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ToF的搜尋結果,共52筆
台股23日遭逢高檔了結壓力,但在美股領先反彈激勵下,投資專家看好光復節後可望再啟攻勢,且中長多趨勢不變,建議關注第三季營收雙增、三大法人逆勢轉買、KD技術指標並未出現過熱訊號的「穩中求勝」股,包括華邦電(2344)、玉山金(2884)等14檔,有機會成為買盤關注焦點。
彰化無人載具聯盟顧問游富洋指出,台灣無人機產業正快速轉型,聯盟會員已近500家,其中約100家為上市櫃公司。他分析,目前產業焦點已不再侷限於零配件,而是朝向「模組化」發展,包括影像視覺、操控、馬達電池、動力及電力系統模組化,這將是未來競爭核心。
華晶科(3059)轉型AI視覺解決方案商,成果逐漸顯現,2025年第2季營業淨利1.53億元及稅後盈餘1.09億元,均遠優於第1季,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為0.61元,華晶科AI視覺方案已成功取得一家美系品牌大廠倉儲與物流相關機器人訂單,為公司營運增添新動能。
神盾(6462)即將於今年的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中,由旗下十家企業,包括安國(8054)、芯鼎(6695)、迅杰(6243)、安格(6684)、鈺寶-創(3150)、乾瞻、神雋、神銳以及神盾能源等聯合參展,全面展示涵蓋智慧生活、音訊創新、半導體設計服務與節能省電新技術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日本半導體之王—索尼半導體,近期傳出要分拆上市的消息。彭博社4月28日報導,日本索尼公司有意分拆半導體部門並分拆上市。雖然索尼發言人低調否認,但已引來外界高度關注。
AI視覺解決方案供應商華晶科技(3059)在2025年Computex Taipei盛大發表專為無人機與機器人應用打造的最新AI視覺系統,華晶科技表示,AI視覺方案支援高通與輝達兩大主流平台,近期成功取得一家美系領導品牌於倉儲與物流領域的機器人訂單,充分展現產品於實務應用中的高度競爭力與價值潛力。
由經濟部主辦的首屆「智慧創新大賞」吸引了來自全球36個國家的1,253支隊伍報名參賽,最終從233個入圍團隊中選出了93個獲獎項目。鈺創(5351)旗下專注於3D視覺與AI融合應用的子公司──鈺立微電子(eYs3D Microelectronics),憑藉其創新且實用的AI Edge Computing感測運算系統,榮獲IC設計類企業公開組金牌第一名的殊榮,展現了其在邊緣AI與智慧感測領域的技術領先與國際競爭力。
新唐6日舉辦法說,公布首季財報並展望營運。第一季合併營收83.64億元,稅後純益2.1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52元,毛利率回升至41%。
新唐(4919)於今(6)日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第一季新唐合併營業收入達新台幣83.64億元,稅後純益為新台幣2.17億元,稅後每股盈餘為新台幣0.52元。
晶瑞光(6787)研發具「彩色夜視影像」功能之sensor並開發完成封裝,可提供於監視器及各項無人智慧載具之CAMERA上使用。展望2025年,除了子公司布局智慧無人商店系統新事業外,受惠於視覺AI影像、AIoT等應用在不同產業領域之滲透率提升,帶動ToF模組的需求高漲,使得NBPF(近紅外光窄波濾光片)產品接單增溫。
光電半導體整合方案供應商弘凱(5244)挾矽光子、營運上揚題材,周三股價衝上48.25元漲停,寫下一個半月高價。弘凱將繼續在汽車應用以及智能感測兩大領域持續發展,弘凱南通廠預計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而矽光子方面,弘凱去年底加入矽光子聯盟,目前確定分在CPO小組(屬於封裝類),目前內部有成立專案團隊投入,後續也再與聯盟成員合作。
護理人力荒導致急診壅塞,為緩解待床壓力,新光醫院預計擴建增加314張病床,15日舉行第二醫療大樓「桂蘭樓」上梁典禮。董事長吳東進表示,為因應全台急診壅塞、醫護離職率高的人力短缺挑戰,院內將推動「全責照護(Total Care)」模式,盼透過人工智慧(AI)科技協助醫護,減輕工作壓力與負擔,全面提升護理效率,並維護病人安全。
住院病房上不去,導致急診壅塞。為緩解待床壓力,新光醫院著手進行擴建,今(15日)舉行第二醫療大樓「桂蘭樓」上樑典禮。董事長吳東進透露,未來將新增314床急性一般病床,其中9~13樓規劃為單人病房(共218床),將導入全責照護,解決人力問題,目前還需護理人員150人、輔佐員100人。針對護理師,將提供每月5000元上下的全責照護津貼。落成後,可有效緩解士林、三重、蘆洲地區的急診壅塞情況。
第1季為傳統淡季,穩懋(3105)2025年第1季營收將較上季下滑,但穩懋預期,手機相關及WiFi有機會較上季小幅回升,產能利用率將與第4季相近,第1季說不定是全年最低的一季,資料中心相關的光電(Optics Electronics)元件,以及衛星通訊、軍工或商用雷達等應用產品,將會是穩懋在後5G時代Infra業務主要的成長動能。
矽創集團市值進逼500億元,董事長毛穎文導入「內部創業」概念,打造出集團孵化器搖籃,不但跨出手機TFT驅動IC市場,也邁入車電、光學感測及探針卡製造新版圖。毛穎文表示,矽創強調創業精神,2009年起將這種想法階段性落於實現,並進行組織重整,陸續分割出子公司,不但降低管理的負荷,背後又有母公司奧援,資源進行整合。
玉晶光(3406)11月營收為20.32億元,較上月增加2.92%,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8.34%;今年前11個月累計營收為217.35億元,年增9.46%。展望後市,玉晶光維持與先前法說會相近看法,若以第四季需求來看,預期呈現年減,但明年因陸系品牌廠對潛望式鏡頭需求增溫,有望帶動出貨,審慎樂觀看待。
弘凱(5244)將參加於11月12至15日舉辦的electronica 2024慕尼黑電子展,這也是弘凱首次在海外亮相其智能RGB iCLed軟硬技術整合方案,並同步展出智能表皮模組與不可見光感測元件,聚焦於歐洲車用、安防與工業自動化市場,展現公司從元件設計製造到軟硬整合的完整技術實力。弘凱今年第三季EPS達0.63元,前三季EPS升至1.71元,弘凱也將於11月26日舉行法說會,會中將說明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
新唐(4919)公布2024年第三季財報,每股虧損0.25元。展望第四季,雖為傳統淡季,營收預期相對保守,但MCU(微控制器)已走出庫存調整期,傳統汽車市場預計在年底前逐步完成調整,加上第四代車用及工控BMIC(電池管理晶片)已成功出貨至日本客戶,新唐對未來穩健的利潤增長持樂觀看法。
MCU大廠新唐(4919)5日舉行法說會,法人高度關注基板管理控制器(BMC)事業的新進展,公司經營層指出,在2024年上半年已看到BMC需求,有爆發性成長,但下半年成長力道趨緩,客戶上半年積極拉貨,下半年回到正常狀況。
半導體測試設備商美達科技(6735)受惠市況復甦,2024年上半年營運顯著轉盈、獲利強彈創同期第3高,今年營運可望顯著好轉。美達科技股價8月初下探57元的7個月低點,隨後回升至66~79元區間震盪,今(23)日放量直攻漲停價77.4元,蓄勢突破盤整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