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二輪選舉的搜尋結果,共45筆
波蘭2日完成總統大選,美國總統川普支持的民族主義反對派候選人納夫羅茨基勝出。外交部今天祝賀波蘭總統當選人納夫羅茨基,並強調,未來台灣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和波蘭密切合作,也會積極推動榮邦計畫,為台波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5月18日,中東歐的羅馬尼亞和波蘭分別舉行總統大選,代表歐盟主流價值觀的中間派候選人,與川普路線支持者展開對決,結果前者略勝一籌,暫時化解了歐盟內部分裂的危機。
5月18日,中東歐的羅馬尼亞和波蘭分別舉行總統大選,代表歐盟主流價值觀的中間派候選人,與川普路線支持者展開對決,結果前者略勝一籌,暫時化解了歐盟內部分裂的危機。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日前表示,不排斥新北市長選舉,藍白共推人馬。這令人擔憂:2026縣市長選舉,會不會藍白分裂,重演綠營少數當選?筆者呼籲:是時候推動總統及縣市長大選「排序複選制」,改革選制,保障民權,作為根本解決之道了!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日前表示,不排斥新北市長選舉,藍白共推人馬。這令人擔憂:2026縣市長選舉,會不會藍白分裂,重演綠營少數當選?筆者呼籲:是時候推動總統及縣市長大選「排序複選制」,改革選制,保障民權,作為根本解決之道了!
「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朝野可以競爭,國民不能犧牲。」這是賴總統日前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得到的重要結論,雖然聽起來高調,但很多國家的政黨已經為了解決政治僵局實際在做。
「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朝野可以競爭,國民不能犧牲。」這是賴總統日前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得到的重要結論,雖然聽起來高調,但很多國家的政黨已經為了解決政治僵局實際在做。
中美洲國家厄瓜多總統選舉相當激烈,第一輪選舉的其中2位候選人不分上下,選票比例幾乎相同,選務部門以「技術性平局」形容。
立法院通過《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與《財政劃分法》三法修正案,在野黨立委這回算是將主流民意導入立法院,展現民主多數決的威力,但面對民意的衝擊,賴清德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卻責備在野黨並威脅地方政府,語多違背民主基本理念,徒然露出政黨意志與利益凌駕一切的心態。
羅馬尼亞憲法法院週五(6)裁定取消總統選舉第一輪的結果,當地媒體報導表示,選舉將重新舉行。
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出現變數,一位親俄羅斯的極右翼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取得驚人勝利,擠掉親西方的候選人。
前蘇聯國家摩爾多瓦(Moldova)現任總統瑪亞·桑杜(Maia Sandu)在關鍵的第2輪總統決選中,以略為驚險的比率戰勝親俄羅斯的對手,贏得了她的第二任期。這意味著她所主張的親近西方、加入歐盟政策不會半途而廢。但同時,摩爾多瓦內部的親俄勢力也不容小看;對此,桑杜政府指控,俄羅斯外國勢力干預的太明顯。
2022年以58.55%得票率連任成功的馬克宏總統,在2024年6月9日法國的歐洲議會議員選舉結果出爐之後,以左右極端政黨得票率大幅增長為由,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也就是法國國會兩院中的「下議院」。法國國會議員選舉採兩輪投票制,政府隨即於同年6月30日與7月7日舉行第一輪與第二輪國會選舉。選前來勢洶洶,志在必得總理大位的極右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雖然最後席次大增,加上其盟友共得142席,但距離議會過半的289席還十分遙遠。反之,在歐洲議會議員選舉期間分裂對立的左派政黨,反而在總統解散議會的決定後迅速重整結盟,組成「新人民陣線」(Nouveau Front Populaire)一起協同作戰。此由多黨組成的左派選舉大同盟最後共得193席,成為議會內第一大政治勢力。至於由總統所屬政黨及其盟友所組成的總統聯盟共獲得166席,淪為議會內第二大勢力。就個別政黨的席次而言,極右的國民聯盟以126席居首,總統所屬的「團結共和」(Ensemble pour la République)則以97席居次,排名第三的則是72席的極左政黨「不屈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國民議會雖細碎化為十餘個大小政黨,但由總統聯盟的中間派、極右派國民聯盟與左派大聯盟新人民陣線等三大團體構成新議會的三大支柱。選後的首要問題是新總理如何產生?新政府如何組成?由此問題溯其根源則是要問:總統為何解散國會?
日本執政自民黨27日將舉行總裁(黨主席)選舉,在9名候選人爭逐下,選戰呈「三強鼎立」態勢,分別是前黨幹事長石破茂、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及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預料會由其中2人進入第二輪決選。3個陣營趕在最後一刻,競相拉攏可能左右大局的派系領袖,以及確定無望出線的其他候選人,盼衝高支持票。
日本執政自民黨27日將舉行總裁(黨主席)選舉,《讀賣新聞》16日發布針對該黨黨員與國會議員投票意向的調查分析,顯示在9名候選人競逐下,目前選戰呈「3強鼎立」態勢,分別是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及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預料最後由其中2人進入第二輪決選的機率高。
雷朋(Marine Le Pen)帶領的法國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RN),6月底國會首輪選舉取得史上最大勝利,為法國出現二戰以來第一個極右派政府鋪路,首輪選舉讓雷朋比以往更接近政權,然而她期望的勝利最終成為另一場挫敗。在中間派與左派政黨合作防堵之下,國民聯盟最終在第二輪選舉爆冷屈居第三。
2024年巴黎奧運會帶來了令人驚艷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並重燃了法國的民族自豪感。然而,這場盛會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政治現實將會十分艱難。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須面對一場他自己造成、但暫時被奧運掩蓋的政治危機,在政治僵局中選出一位總理。
法國總統馬克宏計劃在16日的內閣會議後,接受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及其政府的辭職。
法國國民議會7月稍早前完成改選後,遲遲未能組閣,法國工會認為總統馬克宏從中作梗,阻擾勝選的左翼執政。在距離巴黎奧運會開幕僅剩2周之際,法國工會要求馬克宏尊重議會選舉結果,任命左翼聯盟總理人選組建新政府,否則將在奧運期間發動大規模示威和罷工。
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英雄出少年,在其桀敖不馴的背後,自然有來自各方的貴人相助,像是德國的前總理梅克爾夫人與金融界的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