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企業調查的搜尋結果,共69筆
全球供應鏈重整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化的時代,成立於1968年、在高雄起家的華立企業,能維持穩健成長並再創高峰,背後關鍵在於扎實的基礎與長期耕耘的企業文化。現任董事長張尊賢,承接父親創業的志業,以穩健務實的經營理念延續企業精神,在傳承中推動轉型升級,帶領華立邁向新一階的成長。接班後的張尊賢,將「創新開發+成長營運」雙引擎列為公司主軸,推動多元事業群並強化核心競爭力。
「產業AI化」是行政院推動產業數位轉型、AI進入產業的大方向,根據「鄧白氏台灣中小企業菁英獎」的「AI科技創新獎」40家獲獎企業調查顯示,台灣中小企業AI應用呈現兩種趨勢,包括:電子製造業領跑、多元產業全面發展。
8月初,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布7月份非農就業新增人數為7.3萬人,7月份失業率稍增為4.2%。然而對5月和6月的非農就業數據進行了罕見的下修:5月從14.4萬人大幅下修至1.9萬人,6月則從14.7萬人下修至1.4萬人。樂觀的經濟也瞬間凍結。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當地時間16日發布的2025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的美國公司今年的新投資計畫創歷史新低,盈利信心亦下降;其中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和關稅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USCBC會長譚森(Sean Stein)表示,「川習會」可能會緩和雙邊緊張關係,商界都非常支持。
AI浪潮撐腰 美股企業獲利展望續強 法人:科技領域具韌性 關稅風險仍須提防
行政院主計總處28日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受關稅戰預期、廠商提前拉貨影響,加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主計總處預估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5.35%,表現優於預期,但拉貨效益陸續退場,下半年經濟成長僅剩1.0%,預測全年最新經濟成長率為3.1%,較2月預測的3.14%下修0.04個百分點,勉強保3。
川普上任後推動的對等關稅引起市場恐慌,4月份的股災讓不少投資人退場觀望,不過,駿利亨德森投資指出,根據2000年以來的標普500指數表現,若投資人一直留在市場,不因市場波動就賣出,迄今報酬率將近7倍,由於美股表現最佳的時間往往出現在大跌後,一旦錯失參與這些大漲的日子,投資報酬將有極大的落差。因此,建議投資人秉持長期投資的態度,並做好股債均衡配置,降低短線市場波動的影響,持續參與股市長期的成長機會。
《天下雜誌》公布「天下2000大企業調查」最新榜單,今年以「迎戰新局 : 掌握突圍契機」為題,聚焦產業變局下的企業韌性與轉型能力。信義企業集團已連續31年入選,穩居房屋仲介類第一,其他入列的指標企業包括鴻海科技、台積電、國泰、長榮等,展現經營穩健與持續創新的實力。
新華每日電訊8日報導,世界銀行最新發布中國大陸企業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在涉及營商環境的59項測評點中,上海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中國大陸及東部地區平均水準,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準。上海市經濟資訊中心營商環境促進中心負責人袁偉指出,上海從2018年開始對標世界銀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比如市場准入中首創企業資訊跨部門自動變更,納稅方面設立中國大陸首家專門稅務審判庭,公用設施服務領域首創電力拿地建站服務等。
美國總統川普以無通膨為由,再度施壓聯準會(Fed)降息。但高盛和巴克萊基於4月就業報告意外就業強韌,不約而同將Fed降息時間預期,從6月推遲到7月。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尋求緩解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根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已經制定一份將獲豁免125%關稅的美國產品清單,並正私下向企業通報此一政策。
為協助掌握臺灣雲端服務領域的發展動向,並探索雲端服務的新興應用,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臺灣企業雲端服務與AI導入需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8%的臺灣企業雲端需求集中於北部,需求企業中,員工規模以200-1000人、資本額在1至10億元之間的企業居多。約四成企業直接向雲端服務平台購買,另一四成則透過本地代理商,且大多數企業表示未來兩年內不會更改採購管道。
隨人工智慧(AI)技術的蓬勃發展,企業投入AI研發與應用的資本需求持續攀升,根據滙豐集團最新的一項全球企業調查顯示,1,000多家調查企業中,有近6成企業正在使用AI來推動國際擴張計劃並期望簡化業務營運,顯示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對銀行融資與金融服務的多元需求也同步增長。
川普新政招招向貿易國揮劍,連在台英國企業在調查中都坦言,會受到波及!
英國截至去年11月的3個月失業率,升抵半年來新高,為英國經濟走勢蹣跚再添佐證,增加英國央行(BOE)2月初降息的機率,英鎊應聲走貶。
中國商務部網站1月9日發布關於就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進行貿易投資壁壘調查最終結論的公告,認定歐盟構成貿易投資壁壘,陸企被迫放棄的投標項目價值約76億元人民幣,其他受影響項目價值超80億元人民幣。
在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執委會當地時間14日指責中國在其公共採購市場上限制歐洲醫療設備准入。經過9個月的調查,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表示:「我們發現中國在公共採購招標中嚴重歧視歐盟醫療器械生產商。」
2025年適逢中歐雙方建交50週年。據澎湃新聞報導,歐盟中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近期先後在布魯塞爾、北京發佈企業發展報告,呼籲增強中歐經貿合作。兩份報告均提及政治因素對企業所在營商環境的影響。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彭博社10日報導稱,歐盟即將發佈一份聚焦自身未來競爭力挑戰的報告。報告內容將發出警告,指出歐盟單一市場一體化進程正在放緩的同時,還將直面來自美國和中國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帶來的日增增長的壓力。
1月9日,中國商務部網站發佈關於就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進行貿易投資壁壘調查最終結論的公告,認定歐盟構成貿易投資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