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通改善小組的搜尋結果,共36筆
新竹市地狹人稠,交通是施政難題與重點,代理市長邱臣遠10日主持交通改善施政成果記者會,由交通處、工務處報告交通改善與道路建設進展,包含爭取中央補助改善行人環境、瓶頸路口、道路安全、智慧交控等,同時優化大眾運輸服務,推動停車管理智慧化等措施,逐步實現交通暢行願景。
新竹市政府逐步檢討市區道路雙向各2車道的路口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措施,繼林森路、西大路、光復路二段、東光路口取消二段式左轉規定之後,市府5日再宣布自8月1日起,包括中央路與自由路口等3處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並拆除二段式左轉牌面。
新竹市政府逐步檢討市區道路雙向各2車道的路口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措施,為疏緩待轉空間不足並分散車流,市府5日宣布8月1日起中央路與民生路口、中央路與自由路口、西大路與經國路二段路口(僅西大路方向)等3處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並拆除二段式左轉牌面,同時保留機車待轉區,供機車駕駛人選擇使用。
新竹市慈雲路是進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慈雲路與埔頂二路口車流量大,加上周邊大樓林立,導致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市府投入2634萬元,優先改善龍山西路至光復路口,除增設1條車道外,也將規畫人車分流設計,盼解決迴轉道的人車衝突,6日動工,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工。
新竹市慈雲路是進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但路口車流量大,加上周邊社區大樓林立,導致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市府研擬沿線6處路口分段改善,其中,龍山西路至光復路段的改善工程,6日正式開工,將增設1條平面車道,盼改善慈雲陸橋下迴轉道人車衝突問題,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
新竹市過去禁止騎樓停車,但市府屢接獲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區部分道路寬度不足,機慢車停車空間有限,希望能開放騎樓停機慢車,經市府交通改善小組決議,於去年11月起開放申請,即日起全市包括東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樓等28處畫有停車格的騎樓均可停車。
新竹市過去禁止騎樓停車,但市府屢接獲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區部分道路寬度不足,機慢車停車空間有限,希望能開放騎樓停車,經市府交通改善小組決議,於去年11月起開放申請騎樓停車,即起全市包括東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樓等28處畫有停車格的騎樓均可停車。
傳統公車站牌過高,導致民眾不易辨識資訊,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啟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密集、人潮等,陸續於78處站點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公車站牌,13日啟用,後續將由東區、北區向香山區逐步擴建。
過去公車站牌普遍太高,導致民眾不易辨識資訊,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啟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人潮等,陸續於78處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站牌,13日正式啟用,後續由東區、北區向香山區逐步擴建。
新竹市政府積極改善市區交通環境,由於南寮天府路1段與延平路3段路口屬危險路口,交通安全亟待改善,代理市長邱臣遠3日特別與相關單位前往了解現況,要求跨局處全力爭取中央經費,推動天府路沿線路口安全改善工程。
新竹市政府積極落實「交通暢行」的施政理念,持續改善市區步行環境,近期將著手改善南大路人行環境,由於南大路近日剛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市府也加快改善工作,預計5日開工、最快5月完工,預計將把現有南大路650巷至706巷的標線型人行道升級為實體人行道,打造更安全的步行空間。
等了16年,斷頭路終於通了!新竹市繼今年2月2日提前將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通車後,市府再克服既有房屋拆除、新舊路面高低差銜接、既有管線遷移等施工困境,地方居民等了16年的慈祥路延伸至埔頂路段也於17日開通,讓居民出入不用再繞道。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與東光路口為市區往來竹科、清交大重要交通樞紐,上午尖峰時段車流量大,尤其機車待轉需求高,即使擴大待轉區仍溢流到對向車道,十分危險。市府經交通改善小組討論達共識,1日宣布自11月4日中午12點起,開放機車於東光路直接左轉進入光復路,盼解決長期以來壅塞的情況。
新竹市東區關新路民眾常反應市區機車違規騎上人行道問題,即使取締也難有效嚇阻,新竹市政府日前宣布分階段整頓,逐步讓機車全面退出人行道,但民進黨新竹市議員鄭美娟認為,市府研議2年後,最終是把車通通趕下人行道,是用最粗暴簡單的方式來交差,應更細緻的考量與規畫。
新竹市光復路是市區往返竹科的重要道路,但清華大學對面、光復路二段人行道,因畫設機車停車格,機車族常騎上人行道,人車衝突頻傳,民進黨新竹市議員劉崇顯建議比照清大這一側,改為避車彎形式,讓行人步行更安全。市府交通處表示,將爭取經費調整規畫。
新竹市光復路是市區往返竹科的重要道路,但清華大學對面、光復路二段人行道上,因劃設機車停車格,機車常騎上人行道,人車衝突頻傳,民進黨新竹市議員劉崇顯建議市府仿照清大側,改為避車彎形式,讓行人步行更安全;對此,市府交通處表示,將爭取經費調整規畫。
新竹市慈雲路南端直通新竹科學園區大門,北端銜接通往竹北市的經國橋,是東區重要的交通命脈,橋下也設迴轉道讓車輛通行,有民眾反映,慈雲路橋下的停車場兩側新建金屬柵欄,造成迴轉時車輛視線被遮蔽,十分危險。對此市府表示,將研議調整金屬護欄高度。
新竹市慈雲路慈雲路南端直通新竹科學園區大門,北端銜接通往竹北市的經國橋,是東區重要的交通命脈,橋下也設迴轉道讓車輛通行。然而有民眾反映,慈雲路橋下的停車場兩側新建金屬護欄,造成迴轉時車輛視線被遮蔽,十分危險;對此,市府表示,將研議調整金屬護欄高度。
34歲彭姓男子日前駕駛白色賓士車,在新竹市虎林國中前逆向撞上路邊停等機車,再撞電線桿,造成1死6傷,71歲鍾婦遭夾擊當場死亡,5歲林姓女童內臟多處撕裂傷;事件引發地方熱議,盼檢討道路安全,市府表示,將辦理會勘研擬改善,警方除每周編排取締酒駕、毒駕,也將不定時辦理路檢。
新竹縣、市通往竹科園區的道路上下班交通尖峰時段大塞車,新竹市政府不斷研議各種疏解交通方案,其中新竹高鐵橋下聯絡道東科路於今年1月2日通車,經車流分析,往竹科重要道路的慈雲路車流減少30%,介壽路更減少45%,已明顯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