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Optical的搜尋結果,共108筆
低軌衛星、航太及AI資料中心光驅動IC等領域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今年Infrastructure營收貢獻已高於去年,並趨近於Cellular PA的水準,成為穩懋(3105)鞏固營收及毛利的另一隻腳,亦讓穩懋營運重返成長,亞系外資雖然維持穩懋「持有」評等,但目標價上調至102元,激勵穩懋今天盤中股價強攻漲停板。
茂迪出展「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25)」,以「綠能建築 × 永續農電 × 高效轉換」為主軸展出多款創新模組產品,聚焦三大技術亮點,防眩光太陽能板、勻光式透光模組及具防冰雹功能的可彎曲太陽能板。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25)今(29)日登場,茂迪(6244)以「綠能建築 X永續農電X高效轉換」為主軸展出多款創新模組產品。總經理葉正賢說,日本新訂單從2025(今)年6月起開始貢獻營運,第3季營運和第2季表現相比可以笑臉以對,第4季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AI時代的資料中心正邁向全光化(All-Optical)架構,矽光子三雄聯亞、上詮與光聖,齊力搶攻AI資料中心「光的商機」,成為高速傳輸與低功耗時代的核心供應鏈。
博通(Broadcom)日前宣布,其共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CPO)技術在與Meta合作的400G長期測試中,累積達成100萬小時無中斷運作,展現出業界領先的可靠度以及產品成熟度。
中華電信、工研院聯手,於10月初IOWN(Innovative Optical Wireless Network)Global Forum會員大會發表三項技術提案,並與富士通合作自主研發的外接式光波路徑轉接技術應用於全光網路,提升光纜使用效率,將台灣在全光網路的研發成果推向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國發會AI新十大建設中,前瞻部署AI新科技應該積極開發矽光子共同封裝(CPO)等技術、超高速及低功耗矽光子傳輸技術,以滿足AI高速運算需求,方能維繫台灣永遠是封裝測試第一大國。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目前討論矽光子,多聚焦「先進封裝」、「共同封裝光學CPO」、「資料中心與HPC」,若從科研趨勢看未來矽光子發展,仍有更寬廣的應用潛力和產業切入機會。
正文(4906)發表OMDN-107 800Gbps線性驅動可插拔光模組(DR Linear Pluggable Optics, LPO)。這款全新的OSFP模組採用NewPhotonics的NPG10202 LPO+transmitter-on-chip(TOC),整合雷射、調變器與光學訊號處理(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OSP),為新一代AI與雲端資料中心提供高速且穩定的光學連線能力。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上月展開「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廠商徵求,9月中標案決標,近日公布結果,決標金額23.57餘億元,由仁寶、緯創拿下,兩家大廠將進入第一階段進行低軌衛星通訊設計。
隨著5G和AI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於資料傳輸的速度和效率要求日益提高,能實現高速、低延遲、低功耗資料傳輸技術的CPO,正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
美國五角大廈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21日宣布,已經打造出全球最大、最逼真的電戰模擬系統,目標是提升美軍測試新型電子戰能力的效率,計畫在今年底安裝到海軍實驗室(Navy lab)。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應屆畢業生楊育襦,開發出全新光電材料,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大專生研究創作獎」。相關論文已刊登於國際期刊《Optical Materials》,獲得國內外學術界肯定。目前他已逕取國立中央大學碩士班,未來將持續投入光電材料研究。
穩懋(3105)自結2025年第2季稅後虧損為4.21億元,每股淨損為0.99元,累計上半年每股淨損為0.96元,穩懋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73.56億元,年減22%,營業毛利為12.96億元,年減45%,合併毛利率為17.6%,年減7.3個百分點,營業淨損為3.36億元,營業淨損率為4.6%,稅後淨損為4.05億元,每股淨損為0.96元。展望第3季,穩懋表示,第3季合併營收預計將較上季成長mid-teens(約15%)百分比,合併毛利率則約為low-twenties(21%~24%)百分比水準。
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3105)7月31日舉行法說會,管理總處總經理陳舜平指出,第二季營收獲利雖受新台幣強勁升值造成的匯損衝擊,但產能利用率、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加上第三季進入歐美大客戶新機準備期,在需求帶動下,看好各項產品均有機會轉強,產品利用率亦可望持續回溫,帶動全年營收重返成長軌道。
IET-KY(4971)自結2025年5月稅後盈餘為1100萬元,年增150%,單月每股盈餘為0.29元,受到獲利了結賣壓出籠影響,IET-KY今天早盤股價走弱。
IET-KY(英特磊)(4971)美國新廠二期擴建預計7月動工,2026年完工,機台產能將於未來數年陸續啟動,IET-KY表示,相關資本支出有部分來自美國聯邦晶片法案及德州晶片法案補助,目前已獲德州補助額度412萬美元,將隨建廠進度每季請款,聯邦補助案則尚待主管機關查核。
CMOS影像感測器(CIS)競爭加劇,面臨來自中國大陸業者強勁挑戰,SK海力士年初宣布退出,龍頭大廠Sony則面臨三星積極搶單。台廠往利基型應用發展,原相(3227)於光學滑鼠獨占鰲頭,並發展視覺感測、光學追蹤感測等機器人或工控應用。
中華電信光世代繼推進10G PON後,已著手布建50G PON(50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網路,並規畫2026年引進50G PON設備後正式商轉。
中華電信6日宣布,攜手Nokia率先於國內完成 50G PON(50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高速寬頻接取網路技術升級與驗證,引領台灣邁入全光纖超高速寬頻時代的新里程碑,中華電信並透露,預計2026年引進50G PON設備陸續開放服務。
中華電(2412)今(6)日宣布,與全球電信設備領導廠商Nokia合作,率先於國內完成50G PON(50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高速寬頻接取網路技術的升級與驗證,為台灣邁入全光纖超高速寬頻時代奠定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