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五權憲法的搜尋結果,共143筆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昨(18)日揭曉,鄭麗文以6萬5122票勝出,擊敗其他5位候選人。國民黨選監委員張雅屏認為,此次黨主席選舉,有三個面向可以看出國民黨要面對的問題。
近年來,大陸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在科技、產業、基礎設施及重大工程領域推行「新型舉國體制」。此制度設計旨在集中資源、統籌協同,以提升治理效能與戰略能力。與此同時,孫中山先生在20世紀初提出的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亦包含對國家能力與民主制度的雙重要求,即「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我們檢視二者的契合與矛盾之處,並進一步對照當代西方治理理論,以探討其制度特徵與優劣勢。
前彰化縣長卓伯源18日上午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完成黨主席選舉登記。他在現場致詞時表示,此次參選的核心理念是要推行三民主義、監委民選、營救黨工,並重建九二共識,兩岸相互開放,要將透過具體政見引領國民黨開創新局。
國民黨主席選舉在黨主席朱立倫表態交棒、台中市長盧秀燕無意接手後,陸續有人宣布參選,如今參選爆炸,再添一人宣布參選黨主席。永嘉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李漢中表態參選黨主席,他批評現在的國民黨,不僅支持度下降,連做個反對黨都不稱職,一個小小簡單的罷免聯署,竟也造成黨工被起訴,他要引領中國國民黨重生,回到總統府。
大罷免大失敗後綠營內檢討聲浪四起,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為眾矢之的,面臨是否提早下台的壓力,又突傳29日甲動通知,疑山雨欲來。前綠委蔡啟芳今(28日)發文提到,過去柯遇到他總是一句「盡忠報國啦!」質疑逼柯下台是什麼道理?「如成真,這樣的民進黨我看解散算了!」
蔣中正在台灣社會獲得的評價,自解除戒嚴後30年來一直偏向負面,這種負面評價的心理因素,其實與世人對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評價相始終。民國38年(1949),烽火未平且海峽浪急,蔣中正帶領120萬名將士、官員、學者與眷屬,在戰雲密佈的環境中,把中央政府從大陸靈根轉植於台灣。從國共內戰的角度來說,或許會稱作「撤退」,但從民國續命的角度來看,蔣中正不選擇離開國土流亡於異域,卻依然「絕不認輸」,想替中國展開不同樣貌的政治路線,這是個艱難而決絕的承擔,使得「中華民國」4字從此在台灣深根,並在往後的數十年間,塑造出台灣社會特有的政治格局、經濟環境、教育版圖與文化命格。因此,如果我們站在中華民國史觀的角度,從中國歷史長河的眼光來觀察蔣中正來台後的治績,將會如何評價蔣中正對台灣社會做出的貢獻呢?
理解歷史人物或人本身,很容易陷入簡化或公式化,一眼就能辨識出善惡忠奸,也就是「臉譜化」。後世人覺得這樣太不公平,因此即便早已蓋棺論定,還是時不時就有翻案文章,期望還他本來面目。這股「翻案風」,也隨著大罷免而在政壇大流行,包括不被民進黨認同的國父孫文、兩蔣,在選戰過程中也得到罷團的重新評價,甚或「洗白」。
網傳國民黨將於8月29日舉行座談會紀念抗戰,若屬其實,無論從形式與內容而言,都與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貢獻極不相稱。多年以來,國民黨言及抗戰早就流於過場形式,自己也不知所以然,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的紀念舞台上,國民黨彷彿顯得黯淡無光。
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進行到第四講,儘管賴在各次演講中不時摻雜帶有濃厚綠營意識形態認同出發的憲政制度理解,以總統高度而言其論調有失偏頗。然而也須注意到,扣除掉那些細部失言與綠營主觀看法的發言部分,賴的完整文稿內容,總體而言仍不失國家生存戰略架構藍圖鋪陳的高度,在野必須事先因應,並盡速提出足以與之齊觀的國家論述,斷不能純然糾結在內容細節進行游擊式的話題攻防,否則待其論述漸已清晰,取得國家認同的話語主導權與解釋權,將大大不利在野。
賴清德總統1日發表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防」,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2日開記者會解盤。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指出,以色列官員子女都在前線作戰,賴總統兒子卻都在國外;趙少康也認為,部會首長子女都該回台灣跟台灣共存亡,不要在台灣搞台獨,子女都在海外安逸。
賴總統的團結十講以來引起諸多解讀與討論。來到第三講,更像是開了「三獎」,讓人驚艷!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月30日到桃園市力挺立委牛煦庭,痛批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由總統發動罷免,歷史上最大民主恥辱竟發生在台灣。前立委林濁水則直言,多數民意擔心國會過半,行政權將缺乏監督,認為大罷免弊大於利,賴清德演講反對國會建立調查聽證制度,和多數民意對立,是推動大罷免的明智策略嗎?
大罷免的荒唐劇,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大扣藍白是「中共同路人」的紅帽,以藍白亂政、亂刪預算等造假,作為無差別的罷免民選藍委的理由正式登場。因為遊走超前連署的法律邊緣,一直以所謂的公民團體領銜,但據柯建銘的說法,大罷免早在去年大選後由賴清德確定藍白會走入他所設計的劇本。
藍白聯手提出廢除監察院的修憲提案,最終因民進黨團反對,所以協商不成立。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認為,賴清德不會支持廢除監察院,因為賴在團結第三講時提及五權憲法,證明他承認現行憲法機制。陳揮文直言,希望賴清德透過發言人等方式公開說明立場,表態民進黨不贊成廢除監察院的修憲。陳揮文也酸,五權憲法竟然是靠賴清德守護,就這一點他要謝謝賴清德。
賴總統的團結十講,開講以來引起諸多解讀與討論。來到第三講,更像是開了「三獎」,讓人驚艷!
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中,談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時指出,無論是五五憲草或1946年中華民國制憲大會,「台灣沒有派員參加」。此言一出引發部分人士質疑對歷史認知有所偏差。民眾黨發言人吳怡萱30日批評賴清德對歷史理解片面,更質疑其忽略參與當年制憲會議的台灣代表李萬居,形同錯置歷史、試圖重新定義民主進程。
大罷免現在進入深水區,根據最新曝光美麗島電子報2025年6月國政民調,從數據中可以看到,總統信任度與政府整體執政表現滿意度皆出現下滑,政黨好感度方面則呈現多數下降趨勢,反映出民意對執政團隊與各主要政黨的態度略顯保留。對此,前立委林濁水30日就表示,根據美麗島電子報、震傳媒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若國會過半恐無監督制衡」的疑慮日益升高,引發討論。
賴清德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從第一講到昨天的第三講「憲政體制」,都在企圖切斷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連結,將大罷免升級至國安議題,也與公民團體高喊此次罷免是為了反共、反中共同路人不謀而合,難怪在野黨一再質疑大罷免大登場,賴總統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