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企投資的搜尋結果,共10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川普政府一頓王八拳連招,把其亞洲關鍵盟友印度給整不會了,哥倆最近關係鬧得有點僵。8月6日,港媒《南華早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隨著美印貿易摩擦升級,川普擬於今年秋天對印度進行的高調訪問,其成行可能也趨於不確定。
據觀察者網報導,歷經一段貿易爭端後,2024年3月,中國商務部宣佈終止對澳洲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隨著這一進口關稅三年來首次被取消,澳洲對中國的葡萄酒發貨量迅速激增。據《日經亞洲》7日報導,隨著中國市場的重新開放,澳洲葡萄酒對華出口復甦,在華銷量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與英國首相施凱爾達成貿易協議,將降低英輸美鋼鐵和汽車的關稅,並促進雙邊貿易。但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說,根據協議條款,美國也可對中國企業在英投資表示反對,英國在野的保守黨指這等同於「否決權」,批評施凱爾政府讓步過多。
大陸《環球時報》20日報導,近年來,出海被諸多中國企業視為破「捲」的重要路徑之一,受訪專家認為,只有構建良性競爭生態,在海外市場破「捲」,中國企業才能走得更遠,「在沙漠裡種出一片椰棗林」。其實,近些年,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內捲式」惡性競爭導致的後果,也在積極尋找「建圈造鏈」等「破捲之道」。
隨著美國和歐盟對中國車企的制裁加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轉移陣地,將眼光投向非洲。其中,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的埃及成為吸引中企投資的國家之一,包括北汽集團和吉利控股旗下的極氪(Zeekr)最近都宣布要進入該市場。
歐盟當地時間4日表決通過對陸製電動汽車關稅提案,引發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擔憂。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福斯、BMW、賓士等均強調,對陸製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做法」,是對歐洲汽車工業的「致命訊號」。福斯汽車建議歐盟,允許陸籍車商以在歐洲投資,代替關稅懲罰。
中國大陸近期擴大成熟製程晶片產能引發產能過剩疑慮,荷蘭半導體設備巨擘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當地時間8日表示,包括德國汽車企業在內的全球晶片買家,都需要中國大陸生產的成熟製程晶片。他強調,「阻止別人生產你需要的東西,是毫無意義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哈薩克國是訪問,並將出席4日在哈國首府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4次會議。習近平3日在中哈元首會後宣布,中方支持哈國加入金磚合作機制、明年將在哈國舉辦「中國旅遊年」。
美國財政部1日宣布,明年開始美國生產的電動車內部電池若由中國製造,將不再有享有降低通膨法案的稅收抵免。新規突襲大批中國電池廠,當前中韓合資企業也為此醞釀股權變更。
大陸不只向全球出口電動汽車,瞄準非洲市場,未來更打算出口電動摩托車。大陸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日前在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據一些機構的初步估算,從替代傳統燃油摩托車的角度,非洲市場的電動摩托車缺口每年或將達到2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