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醫部的搜尋結果,共85筆
114年大臺中好人好事代表暨全國社會教育奉獻楷模頒獎典禮、聯歡千人宴,併同2025全國教育界歲末感恩音樂餐會,日前於台中市潮港城婚宴會館盛大舉辦,席開120桌,嘉賓雲集。
吃硬的食物或過度張大嘴巴會出現「喀喀」聲響與卡卡不適感,有可能罹患「顳顎關節障礙」。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趙念廷表示,此疾病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成人盛行率可達3成,可先使用針灸治療,再依個人體質搭配中藥,就能達到活血舒筋、加速康復的效果。
位於台中潭子區圓通南路的其澤中醫診所,今(28)日盛大開幕!創辦人林親怡醫師在潭子出生長大,她表示,創辦診所的初心就是「返鄉照顧親友長輩與同窗」,希望把多年累積的專業醫療帶回家鄉,提供鄉親最需要的健康服務。
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台中醫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設立,或增設新院區,繼中醫大台中市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園區BOT案啟用,台中榮總興建增設第三醫療大樓後,中興大學24日宣布,將於該校復興校區斥資興建「中興大學附設醫院」,開發期程預定十年,第一期完成日期設定為2030年。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八月底配合衛福部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五大癌症篩檢,與中美醫院合作,用巡迴車20天跑18個地點巡迴服務,讓鄉親不用奔波,在社區就能方便檢查。九月初也啟動中醫新政策,開辦中醫巡迴門診,針對中醫資源不足區,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前來澎湖設巡迴門診,每周都有。
思覺失調是慢性且造成失能的精神疾病,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思覺失調患者若合併服用中藥,再住院率比僅服用西藥患者下降4成。中醫師表示,由於服用西藥可能出現如帕金森氏症的手抖症狀,導致病患用藥服從性低,透過中藥能減少副作用,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疾病之一,以排尿困難為主要臨床症狀,病輕者小便不利、夜尿增多、尿流無力;病重者小便閉塞、點滴不通。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中醫部表示,針對攝護腺肥大,西醫以手術、西藥因應,配合中醫的中藥方劑與保健穴位,可整體性調理,改善症狀減緩不適。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挑戰,強化老人與特殊族群的營養健康支持策略,「2025全人照護健康促進於生理功能營養調理暨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COPE學術研討會」於114年7月27日上午假中山醫學大學舉行,由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與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共同主辦,並串聯多個醫學學會跨界合作,積極推動全人照護與老人營養調理的臨床應用。
老爸3C卡關成日常,這些可愛變化你發現了嗎?
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成立「睡眠醫學中心」,昨日舉辦揭牌啟用典禮,該中心建置完備的睡眠生理檢查室,並設有家用睡眠檢查與多次入睡潛伏期測試,以因應臨床不同型態的睡眠障礙,提供精準診斷與後續處置依據,將有效提升軍民睡眠品質,守護全民健康。
台灣兒童過敏盛行率逐年攀升,中醫指出,許多小朋友小時候皮膚、腸道過敏,長大則面臨鼻過敏、氣喘,透過「三伏貼」治療,以預防醫學概念調理體質,能幫助減緩過敏症狀,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
不少國人深受過敏性鼻炎、氣喘困擾,中醫師指出,「三伏貼」利用冬病夏治概念,在最熱的夏季時節貼敷穴位,調理體質、強化免疫力,能有效減緩冬季過敏、氣喘發作。不過,孕婦、3歲以下嬰幼兒、皮膚敏感、嚴重慢性病患者,應由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造成沿海、溪北無數家園滿目瘡痍,鄉間多為長輩居住,連日善後清理毀壞房子叫苦連天,「蹲下去卻爬不起來,好吃力!」專家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是中老年族群常見關節疾病,平常可能未必覺得有問題,但遇到這種非常時期,要提醒長輩注意避免受傷外,平日也該透過正確飲食補充關節營養、減少疼痛與僵硬。
受免疫負債持續影響,今年夏天,包括腸病毒、百日咳等各病毒齊發,中醫師表示,可趁夏天三伏貼來提升免疫力,也能增加冬季流感防禦,不過並非人人都適合,滿周歲以下新生兒、發燒、孕婦等族群皆不宜,建議仍應經由中醫師評估後再敷貼。
家有「毛孩」,寵物毛髮常引發過敏造成困擾,台中37歲戴姓男子養了3隻可愛柴犬,但每次回家,狗毛總是誘發嚴重鼻過敏,讓他與狗狗互動也無法安心放鬆。在他到台中慈濟醫院敷貼三伏貼後,鼻過敏症狀明顯改善,也能放心的和愛犬玩耍。
年約60歲的李女士長期受過敏性鼻炎困擾,每逢秋冬經常鼻塞、流鼻涕,吃西藥往往只能短暫紓解,經中醫採用三伏貼並搭配中藥內服,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中醫師指出,針對體內陽氣不足等體寒狀態,可在夏季陽氣最盛的「三伏天」進行治療,達到冬病夏治。
「打呼」不只影響別人睡眠,更是嚴重的健康警訊。專家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甚至失智與惡性腫瘤等。
新冠疫情再起,彰化員榮醫院中醫部部長林親怡呼籲民眾,要做好防護措施,也要注意新冠後遺症,她說,新冠疫情不僅衝擊人體免疫系統,更可能對呼吸道造成長期影響,她觀察到疫情後的門診中,「久咳不癒」患者明顯增加,鞏固自身免疫力,建議民眾要維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
花蓮王姓男子3月上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且右頸靜脈被碎裂車體割斷一度失去生命跡象,當時路過的花蓮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見狀遂上前搶救、協助送醫,王男經搶救後雖撿回一命卻可能成為植物人,醫療團隊不放棄希望,透過中西合療及職能治療利用2個月幫助他清醒、重生,能簡單活動,日前他在醫院協助下坐在輪椅上向救命恩人們獻花致謝,也感謝日夜守在病榻旁的媽媽。
現代人因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維持同一姿勢,導致頸因性頭痛越來越常見。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表示,頸因性頭痛常被誤診為其他類型的頭痛,若能及早正確診斷,並搭配中醫療法,透過針灸、拔罐、推拿等多管齊下,不僅可有效緩解疼痛,還能調理體質,促進整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