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三不三要的搜尋結果,共10

  • 台壽董總出任務 防詐宣導前進校園

    台壽董總出任務 防詐宣導前進校園

     防詐金融教育前進中臺灣校園,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22日於臺中逢甲大學舉辦防詐講座,台灣人壽董事長許舒博、總經理莊中慶、獨立董事許文彥重磅卡司首度總動員,攜手檢察官前進校園推廣金融防詐教育,台灣人壽吉祥物台灣阿龍擔任反詐大使與學生互動,播放改編版台灣阿龍主題曲「天天都是防詐天」,用熟悉的音樂旋律扎根防詐知識,期望更多青世代成為反詐種子。

  • 《金融股》康和證與刑事局簽MOU 3層面強化反詐騙

    康和證(6016)集團積極響應政府反詐政策,展現攔阻詐騙決心,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簽署「反詐騙合作意向書」(MOU),宣示雙方透過情資分享、識詐教育及資源共享三大層面深化合作,強化金融防護網,共同打擊詐騙守護民眾資產。

  • 認清仙股5特徵 三不三要防詐

    認清仙股5特徵 三不三要防詐

     全球股市漲不停,不少投資人會下單買入國外股票,詐騙集團看準這股風潮,透過社群媒體招攬投資人購買香港「仙股」,再大舉倒貨,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刑事局指出,仙股有市值小、流通量小等5大特徵,投資人進場前應做好基本研究功課、牢記「三不三要」原則,避免被騙。

  • 張麗善提綠能3訴求 盼法令一致

    張麗善提綠能3訴求 盼法令一致

     雲林縣政府針對綠能開發問題,16日邀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等人舉行座談會,縣府直球對決、提3訴求。縣長張麗善也重申,希望中央與地方在綠能法令一致,不然通過審核就被指圖利,嚴審又挨批刁難。新北市長侯友宜受訪表示,中央地方本應多溝通,共同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 再生能源座談會雲林直搗黃龍提3訴求   能源署:成立溝通平台解決問題

    再生能源座談會雲林直搗黃龍提3訴求 能源署:成立溝通平台解決問題

    雲林縣政府針對綠能開發問題,16日邀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等人舉行座談會,縣府提出「詳訂縣市政府審查項目及作業原則」等3點訴求,縣長張麗善強調雲林要配合國家糧食安全與能源政策,希望《國土法》修正時,中央與地方的綠能相關法令是一致的,不要讓地方滯礙難行,甚至要公務人員走法律邊緣。

  • 雲林開第一槍 擬停發綠電同意函

    雲林開第一槍 擬停發綠電同意函

     雲林為太陽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但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多設在農牧用地上,嚴重破壞生態及農業發展,一再引發民眾抗爭,近年更連爆6起弊案,導致多位議長、鄉長官司纏身。雲林縣政府7月底發文經濟部能源署,要求中央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作業規範,並建議業者申請前須先取得地方同意設場連署書,如此才能平爭止紛。雲林縣府「地方槓上中央」,擬使出霹靂手段暫緩核發同意函。

  • 張麗善籲中央訂綠能審查作業規範:讓公務人員依法行政

    張麗善籲中央訂綠能審查作業規範:讓公務人員依法行政

    雲林縣政府近日針對綠能發電發函經濟部,希望納入總量管制,有統一的審查作業規範,否則將暫緩核發執照給綠能案。15日雲林長張麗善表示若核照寬鬆,可能被質疑圖利;太嚴格又被說成刁難,且之前有民意代表與公務人員因綠能案被起訴,造成現在公務人員不想辦理綠能業務。中央須有統一的審查作業規範,公務人員才能依法行政,配合中央推動能源政策。

  • 雲林 千坪建地擬蓋光電板 800村民抗議

    雲林 千坪建地擬蓋光電板 800村民抗議

     有光電業者在雲林縣元長鄉瓦磘村購買1000多坪建地設置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引發全村800名村民激烈抗議,11日有近200人前往雲林縣議會向縣長張麗善陳情,要求縣府出面主持公道。張麗善表示,農地種電她要求「三不三要」必須遵循政策,「建地」要種電卻有如被判死刑,但縣府已行文台電公司列入民意「再評估」。台南市七股區居民也組自救會反對家鄉被光電板占領,目前當地申請件數已大幅減少。

  • 光電業者購蛋黃區建地種電 元長鄉村民怒吼:滾出去

    光電業者購蛋黃區建地種電 元長鄉村民怒吼:滾出去

    雲林縣元長鄉瓦磘村村中央,有光電業者購地1000多坪建地,要蓋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引起全村800多名村民激烈抗議,今(11日)前往雲林縣議會向縣長張麗善陳情,要求縣府出面處理。張麗善表示,農地種電她要求「三不三要」必須遵循政策,「建地」要種電就如被判死刑,但縣府已行文台電公司建議「再評估」。

  • 聯手警政署防詐 凱基證券副董親「下海」當一日講師

    聯手警政署防詐 凱基證券副董親「下海」當一日講師

    凱基證券、凱基期貨積極落實公平待客及響應主管機關政策,持續推動反詐騙宣導,與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攜手合作,由凱基證券副董事長暨凱基期貨董事長糜以雍親自擔任講師,前往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分享關於「期貨詐騙案例與業者防範詐騙之作為」,分析常見的投資詐騙案例,提醒投資人在接收各式訊息之前都應更加謹慎小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