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VCM的搜尋結果,共69筆
順德(2351)因新事業設立,及既有產能滿載,16日將動工興建彰化總廠A棟廠房,主建物5層樓,營建總成本約12億元,加上相關設備經費約2億元,合計14億元,預計總營建工程時期長達36個月,等完工後,將增添公司的營運動能。
華夏(1305)今(21)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總經理胡吉宏指出,上半年營運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響,第二季經營表現不佳。不過,隨著BIS規範、反傾銷調查與關稅等不確定性逐步消除,第三季及下半年需求可望回穩,PVC產業整體展望趨向改善。
凡亞會議展覽有限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來,迅速崛起為台灣B2B會展產業的新勢力。
台塑四寶釋出最新展望,台塑(1301)由於第三季歲修廠數較第二季增加,預期產銷量減少,營業額將較第二季略為下滑;南亞(1303)則看好8月及第三季營收均穩健成長;台化(1326)預估第三季合併營收將與第二季持平。至於油價,台塑化(6505)表示,市場仍關注美國前總統川普8月8日揚言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課徵二級關稅,若政策實際只針對印度實施,市場預估可能導致每日150萬桶俄羅斯原油供應中斷,將為油價提供下檔支撐。
NB客戶新機種8月正式量產帶動,先進光(3362)看好下半年營收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業績力拚優於去年;而越南玻璃產能擴增將在年底完成,屆時產能將由原本的200萬片增加至400萬片,明年開始挹注營收。另外,應客戶要求,現在也積極評估泰國設廠的可能性,增加製造彈性,不過目前還未有定論。
華夏(1305)16日法說會表示,第二季原油、輕油價格下滑,且印度第二季農業、灌溉基建需求轉強,美國建築業、管材及窗材業第二季也邁入旺季,預期PVC需求量將增,有助增添華夏營運支撐。
天鈺(4961)於今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第一季每股盈餘達3.26元。董事長林永杰指出,儘管地緣政治及貿易關稅不確定性仍存在,天鈺將持續推動新產品開發,並擴展市場及客戶基礎,預期從第三季起,Edge AI晶片將為公司帶來營收貢獻。 天鈺2025年第一季營收為46.61億元,季減少9.4%,單季稅後盈餘為3.95億元,季減少14%。在產品組合方面,顯示器驅動IC佔比25.5%,電源管理IC佔比10.4%,行動顯示器驅動IC佔比32.4%,其他半導體晶片佔比31.7%。
和勤(1586)4月合併營收2.16億元,月增9.43%,年減0.1%;累計1-4月營收7.58億元,年減12.56%。和勤指出,無畏國際車市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多項車用零件新產品陸續啟動,帶動營收逐月攀升,隨著新產品出貨增量,預期營收穩定升溫,全年營收逐季走高。
在關稅風暴下,美系外資指出蘋果供應鏈可能仍是受到新關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由於蘋果針對關稅問題加強印度的生產能力,美系外資預期,目前印度的產能每月可貢獻約350萬支,年產量約4000萬支。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實現8%的年增長,這主要來自於iPhone 16e的增量貢獻以及關稅影響。
美、中關稅大戰衝擊開始顯現!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所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大陸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因素交錯,將導致iPhone從下半年新產品周期開始,需求不確定性將持續,估計iPhone 17系列下半年備貨僅8,500萬支,整體iPhone全年出貨2.33億支、黯然呈現年減。
美、中關稅大戰衝擊開始顯現!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所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大陸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因素交錯,將導致iPhone從下半年新產品周期開始,需求不確定性將持續,估計iPhone 17系列下半年備貨僅8,500萬支,整體iPhone全年出貨2.33億支、黯然呈現年減。
和勤(1586)3月合併營收1.98億元,月增25.23%,年減少14.35%;累計第一季營收5.42億元,年減16.70%。和勤指出,全球車市面臨諸多變數、中國大陸車市價格競爭仍然激烈,新舊產品交替期間的影響拉長,新產品陸續啟動,第二季起營收將逐季走高。
針對川普退出巴黎協定,在一項座談會中,與會專家都認為,美國氣候政策將對國際氣候融資產生重大衝擊,今年以來美停止多項國際金援及資助,這些資金缺口將轉向亞洲或民間資金以彌補,因此,全球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CM)未來發展將更形重要。
隨著銷量提振,台塑與南亞最新營收雙報喜。台塑(1301)2月營收161.29億元,月增15.4%,並較去年同期成長24.7%。台塑指出,節後大陸下游加工廠陸續復工,回補庫存,且部分工廠1月歲修完成,加上將步入塑料傳統需求旺季,客戶購料意願提高,因此,2月各主要產品銷售量,合計比1月增加4.9萬噸。
和勤(1586)2月合併營收1.58億元,年減9.83%,主要中國大陸春節假期較長,2月工作天數少,營收下滑;目前處於新舊產品交替期間的影響,累計1-2月營收3.45億元,年減17.99%,預期3月營收將回復正常,第二季起新產品陸續出貨,上半年營收可望重回成長。
石化產業因具資本密集特性,廠商過往多以規模經濟條件,降低單位成本,強化營運競爭力。然而,近年中美兩國石化新產能持續開出,並兼具能源、內需市場優勢,導致亞洲石化行情陷落破底下探窘境。
達邁(3645)因有價證券於集中交易市場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13日公告2025年1月自結財務資訊,單月營收1.93億元,月減8.25%,年增28.49%,連續14個月呈現年成長。歸屬於母公司淨利1,8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13元。
PCB軟板聚醯亞胺(PI)薄膜材料商達邁挾Meta AR眼鏡供應鏈題材爆大量,成為近期盤面焦點。達邁2024年營運已轉虧為盈,全年營收達22.47億元,年增41.03%,寫歷年第三高紀錄,目前Meta AR眼鏡於開發初期,市場看好2025年完成認證並展開發酵時機。
和勤(1586)2024年12月合併營收2.33億元,月增3.21%,年增0.62%;累計2024年全年合併營收25.73億元,年增11.56%。硬碟零件、車用零件出貨穩定增加,2024年營收達到雙位數成長目標,今年在硬碟零件持穩、車用零件新品陸續量產的貢獻下,預期全年營收將保持向上增長。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UNFCCC),11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大會(COP 29)。會前各界並未寄予太多期望,但整個會議也不是一事無成。借用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話語,就好像站在榮枯線上,若再消極一點就算退步,若再積極一點就算進步。本次氣候峰會最受矚目的兩大議題,一是「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另外是如何透過國際合作的彈性機制,來達成巴黎協定規定的「國家自定貢獻目標(ND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