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搜尋結果,共367

  • 解決急診壅塞!留觀床改「短期停留單位」 預計明年上路

    解決急診壅塞!留觀床改「短期停留單位」 預計明年上路

    今年初國內出現前所未見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繼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推動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OPAT)、設置UCC外,接下來為將把急診留觀床改成「short stay unit」,也就是短期停留單位。與急診留觀床「等待住院」的功能不同,可打化療、做簡單外傷處理後的觀察、打抗生素等,控制住後,再以在宅急症照護銜接,緩解醫院待床壓力。

  • SGS頒獎 期勉企業AI×ESG雙軸轉型

    SGS頒獎 期勉企業AI×ESG雙軸轉型

     SGS於11月5日舉辦年度頒獎典禮暨產業交流論壇,以「定義規則,驗證未來:開啟AI與綠色經濟的企業進化論」為主軸,聚焦於AI治理、ESG綠色經濟的整合應用,表彰企業在品質管理、永續發展與數位創新等領域的卓越成果。今年典禮共頒發ISO Plus Awards、ESG Awards、IT Awards及全新設立的年度創新獎,以肯定各大企業在追求卓越與創新上的努力和成就。

  • 「一分鐘登階358」 測肺阻塞風險

    「一分鐘登階358」 測肺阻塞風險

     台灣40歲以上民眾肺阻塞(COPD)盛行率高達9.5%,推估患者超過百萬人,但部分民眾可能因症狀不明顯而未就醫診斷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廣「一分鐘登階358」概念,1分鐘內爬50階為標準值,超過80階則表示肺功能佳,若未達30階則為高風險族群。

  • 「千面女郎」紅斑性狼瘡11症狀一次看 符合4項就確診

    「千面女郎」紅斑性狼瘡11症狀一次看 符合4項就確診

    歌后坣娜病逝,消息傳出後一度指她紅斑性狼瘡復發不治,但後來釐清是胰臟癌,不過台灣紅斑性狼瘡患者眾多,不少患者為此受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表示,紅斑性狼瘡目前不僅患病原因不明,也無法治癒,僅能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控制病情,且症狀變化多端,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也被稱「千面女郎」,若出現5狀況就該迅速就醫。

  • 坣娜有紅斑性狼瘡病史 常見8症狀一次看 3狀況速就醫

    坣娜有紅斑性狼瘡病史 常見8症狀一次看 3狀況速就醫

    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以〈奢求〉、〈自由〉等歌曲走紅,10月29日驚傳病逝,過去她曾有紅斑性狼瘡病史,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重點在早期診斷與治療,患者預防復發應避免日曬、按時服藥、均衡飲食,若出現輕微發燒、關節或肌肉痠痛、疲憊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 預防眼疾 僅3成民眾定期檢查

    預防眼疾 僅3成民眾定期檢查

     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眼疾威脅日益嚴峻。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台灣約有721萬人因眼科疾病就診,較前一年增加約31萬人,其中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視力受損與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呼籲應「早期篩檢、積極治療」行動,守住視力。

  • 中醫大附醫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施打 病程延緩治療正式啟動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衛福部統計顯示,2024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35萬人,其中阿茲海默症占七成以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2日宣布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欣智樂」(Donanemab)施打,象徵國內臨床治療正式導入可延緩病程的新型藥物。

  • 太平印刷廠驚傳工安意外! 45歲男墜電梯井送醫不治

    太平印刷廠驚傳工安意外! 45歲男墜電梯井送醫不治

    台中市太平區21日晚間發生一起離奇工安事故,一家印刷公司45歲男員工在公司內準備搭乘貨梯時,疑因電梯未停妥即上升,導致他重心不穩失足墜入近10公尺深的電梯井底部,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 中醫大附醫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AI落地臨床 讓醫師更快救人

    中醫大附醫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AI落地臨床 讓醫師更快救人

     AI正在改變醫療現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指出,AI不僅能協助急診縮短黃金救治時間,更已廣泛應用於心導管分析、腦出血判讀、睡眠監測與護理紀錄等臨床場域,實現「智慧醫院」的願景。

  • 嫌電視太吵狂砍2鄰居   台中惡男裁定羈押

    嫌電視太吵狂砍2鄰居 台中惡男裁定羈押

    台中市霧峰區16日下午驚傳持刀傷人事件,一名23歲、有傷害前科、無業的林姓男子,因不滿鄰居電視聲太大,情緒失控持水果刀上門理論,當場刺傷70歲施姓男子及陳姓女子,施男目前因重傷,仍在搶救當中。檢方16日晚間訊後,依殺人未遂等罪,向台中地院聲請羈押,17日早上11時聲押獲准。

  • 電視太大聲惹殺機!台中男發狂亂砍 2鄰居流血求救:我被殺了

    電視太大聲惹殺機!台中男發狂亂砍 2鄰居流血求救:我被殺了

    台中市霧峰區中正路某民宅昨(16)日發生一起砍人案。一名23歲無業、有傷害前科的林姓男子,疑似不滿鄰居家中的電視音量太大,情緒失控持水果刀砍傷70歲陳姓婦人及其鄰居70歲施姓老翁,2名傷者案發當下也急忙打電話驚恐求救「我被殺了!」警方獲報將林男逮捕,全案依傷害、殺人未遂罪送辦,訊後檢方向法院聲押。

  • 男嫌電視太吵 闖鄰屋砍傷2人

    男嫌電視太吵 闖鄰屋砍傷2人

     台中市霧峰區23歲林姓男子16日因不滿鄰居70歲陳婦電視聲音太吵,憤而持水果刀上門理論並砍傷陳女,鄰居修車廠老闆70歲施翁見狀制止也遭殃,雙雙送醫急救,其中施翁被刺中左胸,有生命危險,林男犯案後將凶刀丟在陳婦家鐵門旁,眼神呆愣、滿手鮮血蹲坐於大門口,警方依現行犯逮捕林男,警詢後依傷害、殺人未遂罪嫌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

  • 霧峰狠男嫌電視聲太吵!持刀狂砍鄰居 2年前也曾出刀傷人

    霧峰狠男嫌電視聲太吵!持刀狂砍鄰居 2年前也曾出刀傷人

    台中市霧峰區16日下午驚傳持刀傷人事件,一名23歲、有傷害前科、無業的林姓男子,因不滿鄰居電視聲太大,情緒失控持水果刀上門理論,當場刺傷70歲施姓男子及陳姓女子,施男目前因重傷,仍在搶救當中。檢方16日晚間訊後指出,林嫌曾於2023年間因持刀刺傷鄰居遭判刑,如今再犯,暴力行為明顯具反覆性,依殺人未遂等罪,向台中地院聲請羈押。

  • 嫌電視太吵!無業男上門砍殺婦人  鄰居見義勇為遭刺重傷

    嫌電視太吵!無業男上門砍殺婦人 鄰居見義勇為遭刺重傷

    台中市霧峰區1名23歲有傷害前科、無業中的林姓男子16日因嫌棄鄰居電視聲音太吵,憤而持水果刀上門理論,砍傷70歲的施男及陳女,據目擊者指出,林嫌持刀進入陳女家中理論後,一氣之下砍傷陳女,鄰居施男見狀向前阻止,也遭林嫌砍傷。其中見義勇為的施男傷勢嚴重,除左胸穿刺傷,主動脈更也有受傷情形,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前已休克,目前送開刀房搶救中。

  • 台中前科男嫌吵持刀砍鄰居 遭逮時全身血跡斑斑

    台中前科男嫌吵持刀砍鄰居 遭逮時全身血跡斑斑

    台中市霧峰區1名23歲有傷害前科、無業中的林姓男子16日因嫌棄鄰居電視聲音太吵,憤而持水果刀上門理論,砍傷70歲的施男及陳女,警方獲報當場制伏林嫌帶返台中市警局霧峰分局偵查隊,林嫌抵達分局時,身上衣物、手部等血跡斑斑,面對問及,與鄰居有甚麼深仇大恨,會不會後悔等,全程不發一語,全案經警詢後,將依傷害、殺人未遂罪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

  • 張艾嘉親歷「布衛生棉」震撼體驗 籲用行動點亮女孩夢想

    張艾嘉親歷「布衛生棉」震撼體驗 籲用行動點亮女孩夢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5日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共同啟動「1000女孩,1000夢想:健康知識改變未來」跨國計畫,攜手推動全球女孩健康教育。知名藝人、世展會年度代言人張艾嘉親自出席,分享她首次親歷「布衛生棉」的經驗,呼籲社會重視月經貧窮與性別平權議題;她表示,世展會與中國附醫、及林增連慈善基金會這項跨國行動,「是一場真正讓夢想有機會改變現實的旅程。」

  • 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6日開展 聚焦機器人、量子、AI、運動科技

    「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0月16日開展,國科會表示,今年展出220件技術,更鎖定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AI應用與產學合作、晶創臺灣方案、未來科技獎六大技術領域等展區,全面展示科技回應社會需求,並推動產業升級的應用。

  • 不滿女友提分手 台中情殺釀3傷

    不滿女友提分手 台中情殺釀3傷

     台中市繼9月沙鹿情殺命案後,昨又發生情殺砍人事件!37歲蕭姓男子疑因不滿27歲黃姓女友要求分手,13日上午帶著美工刀前往女友住處登門「談判」,卻情緒失控持刀與磚頭攻擊女友,60歲黃母以及鄰居27歲黃姓男子見狀上前勸架,也遭波及受傷,現場樓梯間血跡斑斑,驚動附近街坊。

  • 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返台猝逝 勞檢揭關鍵時間軸

    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返台猝逝 勞檢揭關鍵時間軸

    長榮航空遭爆出34歲孫姓空服員執行航班中身體不適,返台就醫住院後離世,該航班的事務長被指控忽視該名空服員的身體狀況和需求,引發網友撻伐。桃園市勞動局今(13日)派員至長榮航空調查,勞動局表示,孫姓空服員今年平均每月飛行時數75小時,查閱近半年請假記錄,公司均有依規定給予。後續還將持續調查,包括訪談同機組員,釐清是否有請假遭拒情事。

  •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人工智慧正悄悄改變醫療的核心現場。從診間到病房,從急診到加護病房,醫師與護理師每天面對的資訊量龐大,傳統方式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個超過50人的專業AI團隊正試圖改寫這一切。他們結合數十位資訊工程師與臨床醫師,將人工智慧導入真實醫療場景,讓診斷更快、更準,照護更智慧。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