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船廠的搜尋結果,共21筆
中方最新、性能最強的航母「福建」艦已正式服役,而這是北京尋求在海軍優勢上趕超美國的重要一步。
在中美兩國14日起互徵高額船舶港口費之際,中國商務部指控韓國造船大廠韓華海洋(Hanwha Ocean)旗下Hanwha Shipping LLC、Hanwha Philly Shipyard Inc.等五家在美國的子公司,「協助並支持」美方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開展301調查,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將這些公司列入反制清單。
中國今(14)日起將對美國船舶開徵港口費,海岬型、巴拿馬型散裝船的美國上市船東與未上市航商、租船營運商比例較高首當其衝,波羅的海散裝運價指數BDI在13日率先反應,大漲208點至2,144點、日漲10.74%,海岬船平均日租金領漲4,916美元至28,132美元、日漲21.18%,巴拿馬型船上漲384美元至16,257美元、日漲2.42%。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大陸交通運輸部10月14日發佈《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辦法》共十條,自發佈之日起施行,主要包括制定依據、收取範圍、收取標準、收取主體、繳費航次、繳費要求、信息核實、違規處理、動態調整、解釋部門和施行時間等內容,進一步明確了由中國建造的船舶、僅進入中國船廠修理的空載船舶,以及其他經認定予以豁免的船舶免予繳納的具體規定。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中國船東或營運商使用中製船舶進入美國港口的航程,徵收「港口費」。此舉不僅震撼全球航運業,也再次暴露川普政府對全球供應鏈與制度治理的根本誤解。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中國也宣布向美船徵收「報復性港口費」做為反制措施。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0月3日正式發佈CSMS #66427144號公告,確定自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額外費用。界面新聞引述航運諮詢機構測算,美國的這項舉措將在2026年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增加32億美元的成本。
美國對中國船東與中國船廠建造船舶開徵天價港口費,即將在14日生效,劍指中國造船業,將重擊中國航運巨頭中遠海運(COSCO);中國也已修改《國際海運條例》新增反制措施,未來有權向美國船舶收費或禁止進入中國港口,提供受影響中國船東或航商有效救濟等。
在美國301調查等限制壓力下,今年上半年,大陸船廠產業繼續領跑。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協)副祕書長譚乃芬表示,上半年大陸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87.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8%;實現利潤總額387.4億元,同比增長72.6%。
儘管美國揚言對中國製大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且將逐年增加,中國目前造船景氣度和企業獲利仍持續成長。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企業生產效率提高等背景下,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獲利年增逾7成。此外,景氣指數創歷史新高。
投行高盛2日針對全球造船業發表報告指出,在脫碳法規、船隊老化和貿易增長共同推動下,預估到2032年,全球造船業將進入多階段的長期上行週期,並帶來價值1.2兆美元的新船訂單。在此輪擴張中,中國造船廠將主導全球產能增長。
據觀察者網報導,與造船廠隔海相望的大連梭魚灣公園裡,見證了世界翻天覆地變化的退休老人們,伴著愛國歌曲起舞。一位老人擦拭著臉上的淚水:國家強大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南華早報》報導,中國船舶訂單量急劇下降,「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國,但2025年上半年,中國船廠的新訂單量同比暴跌68%,至2630萬載重噸。」拍船網(寧波)航運交易有限公司ShipBid亞洲分部負責人韓寧表示:「這種下降主要是由於全球船東對美國針對中國造船業的措施及其計畫的適應感到擔憂。」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6月10日,加拿大輪渡運營商BC Ferries在官網披露,該公司已選擇一家中國造船廠為其船隊建造4艘大型客渡船,新渡輪將替換4艘即將退役的老舊船隻,預計在2029至2031年投入使用。
儘管美國持續向中國海運與造船業施壓,但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依舊領跑。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船企新接訂單量占比約49%,佔據全球半壁江山。
儘管美國加強對中國海運與造船業施壓,中國造船產業在全球市場依然領先。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船企新接訂單量占比約49%,位居全球榜首。反觀同期全球新船訂單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5%,連續五個月下滑,且降幅均超五成,可見中國船廠一枝獨秀。
川普關稅重挫全球供應鏈,與美國USTR 301條款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及造船行業的調查,更讓航運業界重震,長榮海運25日法說會上表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量在泛太平洋航線的佔比已從 2017年的69% 降到 2024年的59%。這反映出「China Plus One」的策略正在進行,但供應鏈重組仍不容易,轉口貿易也仍然活躍。
全球海運開始去中化!美國考慮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衝擊大,在海運業引發連鎖反應,市場傳出油輪航商DHT HOLDINGS開第一槍,全數賣出旗下中製船舶;貨櫃航商也在積極擬定因應對策,業界評估中製船舶占比低者,不排除提早解約退租船或賣船,像是陽明租用中製船僅八艘、萬海中製船占1成。
美國四個主要工會的領導人當地時間19日呼籲美國總統川普加強美國造船業,並就中國在該領域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對其施加關稅及其他「嚴厲懲罰」。白宮已表示,正在考慮一切可用手段,以對抗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的行為。
據悉阿爾及利亞將在中國授權下,在當地生產056型(F-15A)飛彈護衛艦。這是中方2023年交付舷號940「穆塔薩迪」號(El Moutassadi)後的新發展。而這艘在中國打造的新艦顯示,阿爾及利亞首度獲得這類先進的輕型護衛艦。
今年4月份,中國船廠在全球替代燃料新船市場中一枝獨秀。市調機構克拉克森統計,中國船廠4月份承接總計34艘248萬CGT(修正總噸)替代燃料新船訂單,全球市占率高達83%(按CGT計算),遙遙領先各國船廠。就連韓國船廠4月也僅承接9艘46萬CGT替代燃料新船訂單,市占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