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乳房醫學中心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生病後,更要愛自己,保持飲食均衡、照顧身心,用最好的心態走完一生。」50歲的乳癌患者惠惠(化名)4年前確診了第3期HER2乳癌,近2年接連面對罹患乳癌與腦轉移,她選擇用旅遊與愛來陪伴自己,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行「乳癌治療全方面指南」學習營,惠惠現身分享自己抗癌歷程。
為提升民眾對癌症篩檢的重視,新北市政府26日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市府重視市民朋友健康,推動多項癌症篩檢,呼籲民眾把握機會篩檢,建立「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觀念,享受健康樂活的人生。現場有六大互動攤位,涵蓋癌症防治、菸害防制、營養、大家醫計畫、防疫等,透過互動遊戲學習醫學知識。
位於台大兒童醫院旁的台大醫院健康大樓工程進入最後階段。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透露,本月底將申請使用執照,最快明年2月底就會正式啟用,將增設300個床位。同時正尋覓空間,規畫成立「注射中心」,需要打抗生素的病患不必住院就有專人施打,一天能釋放至少20個急診床位,多方紓解急診壅塞與住院需求壓力。
遺傳性癌症占整體癌症比例10~15%,帶有遺傳性基因者罹癌風險較高。次世代定序(NGS)基因檢測去年5月起正式納入健保,醫師指出,遺傳性癌症高風險族群除了定期篩檢,也能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及早預防、介入追蹤。
「為自己打一仗,值得。」今年46歲的貝貝(化名)曾是活力十足的歐洲導遊,直到被診斷第三期HER2乳癌,打亂了她的日常。完成乳癌治療後,她又遭遇罕見的免疫副作用「副腫瘤症候群」,免疫系統攻擊小腦,造成她語言能力退化、走路困難,治療挑戰更甚一般病友。
乳癌為女性10大癌症之首,林口長庚醫院每年診治全國約10分之1新診斷乳癌個案,目前1至4期的乳癌存活率已領先全國醫學中心平均。為了再提升乳癌照護品質,林口長庚於醫學大樓一樓再設置整合性的乳房醫學中心,提升全方位乳癌照護品質。
乳癌蟬聯20年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一年新增超過1.7萬人罹患乳癌,並且死亡率逐年上升。醫師指出,晚期乳癌新藥治療費用高,當健保未全額給付,患者常無力負擔,因經濟重擔而停藥,呼籲優先考慮轉移性乳癌病友需求,加速晚期新藥給付。
乳癌是女性頭號癌症威脅,發生率連續19年居首,第2期以前五年存活率超過95%,但第4期急遽降至39.4%。傳統的乳癌分類有三種,包括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隨著醫療進步,開啟乳癌新分型「HER2弱陽性」,更精準打擊癌細胞,提供治療新希望。
台灣每年約有1.5萬人新診斷罹患乳癌,其中6到7成是荷爾蒙陽性。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高達9成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都擔心復發,但隨著時間逐漸鬆懈,且高達5成病友不知道術後20年內仍有1到5成的復發風險。本次調查也發現,近2成病友沒有按照醫囑規律服藥,最大原因包括忘記、擔心副作用等,可能讓自己陷入復發風險中。
六旬許女士年輕時想擁有傲挺的身材,曾接受注射填充物的隆乳手術,隨著年齡增長,不僅乳房下垂,自我檢查時還摸到硬塊,擔心地到醫院求診。台中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游騰翔指出,隆乳後的女性,隨著歲月推移、生產哺乳後,還是一樣會面臨乳房下垂問題。他考量病人安全,先由乳房外科檢查,確認植入物沒有癌病變跡象,再做提乳手術改善下垂,讓病人擁有健康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