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不良事件的搜尋結果,共77筆
國邑*(6875)自主開發的吸入新藥L608(微脂體-伊洛前列素)在2025年美國風濕學會年會(ACR 2025)上發表一期臨床試驗成果。本次數據不僅佐證了L608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重要的是,在關鍵的藥物動力學(PK)指標上展現出突破性優勢,為美國尚無核准療法的系統性硬化症相關肢端潰瘍(SSc-DU)市場開啟先發契機。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公布,左流右新疫苗10月1日開打至今,截至昨日共一周,流感已打近130萬劑、新冠35萬劑,皆為去年同期約2倍。雖然國內新冠疫情仍處低點,但專家指出,鄰近國家如日、韓新冠嚴重流行中,且新冠重症風險比流感高2倍,呼籲民眾流感、新冠疫苗共同施打。
長聖(6712)雙喜臨門,不僅9月合併營收以9,110萬元再創同期新高,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6.62億元、年增15.9%,長聖開發的樹突細胞DC疫苗,更以真實數據獲國際期刊接受。長聖2日停牌,法人認為應有與授權有關。
國邑*(6875)宣布,旗下吸入型新藥L608(微脂體-伊洛前列素)於近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ERS 2025)年會發表臨床一期成果。此次發表聚焦L608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物動力學特性,並展示其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壓(CTEPH)治療上的潛力,相關內容亦已刊登於大會官方網站。
公費新冠疫苗10月起開打,我國去年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僅20%,不到英、美、韓國一半,最新調查顯示,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有6成猶豫是否打疫苗,主因是擔心疫苗副作用;專家強調,新冠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均獲認證。疾管署長羅一鈞呼籲,今年已備妥300萬劑新冠疫苗,鼓勵高風險族群積極施打。
三高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30歲以上民眾成人健康檢查,但醫院第一線觀察,青壯年工作忙碌或健康意識不足,長者則因交通與資訊落差,導致受檢意願低。
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南韓一項追蹤逾15年的研究發現,即使每天睡7至8個小時,若無法維持規律性、作息紊亂,仍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早逝的風險,尤其是對女性影響更為明顯,睡眠充足但作息不規律的女性,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出78%。
菸商經常宣稱使用加熱菸有助戒菸,專家告訴CTWANT,日本研究顯示,加熱菸非但無助減菸,更造成9成癮君子成爲加熱菸、紙菸的雙重使用者,增加總吸菸量。專家指出,法國菸價調漲3倍後,吸菸率、肺癌死亡率皆降下5成,建議台灣也調漲菸價3倍至400元左右,估計吸菸人口可減少1/3,預防青少年吸菸的成效也會更好。
一種用於改善成年人老花眼(近距離視力問題)的眼藥水,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的批准,將在三個月內上市。
什麼動物是人類最大的天敵? 是蚊子!每年因蚊子叮咬罹病而死的患者多達數十萬人,因此防治蚊子一直都是各國公共衛生部門的重點項目。一項特殊的藥物研究卻發現,伊維菌素(ivermectin,一種抗寄生蟲藥物)竟然可以改變我們的血液,使其對蚊子有毒,也就是我們有機會成為蚊子的剋星。
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艦部隊與川崎重工爆發勾結醜聞,川崎重工以潛艦生產方與維護方的名義,涉嫌透過報假帳的方式向政府請款,所獲資金也招待海自隊員。日本防衛省於30日提出懲處報告,92名隊員被訓誡,也牽連海自的行政高層,包括事務次長與參謀長。
《菸害防制法》規定,加熱菸須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能上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9日宣布「有條件」通過2家加熱菸業者、共14品項,並強調若業者未定期提交監測報告等資料,最重可廢止核定。但民團並不埋單,怒批政府一邊喊「健康台灣」口號,一邊和跨國菸商交換條件,大玩兩面手法,犧牲年輕人健康。
《菸害防制法》修正實施2年多,全面禁止電子煙並嚴管加熱菸,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天(29)公布「有條件通過」2家業者、共14品項加熱菸,今天中午前已經向業者發出通知函。國健署強調,未來將加強嚴格管理力道,業者須定期提交上市後監視及管控機制報告給衛福部,否則最重可廢止核定。
隨著夏季來臨,愈來愈多人靠俗稱「瘦瘦筆」的腸泌素受體來減重,以為可不忌口減得很輕鬆,醫師提醒,瘦瘦筆屬於處方用藥,只能作為輔助減重的工具,且七類人不建議使用,包括胰臟炎病史者、生產前後婦女、嚴重腸胃病患等,並非人人適用,仍應透過醫師評估。
漢康生技研發中的創新免疫療法新藥HCB101,於近期臨床一期試驗中達成重要里程碑。三位罹患晚期實體瘤的患者,在接受每公斤體重18毫克(mg/kg)的高劑量靜脈注射後,觀察期間未出現劑量限制性毒性或嚴重不良事件,證實其具備良好耐受性。此次劑量提升結果已獲臨床安全審查委員會於台灣時間7月14日20時一致通過,為後續劑量遞增與擴大臨床應用奠定關鍵基礎。
愈來愈多人透過藥物或針劑瘦身,其中俗稱「瘦瘦針」或「瘦瘦筆」的受體促效劑雖可幫助控制體重,國際權威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的大型統合分析也顯示,這類藥物同時具備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的作用,但醫師提醒,瘦瘦針屬處方用藥,只能作為輔助減重的工具,也高度不建議胰臟炎病史者、生產前後婦女、嚴重腸胃病患等族群施打,因此並非人人適用。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在完成治療後,進行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大腸癌復發率28%,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7%,建議應將運動納入大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
國內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AZ疫苗發生血管栓塞台灣目前只認一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4)日澄清,打臉該說法非屬實,拿出數據強調,衛福部已核發救濟金給26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罕見靜脈血栓併發症(TTS)個案,且國內TTS發生率較歐美國家低,是亞洲國家皆然,並非台灣獨有,和種族差異有關,況且蘇引用的論文是指「所有的靜脈血栓」來和TTS比,就像拿「所有水果」跟「蘋果」相比,比較基礎完全不適當。
巨生醫(6827)宣布,旗下奈米微胞技術平台下產品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不含Tween-80的Cabazitaxel新劑型),一期臨床試驗數據達標;執行長王先知表示,將儘速推進下一階段臨床試驗,加速取得藥證時程。
連續三天端午連假好天氣,民眾出遊人潮眾多,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過去這7天,單周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預估超過6萬人以上,但連假效應真正的衝擊為何,仍有待收假後監測。不過有議員憂心,若到八月有百萬人染COVID-19恐無藥可用。疾管署緊急澄清,抗病毒藥物並非人人需用,是用於治療高風險族群,約占所有染疫者的2成,降低染疫重症和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