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三權分立的搜尋結果,共176筆
一場主席改選,給一個死氣沉沉的百年大黨帶來難得的生氣。沒有黨產包袱,也沒有派系糾葛,很多人都對它的重新出發抱有一定期待,我當然也非常樂意給予祝福,尤其目前處於主要競爭關係的,是一個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數決原則」的政黨。
一場主席改選,給一個死氣沉沉的百年大黨帶來難得的生氣。沒有黨產包袱,也沒有派系糾葛,很多人都對它的重新出發抱有一定期待,我當然也非常樂意給予祝福,尤其目前處於主要競爭關係的,是一個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數決原則」的政黨。如果新人新政能以最大魄力把我國的政黨制度拉回民主憲政的常軌,應該是大家都樂見的發展。這裡我只想藉著政黨問題受到關注的時候,簡單談談可能仍被忽略卻關乎民主政治未來的問題。
數發部透過五大政策工具一步步建構AI產業生態系,林宜敬「鼓勵台灣的軟體公司多做Products,少做Projects」,期待數位產業在幫助台灣解決各項問題時,能賺到大錢,但也擔心,不要製造出新的問題,而這個新問題就是「詐騙」,「這絕對是我們下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日前3位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史上頭一次,沒有透過憲法法庭書記廳對外發布新聞稿,而是自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憲法法庭低於10人無法判決;憲法法庭組織不合法,所為評議自屬違法;基於守護憲法之義務,大法官不應參與案件之違法評議與判決。此舉顯示目前8位大法官對憲法法庭可否針對已受理聲請案件進行審理存在重大分歧。
日前3位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史上頭一次,沒有透過憲法法庭書記廳對外發布新聞稿,而是自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憲法法庭低於10人無法判決;憲法法庭組織不合法,所為評議自屬違法;基於守護憲法之義務,大法官不應參與案件之違法評議與判決。此舉顯示目前8位大法官對憲法法庭可否針對已受理聲請案件進行審理存在重大分歧。
2024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使台灣民主政治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場選舉最引人矚目的議題,莫過於由民眾黨與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所提出的「三黨不過半、聯合政府」。這個主張不僅是一場競選口號,更是對台灣過去二十多年藍綠惡鬥與一黨獨大的反省與突破,也折射出台灣社會對制衡、合作與責任政治的深切渴望。然而,選後的政治發展卻令人遺憾,原本有機會促成政黨合作的新格局,反而陷入雙少數政府的對峙與僵局,讓「聯合政府」這一民主進階的可能性再度擦肩而過。
從競選總統與對手賀錦麗辯論時,就可發現川普往往不是從實證角度討論犯罪率與社會安全,而是透過具體極端個案建立「非法移民=危險=民主黨縱容犯罪」情感動員邏輯。他會援引「某地某非法移民殺人案」,接著強調「若非縱放移民,這種悲劇就不會發生」,最終轉化為「只有我才能讓美國再次安全」。近日,川普在真實社群發文,不僅將犯罪與非法移民直接掛鉤,更威脅要宣布「全國緊急狀態」,以總統之力「聯邦化處置」地方政府,造成深遠衝擊。
從競選總統與對手賀錦麗辯論時,就可發現川普往往不是從實證角度討論犯罪率與社會安全,而是透過具體極端個案建立「非法移民=危險=民主黨縱容犯罪」情感動員邏輯。他會援引「某地某非法移民殺人案」,接著強調「若非縱放移民,這種悲劇就不會發生」,最終轉化為「只有我才能讓美國再次安全」。川普透過簡化問題,將複雜結構性治安與移民問題,收斂為「非法移民」與「左派無能」,雖然政治效果顯著,但卻極其危險會加深族群分裂與社會對立。
大罷免大失敗討論不斷,網紅Cheap曾盤點原因,包括輸不起心態的正當性不足等。民進黨大老林濁水認為並非要翻選舉的盤,也不是信任投票。針對前綠委沈富雄表示林濁水同意罷免,林濁水強調不建立健全行政立法制衡機制,只反對大罷免,是一種淺薄取巧、不面對根本問題的作法。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8日獲交保後,台北地檢署9日列出5大理由向台北地院提起抗告,但「法官論壇」今(10)日9點25分出現一篇標題為「邪教抵禦對策」的標題,暗諷「白蓮教主出關,立即率眾攻擊檢方」不過也有法官留言,「檢方用那些荒謬到連同業人都看不下去的理由請求續押或抗告」、「怎麼先前都不用相同標準羈押更嚴重的重大經濟、貪汙要犯」「說論壇不能講政治的學長們,拜託你們快出來喔,這人在主動講政治呢!不要遇到同意識形態的人就縮起來喔」、「在侵蝕三權分立的人是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左右國家領導者的因素不外時勢及制度。面對外部美中壓力只能審時度勢,臨淵履薄,至於民意走向經過大選呈現,只有改選才能翻盤,而黨內非嫡系則伺機取代。政治制度猶如集體出遊的巴士,除非換車(憲政體制),難免修理(立法修法),不能旁門左道遊走在規則邊緣。英雄或可暫時壓抑個人認同與利益,個性也非人設足以改變,唯有領導力可以提高威望。
左右國家領導者的因素不外時勢及制度。面對外部美中壓力只能審時度勢,臨淵履薄,至於民意走向經過大選呈現,只有改選才能翻盤,而黨內非嫡系則伺機取代。政治制度猶如集體出遊的巴士,除非換車(憲政體制),難免修理(立法修法),不能旁門左道遊走在規則邊緣。英雄或可暫時壓抑個人認同與利益,個性也非人設足以改變,唯有領導力可以提高威望。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遭聯邦上訴法院判定違法,但同時給予寬限期至10月14日,讓白宮得以上訴至最高法院。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分析,若無外力干預,最高法院極可能維持「違法」的判決。不過,川普是否動用行政力量凌駕司法,仍是觀察重點,而如今連聯準會的獨立性都已受到挑戰,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大罷免投票落幕,民進黨慘遭重挫,黨內檢討聲浪持續升高。來自台北、台中、台南等10縣市共17名民進黨籍議員,今(28日)聯合發表聲明,疾呼「請賴總統正視我們的危機」,並共同提出5點改革倡議,盼領導層正面回應基層憂慮。
剛接任民進黨秘書長的徐國勇以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所撰「出師表」,強調「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府院黨一體,地方與中央會一起努力。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大酸,「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是諸葛亮提醒劉禪要齊心治理國家,千萬不可偏聽宮中小臣之言,徐國勇根本錯置語境。
罷免方以反共抗中作為基調,最後大失敗收場。學者分析,「抗中保台」牌本就有遞減效應,民眾現在更關心的是內政問題,更別提這些區域選民早在2024年立委選戰時就已經證明他們對這張牌免疫,所以這些藍委才會當選,直言綠營戰略失誤。
大罷免結果出爐,在野立委一席都沒有被罷免,但整個過程,卻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足供檢證台灣民主發展之最佳案例。一個試圖運用少數選民力量,輔以制度缺陷,動員群眾罷免多數選出的立委。無論理由多冠冕堂皇,對台灣民主發展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大罷免結果出爐,在野黨立委一席都沒有被罷免。但整個過程,卻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足供檢證台灣民主發展之最佳案例。一個試圖運用少數選民力量,輔以制度上之缺陷,動員群眾罷免多數選出的立委。無論大罷免的理由多冠冕堂皇,其實對台灣民主發展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桃園第2選區立委涂權吉21日並未出席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罷免領銜人陳廷瑋質疑,此次沒有到場就反應涂權吉在國會的出席率低落,不願正面對決,反而選擇當薪水小偷。對此涂權吉事後回應,這場罷免從來都不建立在理性討論之上,因此才選擇不參加說明會,盼鄉親能明智判斷,726投下不同意罷免一票。
7月26日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斷頭日,或興起日,端看台灣人民是否出門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