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併購活動的搜尋結果,共133

  • 外銀:沫論不成立 科技股仍具動能

    外銀:沫論不成立 科技股仍具動能

     市場雖對AI泡沫及資金過度集中於科技板塊存有疑慮,但外銀普遍認為,科技類股仍是長期成長的核心動能。外銀指出,從前瞻本益成長比(PEG)來看,目前科技股並不昂貴,加上領先科技業者之間的併購活動熱絡,將有助提振市場信心、支持更廣泛科技產業的前景;渣打銀行則表示,全球企業的投資布局多聚焦於科技創新與晶片供應鏈的成長動能,顯示科技與半導體仍是全球資金配置中相對穩健的板塊。

  • 股市震盪 外銀:亞股有看頭

    股市震盪 外銀:亞股有看頭

     11月初美股四大指數全面重挫,波及亞股全軍覆沒,日股出現史詩級崩盤跌逾2,200點,韓股更觸發熔斷機制。外銀對此表示,仍對全球股市前景維持樂觀,尤其亞股為主要亮點所在,主因是亞洲(除日本外)企業盈餘成長動能強勁利多,加上大陸與香港更受到政策與估值支撐。

  • 《國際經濟》北美最旺、亞洲最冷!全球併購交易成長10%

    儘管美國關稅政策與地緣政治衝突存在不確定性,但今年前九月全球併購活動仍較去年同期成長10%,延續了逐步復甦的態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周二發布全球併購報告,今年1至9月,全球併購交易額達到1.938兆美元,超出2024年同期的1.763兆美元,為連續第二次實現增長,並創下2022年之後的同期新高記錄。

  • 歐股投資前景 法人看法分歧

    歐股投資前景 法人看法分歧

     歐洲投資進入轉折期,法人對後市看法出現分歧,部分機構認為,政策轉向、資金回流與綠色轉型正推動歐洲重拾吸引力,長線投資報酬可期,但歐元升值與企業獲利預期下修,恐使短線表現受壓,建議維持中性配置、聚焦內需與中小型企業。

  • 併購回溫及臨床試驗捷報 2大利多 布局生醫基金良機

    併購回溫及臨床試驗捷報 2大利多 布局生醫基金良機

     美國聯準會降息啟動,併購回溫及臨床試驗捷報帶動市場情緒,精準醫療、腫瘤學與罕見疾病等高成長領域具投資亮點。法人認為,雖然監管與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但醫療與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估值優勢、併購契機及臨床利多,正為投資人創造新一波進場良機。

  • 陸上半年併購交易額 年增45%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PwC(大陸稱普華永道)25日最新公布的「2025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年中回顧及展望」指出,2025年上半年大陸企業併購市場交易總額超過1,7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5%,預計下半年併購市場將更加活躍。

  • 麥肯錫朱名武專訪》台企轉型 應以併購為手段

    麥肯錫朱名武專訪》台企轉型 應以併購為手段

     朱名武來台灣六年,與麥肯錫團隊深入台灣企業營運,發現台灣企業的技術力與彈性,是全球範圍內少見的競爭優勢,尤其在半導體與高科技製造領域,具備世界級水準,「這在其他市場不容易看到」。

  • 生技基金擁利多 法人按讚

    生技基金擁利多 法人按讚

     隨全球醫療需求不斷提升及創新技術加速落地,生技產業再度成為市場焦點。法人認為,2025年生技股在併購潮、AI驅動藥物研發、精準醫療及監管政策加速推進等多重利多下,長期投資價值浮現,尤其中小型創新生技公司具備更佳爆發潛力。

  • 公股銀:美投等債表現可望勝出

     隨著中美、美國與各國貿易談判傳出正面進展,關稅不確定性逐步淡化,帶動市場風險情緒回溫。

  • 三家國銀 獲中華信評點讚

     中華信評分別對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三家銀行發布評等報告,其中,玉山銀、合庫銀評等展望皆為「穩定」,台新銀為「發展中」,與新光銀合併後的事業體規模、信用結構,及市占率將是調整未來可能調整評等的主因,但仍看好未來兩年持續維持強健的資本水準。

  • 非投等債、新興市場債 法人齊點讚

     儘管全球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前景不明,固定收益市場在第二季末展現韌性表現。針對第三季固定收益投資展望,多家法人認為,非投資等級債及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表現具吸引力,值得關注。

  • 公股銀:美股創高 宜審慎

    公股銀:美股創高 宜審慎

     美股近期強勢創高,公股銀行指出,雖仍看好美股長線表現,但估值接近高點,相較之下,債券的殖利率普遍高於股票,顯示風險與報酬不成正比;另外,美元未來進一步貶值空間可能有限,超額流動性已難以持續支撐股市上行,操作宜謹慎。

  • 最糟時期已過!全球併購活動 H2有望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利率居高不下與地緣政治緊張,促使市場不確定性升高,導致今年上半年併購活動未達銀行家預期。但亞洲大型併購交易案頻傳,加上美國金融市場信心回升,令今年下半年併購活動升溫轉趨樂觀。

  • 最糟時期已過去!全球併購活動下半年有望升溫

    川普發動貿易戰、利率居高不下與地緣政治緊張,促使市場不確定性升高,導致今年上半年併購活動未達銀行家預期。但亞洲大型併購交易案頻傳,加上美國金融市場信心回升,令今年下半年併購活動升溫轉趨樂觀。

  • 通膨風險升高 三大債市降溫

    通膨風險升高 三大債市降溫

     隨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再加上聯準會最新聲明對通膨風險釋出強烈警訊,全球金融市場陷入震盪調整。根據統計至18日止,新興市場債基金稍減速至淨流入36.6億美元,仍居市場之冠,投資級企業債基金從前一周的淨流入34.8億美元,降溫至淨流入17.5億美元,美國非投資級債券基金也減速至淨流入2.3億美元。

  • 畢業即失業? 《經濟學人》點出全球殘酷真相:優勢不再

    畢業即失業? 《經濟學人》點出全球殘酷真相:優勢不再

    在台灣,許多應屆畢業生憂心「畢業即失業」。然而其實這已是全球畢業生必須面臨的挑戰。《經濟學人》刊文指出,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進入大學深造似乎是通往理想工作與美好生活的必經途徑,但現在這種說法已難以成立。在美國,大學畢業年輕人的失業率,有史以來首次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不只是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以及日本的年輕人,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即使是從名校畢業的學生,也無法倖免。

  • 殖利率吸睛 特別股中長期看好

    殖利率吸睛 特別股中長期看好

     受到美國政策和聯準會利率走向前景不明的影響,近期特別股呈現資金流出的情況,短期走勢亦較為疲軟。法人表示,聯準會雖暫停降息腳步,但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間,加上特別股指數的殖利率,目前來到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平均6%的水準之上,顯示特別股已具備良好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 巴菲特指標 三大資產買點到

    巴菲特指標 三大資產買點到

     巴菲特指標(美股總市值除以GDP)近期已回落至合理水平,透露美股買點到。法人指出,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憑藉穩健的投資策略,在市場動盪中展現韌性,成為亂世中的投資明燈,建議聚焦巴菲特的三大資產配置策略,布局日本商社股票、美股科技龍頭與短期美國公債,以穩健方式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 併購新局-川普2.0 創造跨國併購商機

    併購新局-川普2.0 創造跨國併購商機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最近公布「2024年台灣併購白皮書」,近期由於台積電積極赴海外投資,以及川普2.0關稅政策影響,促使台灣企業加速海外布局。以往海外投資併購多半集中於大型企業,但川普政策衝擊造成全球供應鏈脫鉤以及產業重新布局,影響所及涵蓋所有產業以及各種規模企業,因此海外投資併購成為企業新顯學。

  • 美經濟放緩 三大債市續淨流入

    美經濟放緩 三大債市續淨流入

     中美貿易休戰90天,激發風險性資產走升,避險性債券下跌,隨後因美國4月PPI創五年來最大降幅,零售銷售幾無成長,使債市收復部分失土。根據EPFR統計至14日止,投資級債基金轉為淨流入33.4億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淨流入30億美元、新興市場債淨流入金額也增溫至15.4億美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