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企業庫存的搜尋結果,共59筆
大陸國家稅務總局7月7日發佈公告,將「買單出口」納入規範監管,強化出口企業監管,且深圳市稅務局一次性公佈9起稽查案例。台灣會計師示警台商,買單出口的風險早已遠超其便利,除有違法問題外,更造成主動放棄退稅紅利、外匯資金流混亂、成本核算失真等3項侵蝕利潤隱憂。
美股近期頻創新高,市場對後市看法出現分歧,主要因企業財報與科技創新支撐基本面,法人看好大型龍頭具長期投資價值,但估值偏高與關稅成本可能再度推升通膨,令部分機構轉趨謹慎並把9月降息視為關鍵轉折點。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周二(12日)公布,7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7%,與6月持平、低於市場預期的2.8%,為押注聯準會(Fed)將在9月降息的投資者帶來積極訊號。周二美股一開盤,主要指數同步走高,道瓊工業指數盤中飆漲逾400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大漲逾200點,刷新了歷史盤中最高紀錄。
貨櫃三雄公布7月營收,受到運價回檔影響,營收同步下滑,跌幅都接近4成;另外,SCFI指數下跌61.06點、至1489.68點,跌幅3.94%,連續第九周下跌。不過,由於美國關稅在8月將逐步明朗化,加上歐洲持續塞港,有利於運價逐步止跌回穩。
貨櫃海運三雄同步公告7月合併營收均為月增、年減,寫今年2月以來單月高點,長榮、陽明月增幅達12%,主要受惠歐洲線運價反彈;不過,由於美國線價量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大,進入旺季不旺,致使長榮、陽明、萬海7月營收年減幅均逾3成。
由於成本端支撐減弱,疊加關稅問題仍未明確,繼7月中旬集中補倉後,目前生產企業庫存仍處於相對低檔,多數廠商觀望為主,採隨行就市出貨,據CIP商品行情網最新報價顯示,截至8月4日滌綸長絲POY化纖價格指數為6750人民幣/噸,滌綸DTY化纖價格指數為7950人民幣/噸,兩者持高於3周高點,滌綸長絲FDY為7050人民幣/噸,為近一個月新高。
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公布,上半年營收前十強榜單出現變動,全數由AI相關概念股包辦,鴻海(2317)、台積電(2330)、廣達(2382)今年以來已連續霸榜六個月的今年來營收前三強寶座,而緯穎(6669)在6月份超車仁寶(2324)排名擠入第八強,英業達(2356)則打敗統一(1216)擠進前十強榜單。
新台幣強勁升勢無法擋,受匯損衝科技股陰影籠罩,台股陷入高檔震盪,專家點出,外資近期明顯採取「現貨做多、期貨作空」兩手策略,避險情緒濃厚,現階段建議「跟著內資法人走」,凱基金(2883)、寶成(9904)、統一(1216)等KD指標正向,且投信、自營商單周聯手買超股,相對有表現機會。
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公布5月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運行,消費物流需求增長明顯,也持續帶動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企業微觀經營活力提升,前景預期保持樂觀。
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日公布5月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運行,消費物流需求增長明顯,也持續帶動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企業微觀經營活力提升,前景預期保持樂觀。
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日公布5月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運行,消費物流需求增長明顯,也持續帶動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企業微觀經營活力提升,前景預期保持樂觀。
據澎湃新聞報導,「我們的目標是將國內業務佔比提升至超越出口規模,目前國內產能正持續擴張。」談到最近的貿易形勢,外貿企業負責人王慶(化名)說,他管理著大陸國內一家頭部鮪魚加工企業,年產值超過3億元(人民幣,下同)。
美國對大陸關稅一路提高至145%,大陸則宣布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並祭出7項重稀土出口管制反擊,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s)撰文分析,大陸擁有可能傷害美國的武器,即稀土殺手鐧才剛出手。
大陸統計局3月31日公布,在新訂單推動產量增長情況下,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5,符合市場預期,創2024年3月以來最高,且連升兩個月顯示製造業景氣繼續回升。分析指出,第一季製造業PMI整體表現強於季節性,同期GDP年增速有望保持5%以上水準,接下來將關注對等關稅實施力度。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今天(6日)公布2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受2月上旬假期影響,指數環比有所回落,但降幅明顯收窄。春節假期過後,電商物流市場恢復穩定發展態勢,總業務量指數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PMIC(電源管理晶片)市場經歷幾季劇烈價格戰,特別是由德州儀器(TI)等國際大廠主導的降價,對相關業者造成不少壓力;經過數輪價格博弈,下探空間變得有限,加上國際大型企業庫存壓力逐步緩解,價格戰趨於平緩。台廠業者迎來喘息空間,致新(8081)、茂達(6138)2024年營運表現不俗,營收表現皆為歷年第三高水準,逐步回歸成長正軌。
輝達第三季財報財測持續優於預期,AI需求強勁,而日前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也提及,預計進入AI時代的七至八年內半導體產業可攻入1兆美元營收,而下個量子時代更有望2040~2050年間站上4兆~5兆美元。預期半導體產業仍是引領美股主要成長類股,由於美股因本益比價值位處高檔、近疫情反彈高峰,展望後市大盤指數維持溫和上漲機會大,建議擇機布局相關類股。
台積電(2330)法說會釋出多項利多,帶動台股今日一度飆升逾650點,指數最高達23713點。不過,台積電資金效應明顯,貢獻台股漲點達400點之多,中小型股資金遭排擠,櫃買指數跌破月線。最終台股收漲433.43點,報在23487.27點,成交量達4849.22億元。本週台股周線二連紅,指數累計上漲585點。
英特爾、福斯、波音、三星電子等大型跨國企業近來慘況頻傳,引發全球關注。原本挾著龐大財力與資源優勢在多國設點,看似風光無限的跨國企業,卻因面臨經營困境及內部糾紛而大舉裁員,甚至還發生大規模罷工或是黯然關廠。
美國26日公布多項數據,其中8月耐久財訂單意外優於市場預期,顯示製造業景氣沒外界想像的悲觀,讓人看好其目前萎縮可能是暫時性。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創四個月新低,反映勞動市場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