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工膝關節的搜尋結果,共39筆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更換人工膝關節並非一勞永逸!國內外統計,手術後仍有1至2成病人對結果不甚滿意。台中慈濟醫院關節中心醫師趙子鎔分享人工膝關節置換失敗案例,提醒大眾術前評估與精準手術規劃才是成功關鍵。
顧先生20年前被醫師宣布膝蓋退化,他長年深受膝蓋疼痛所苦,姿勢一動就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2月求診高雄秀傳醫院骨科,醫師林書樊用「ROSA機械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顧先生開刀隔天即可下床,3天後出院,1周後可騎自行車;顧先生為高秀使用ROSA成功手術的首例,他感謝醫療團隊讓他重拾退休後「膝」哈人生。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病變患者逐年增加,膝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許多病友恢復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治療選項,為持續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馬偕紀念醫院正式啟用「電腦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結合人工智慧與智慧導航技術,為病人帶來更安全、精準且快速復原的手術體驗,邁向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在個人健康管理上不免帶來許多挑戰。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每年有超過2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超過1萬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顯見膝、股關節的保健議題值得重視,相關人工關節的置換手術也已相當普遍。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在個人健康管理上不免帶來許多挑戰。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每年有超過2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超過1萬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顯見膝、股關節的保健議題值得重視,相關人工關節的置換手術也已相當普遍。
全台有超過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之苦,嚴重者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但不少民眾擔心手術後復原時間長、成效不理想。馬偕紀念醫院今天(22)宣布正式啟用全新「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結合AI和智慧導航的創新技術,為病人提供更安全、精準、快速復原的治療選項。
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逾2萬人次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甚至健保用藥中,每年高達898萬人服用乙醯氨酚成分的止痛藥。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治醫師王芳英25日表示,髖關節、膝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若出現疼痛的狀況,千萬不要保持著「我吃止痛藥」的想法,否則拖延不治療,恐因長期走路重心不穩影響到脊椎。
王彩樺2日在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衛教記者會上大跳「改良版16蹲」,逗樂全場。王彩樺自認有容貌焦慮,會定期施打醫美,她5月出席婚禮時,因剛做完鼻子山根,模樣較不自然,結果遭到網友批評,讓她有點走心,坦承有被那些言語傷到。
王彩樺2日在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衛教記者會上大跳「改良版16蹲」,逗樂全場。王彩樺自認有容貌焦慮,會定期施打醫美,她5月出席婚禮時,因剛做完鼻子山根的玻尿酸注射,模樣較不自然,結果因此遭到網友批評。
全台逾350萬人膝關節退化,70歲以上盛行率高達7成。醫師指出,老化、肥胖、運動傷害都可能加重膝關節負擔,若出現「久坐起身感到痠痛、膝蓋疼痛、發出喀喀聲」3大警訊,就可能已嚴重退化,應特別留意,盡早接受復健、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現年77歲的謝姓婦人參加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舉辦的「關鍵人生-膝關節置換病友團體活動」,她分享自己在50多歲時即出現膝關節退化情形,不僅走路、爬山困難,甚至無法蹲下,後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逐步恢復生活機能,鼓勵有膝蓋退化困擾的病友盡早就醫。
聯合(4129)人工膝關節系統(U2 Total Knee System)成功獲得BSI全亞洲首張骨科三類高風險醫療器材的歐盟醫療器材法規(EU MDR)證書,產品品質和安全性方面達到了國際最高標準。此一成就也激勵聯合持續創新,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安全性,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解決方案。
35歲阿傑對運動十分狂熱,從去年就積極備戰「雙北世壯運」三鐵項目,但近來運動表現明顯下降,膝蓋近來常有痠痛感,就醫檢查發現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醫師囑咐減少運動,強度和頻率都要降低,以免年紀輕輕就要換人工膝關節,對阿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台中91歲長年務農的陳姓阿嬤,雙膝關節嚴重退化,去年底開始痛到幾乎不能走,每個禮拜都到診所打止痛針,卻都沒有效果,每天痛到唉唉叫,由於她罹患三高還心律不整,擔心手術有風險,家人起初不願意讓她置換人工膝關節,後來醫師會同其他科別先治療心臟問題,評估後確認穩定,再進行手術,在白沙屯媽祖遶境前,阿嬤回診檢查,恢復狀況良好,不僅能自在走路,還能輕鬆深蹲,更能參加媽祖遶境。
隨著全球醫療照護需求增長,精準醫療成為現代醫學重要發展方向,但國內相關核心技術仍多仰賴國外系統。為突破此瓶頸,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團隊深耕數位醫療,整合醫、工、產三大領域資源,成功開發多項創新技術。
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25日剛結束,中華隊順利取得晉級門票。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芳英表示,棒球選手髖關節穩定度控制不夠好,會影響手肘健康,使用過度、受力不平均便會受傷,等到年紀大逐漸磨損,疼痛感便會加劇,一名86歲婦人,因工作時動作有如棒球選手訓練,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雙腳便開了3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
彰化1名73歲婦人雙膝疼痛近10年,跟朋友出國旅遊時無法久站或持續行走,膝蓋僵硬嚴重,她透過親朋好友介紹,輾轉到高雄七賢脊椎外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是第3期退化性關節炎,經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後,5天即恢復出院,還能自行開車返家,恢復生活品質。
電視劇「影后」掀熱潮,劇中主角周凡跌倒膝蓋受傷,強忍痛練舞,膝蓋都烏青,但骨科醫師提醒,膝蓋受傷不要硬運動或跳舞,使用過度會導致膝蓋惡化。台中84歲陳姓老翁,年輕時當模板工人又耕田,膝蓋使用過度,他強忍著痛不理,最後不能走路,連站起來都困難,置換人工膝蓋才重新站起來。
資深媒體人王瑞玲為知名醫藥記者,健康亮紅燈,她在臉書上發長文透露有遺傳紅斑性狼瘡及二型糖尿病家族史,但卻因為驗不出這兩項指數,身體不斷發炎,也因為壓力太大,讓她荷爾蒙受到影響,她甚至燒了144萬醫藥費續命,更不諱言遺囑、身後事都已經交待好。
61歲的藍先生因左膝關節疼痛、無法蹲跪,久而久之形成O型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發現,原來疼痛主因竟是10餘年前骨折後的癒合問題,導致膝關節內彎變形,長期損耗軟骨及韌帶。北醫團隊採用新式膝關節保留手術,幫助他免於置換人工關節,如今他術後恢復良好,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