話中直接表達了不悅。
許多人嚮往退休後能徹底放鬆、做自己想做的事。美國一位老師因為親眼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辛勤工作至終老,更是決定在退休後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各種休閒娛樂之中。然而,當她年屆71歲的時候,卻開始感到後悔,發覺自己陷入嚴重的拖延與倦怠,直到重新建立規律生活,才重新找回滿足感。
上週六(18日)全美各地約有2700場抗議川普政府的「不要國王日」示威。川普當晚在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分享一段 AI 生成影片,片中他戴著王冠、駕駛戰鬥機,向「不要國王」抗議群眾投下看似糞水的棕色液體。
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先前對五角大廈記者祭出多達21頁的採訪新規,包括「福斯新聞」在內等逾30個媒體拒絕簽署,昨(15)日數十名記者集體繳回採訪證,撤出五角大廈。
美國槍擊問題難解,南卡羅來納州棕櫚島市( Isle of Palms)一個著名的休閒酒吧,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 4 人死亡,至少 20 人受傷。
民主黨眾議員歐馬爾 (Ilhan Omar),對被殺的保守派評論員柯克 (Charlie Kirk) 提到一些負面評論,引發眾議院共和黨提案譴責,但是4名共和黨眾議員投下反對票,他們認為就算不同意其言論,也屬言論自由範圍。此舉使他們面臨黨內與極右派的強烈反對。
美國軟體巨頭甲骨文(Oracle)股價近日飆升,共同創辦人、81歲的艾利森(Larry Ellison)一度超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登上全球首富寶座。除了商業版圖耀眼,艾利森的私生活同樣精彩,他的第六任妻子朱喬琳(Jolin Zhu)來自中國,兩人年齡相差47歲,也因此成為媒體與網友熱議焦點。
看好台積電加快「美國製造」腳步商機,專注美國不動產服務的FUNWOO 德載國際不動產,也正式於新竹高鐵站旁設立全新 VIP Lounge,帶新竹客戶直飛鳳凰城置產。
36歲美妝網紅荔枝兒(Liz林若宇)10日驚傳離世,她的老公透過她的社群公開噩耗,令大批粉絲非常震驚,並紛紛湧入社群哀悼。隨後荔枝兒的閨密也在社群發聲,曬出過往4人聚會的合影,並痛心坦言「那天去見妳最後一面,眼淚真的止不住地流」。
美國總統川普長期以來將眾議院前議長、民主黨籍眾議員裴洛西(Nancy Pelosi)視為眼中釘。10日川普又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指控裴洛西和丈夫保羅(Paul Pelosi)靠內線交易炒股,呼籲展開調查。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公開點名要求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辭職,疑似觸碰他眼中的兩大敏感禁區。此舉在商界引發震動,令不少企業高層擔憂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
蘋果公司周三(8月6日)宣布將把投資於美國國內製造的規模提高1000億美元,這表示未來4年蘋果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
《金融時報》周一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北京向華府抗議,川普政府已經拒絕賴清德中美洲之行過境紐約的申請。目前正值美國與中國正在斯德哥爾摩重啟經貿協商,以化解這全球前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並為川習會舖路。
美國總統川普曾因艷星「暴風女」丹妮爾絲(Stormy Daniels)的封口費案,34項指控全數被判有罪。當時落選的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定罪的重罪犯前總統。他涉及4起刑事案、多起民事訴訟等,從四面八方而來,威脅他的自由、政治前途及商業帝國。
近幾個月,台灣在國際新聞中的篇幅明顯縮減,不如過去幾年般受到密切關注。為何如此?或許,國際社會的利害關係,人們正經歷「台灣疲乏」(Taiwan fatigue);也可能,他們目前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地區。某種程度上,台灣「幸運地」未成為媒體焦點;畢竟,當台灣登上國際頭條時,通常是因台海情勢升溫。
黃子佼承認偷拍未成年少女的行為震驚社會,也揭露台灣社會對公眾人物加害行為的處理盲點。令人寒心的是事件發酵後的輿論,迅速從譴責轉向「是否應該原諒」,甚至憂心「他是否還有口飯吃」。然而,當我們選擇寬容加害者,就是在告訴所有受害者:「你的傷痛,可以被社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