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二代健保的搜尋結果,共113

  • 健保改革惹眾怒 政院狀況外

    健保改革惹眾怒 政院狀況外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 薪水低到免繳所得稅 一年被收好幾千元健保 他轟超吸血

    薪水低到免繳所得稅 一年被收好幾千元健保 他轟超吸血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宣布將針對補充保費進行修法,未來利息、股利、租金全年超過2萬就需繳交,引爆輿論爭議後緊急暫緩;一名網友表示,這項政策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就在於,獎金、租金、股利為何跟二代健保有關,更指出明明一堆人收入低到不用繳所得稅,結果一年被二代健保收了好幾千元,怒轟根本是吸血政策。

  • 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 中時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中時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 明年健保規模創新高  賴清德要求衛福部調整給付結構

    明年健保規模創新高 賴清德要求衛福部調整給付結構

    衛福部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政府為了打造「健康台灣」,明年度健保總額將達到9883億元,政府再投入199億元公務預算,實質規模預計達到1兆8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護理人員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近年流動率偏高,核心原因仍與待遇有關。他期盼健保總額提高後,衛福部可調整給付結構,改善過去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未來可針對較高負荷、較複雜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給予較高點值,讓給付更反映實際工作量與專業難度。也希望在2030年前,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

  • 補充保費改革 學者、醫界支持

    補充保費改革 學者、醫界支持

     衛福部規劃修法,讓社會中相對優勢者多繳補充保費,幫助弱勢族群,政院6日在股票族反彈聲浪下緊急喊卡,但經濟學者、醫界大老7日卻紛紛表達肯定,台大院長余忠仁直言,「當然還是支持執行」;中經院長連賢明說,「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是誤解,股利所得是補充保費的重要來源,結算制有助達到公平性。

  • 海納百川》健保改革惹眾怒 政院根本狀況外(孫家瑞)

    海納百川》健保改革惹眾怒 政院根本狀況外(孫家瑞)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 衛福部預告補充保費   卓榮泰:看到新聞才知道

    衛福部預告補充保費 卓榮泰:看到新聞才知道

    衛福部研擬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新制惹議,行政院緊急喊卡。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在立院答詢時坦言,他是看到新聞報導才知道衛福部有一個預告,至於內容內部有討論到幾項原則,但都還不是定案。

  • 二代健保改革喊卡   卓榮泰坦言部會間溝通「可以更好」

    二代健保改革喊卡 卓榮泰坦言部會間溝通「可以更好」

    衛福部研擬補充保費新制,將針對利息、股利和租金改採「年度結算」,引發反彈聲浪,為此行政院緊急喊卡。行政院長卓榮泰今(7日)在立院答詢時坦言,衛福部與金管會等部會間溝通「可以更好」,並表示,健保改革原則是「讓高收入者多負擔一些,這才是大原則」。

  • 健保快破產!醫點名國家4項「不必要的大灑幣」 籲使用者付費

    健保快破產!醫點名國家4項「不必要的大灑幣」 籲使用者付費

    衛福部研擬補充保費新制,將針對利息、股利和租金改採「年度結算」,引發反彈聲浪,為此行政院緊急喊卡。對此,蘇一峰醫師認為要使用者付費,更點名國家應該節省4大項「不必要的大灑幣」。

  • 「吸股民保費」是誤解 中經院長肯定石崇良:股利是所得

    「吸股民保費」是誤解 中經院長肯定石崇良:股利是所得

    在股民的反彈下,補充保費改革緊急喊卡。中經院長連賢明今(7日)表態,健保是最重要的公共建設,大家覺得重要,但在收費上又不太願意投入資源。部長拋出意見進行改革,他希望多給部長一點肯定。有人批評這是「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這是誤解,股利所得就是所得的一部分,在二代健保中,是補充性保費的重要來源。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面就會平衡,但若能將2萬塊的起徵點適度往上拉,影響就會小很多。

  • 補充保費新制踩煞車   連賢明嘆:健保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

    補充保費新制踩煞車 連賢明嘆:健保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

    健保補充保費制度將全面翻修,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將改採「年度結算制」,只要利息、股利等收入1年內累計逾2萬,就需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事件引發外界關注,行政院6日晚間則宣布暫緩,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感慨表示,台灣對於健保財務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他也點出此次改革的兩點評論。

  • 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

    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 健保新制恐讓中產淪「存骨族」  醫揭政府浪費:可補貼百年

    健保新制恐讓中產淪「存骨族」 醫揭政府浪費:可補貼百年

    衛福部擬推健保補充保費新制,將把利息、股利改採年結算方式收取,年結累計逾2萬元就會收2.11%補充保費,衝擊存股族,引民怨緊急喊卡。粉專直呼,新制恐讓五百萬名中產與存股族淪為「存骨族」。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海鯤號、F16-V軍購,台灣之盾都在浪費錢,何不補貼健保?

  • 時論廣場》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沈政男)

    時論廣場》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沈政男)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相關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 醫改會揭補充保費不公 年度結算難擋租金、地下經濟

    醫改會揭補充保費不公 年度結算難擋租金、地下經濟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補充保費制度本身存在地下經濟龐大、租屋市場不透明等問題,二代健保推動至今,「跨部門財稅資料整合、勾稽」的老問題遲遲未解,即便改成年度結算,也只擋下部分規避手法,真正的不公平問題仍在。健保要永續,不能只挑容易動的那一塊,應從完善所得資料、健全費基制度、強化收費公平,三方面同步啟動,才能真正落實改革。

  • 「定存息1.7% 政府拿2.11%」爆民怨!補充保費新制 每5人有1人被扒皮

    「定存息1.7% 政府拿2.11%」爆民怨!補充保費新制 每5人有1人被扒皮

    健保補充保費新制引爆民怨!未來不再是「單筆超過2萬元」才要繳,而是「全年累計」只要破2萬元,就得繳納2.11%的補充保費。以目前公股行庫一年期定存利率1.7%來算,只要存117.7萬元,利息就超過2萬,而被扣2.11%。補充保費新制將影響480萬人,換言之,全台每5人就有一人被當肥羊。

  • 補充保費採年結 在野質疑變相調漲

    補充保費採年結 在野質疑變相調漲

     針對健保補充保費包括股利、租金及利息等,衛福部將修健保法採年度結算,綠委林月琴說,肯定補充保費「結算制」與獎金門檻連結基本工資方向,可有效防堵拆單、提升量能負擔與制度公平;同時也會請部會提出影響評估與試算,並控管行政成本,同時注意政策連動的檢視,例如租屋補貼等是否受影響,需事先規畫緩衝與弱勢保護。

  • 新世代最青-ETF多元配置 打造總報酬思維

    新世代最青-ETF多元配置 打造總報酬思維

     高股息ETF成為許多投資人認識ETF的起點,但若想讓報酬更具續航力,法人建議,年輕投資人在資產組合中除高股息外,也應結合市值型或成長型標的,並根據現金流需求與風險承受度分配布局比例,進行「核心」與「衛星」配置,其中,高股息也包含了台股、海外與不同主題類型,在追求穩定領息以外,也要同時具有可創造資本利得的部位,才能達到長期累計資產之目的,打造更完整的「總報酬」組合。

  • 健保總額協商達共識 罕病團體批預算不足:30種新藥恐無望

    健保總額協商達共識 罕病團體批預算不足:30種新藥恐無望

    健保會24日進行明年度總額協商,破天荒取得付費者、醫界代表共識,成長5.5%,總額近兆。但罕病基金會認為,罕藥及血友病專款預算大幅不足,僅定191.91億元,恐傷及對患者的治療權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