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保經代業的搜尋結果,共16

  • 富邦壽斥28億 當星聚點旗艦館房東

     富邦金控旗下子公司富邦人壽19日宣布,以總價28億元購入台北市大同區「星聚點KTV台北旗艦館」,並由目前的經營者、同時也是所有權人之一的星聚點壹號文創公司,售後回租全棟。

  • 智匯保經策略聯盟投資精銳保經 攜手打造傳承與創新雙贏平台

    智匯保經策略聯盟投資精銳保經 攜手打造傳承與創新雙贏平台

    台灣保險經紀人產業迎來嶄新篇章!新世代保經領導品牌-智匯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匯保經」),宣布策略聯盟投資精銳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精銳保經」),將導入全方位經營輔導與資源整合的專業支持。此次合作是一場由經營理念、營運布局與系統化培訓三方整合所促成的深度轉型計畫,攜手打造傳承與創新的保經平台,為業界示範世代共好與價值共創的新典範。

  • 壽險業務大軍 投效保經代

    壽險業務大軍 投效保經代

     壽險公司業務隊伍不再獨尊大公司,發展潛力更大的保經代異軍突起。2024年整體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連三年維持在37.5萬人,但全年壽險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略減3,081人,保經、保代的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則逆勢成長2,665人。顯示部分離開壽險公司的業務員,選擇轉戰相對更多元自由的保經代,開闢新天地。

  • 產險業今年擬大推資安險

    產險業今年擬大推資安險

     AI潮流襲捲全球,帶來一場產業新革命,卻也為資安帶來新危機,儘管企業知道資安相當重要,但投保資安險企業的比率偏低,金管會保險局要求產險業應廣推資安險,產險業今年將展開推動資安險計畫。在主管機關「暗示」下,壽產險業者已全面投保資安險,產險公會表示,為推廣資安險目前已成立專案小組就資安險業務推動及核保理賠實務經驗進行交流。

  • 保經代新契約保費 年增3成可期

     2024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年增25.4%,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達8,418.1億元,創近三年新高,就通路別觀察,傳統保經代貢獻比攀升至18%。展望2025年,保經業者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有望年增1成,傳統保經代通路成長幅度更上看3成。

  • 保險業務員大出走 5壽險逆勢成長

    保險業務員大出走 5壽險逆勢成長

     壽險保單難賣,業務員保住「飯碗」難度大增,2023年初壽險公司業務員還有20.9萬人,到2024年11月底僅剩20.5萬人,但在這波壽險公司業務員失血潮下,2024年前11月仍有五家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不減反增,以新光人壽增加226人最多,其次是全球人壽增加143人。

  • 銀行棄保賣債 壽險業務撐場

    銀行棄保賣債 壽險業務撐場

     美國聯準會再降息,但近期川普效應發酵下,美債殖利率飆升回4%以上,銀行「棄保賣債」趨勢難以逆轉,11月壽險業績全靠壽險公司與傳統保經代業務員撐起,壽險公司業務員戰力大增、占業績5成以上,傳統保經代業績續創高,反觀銀行通路前11個月每月賣不到300億元,全年壽險業務員將連兩年超車銀行通路。

  • 壽險三保單 今年來賣贏銀行

     2024年有三種保單是壽險業務員的天下,尤其意外險與健康險(AH)與個人年金險幾乎橫掃市場;而以往銀行通路業績最好的投資型保單,2024年壽險與傳統保經代業務員積極拿回市占,兩通路皆賣超過銀行。

  • 保險業巨變時代異軍突起 公勝保經蔡聖威力拚轉型耐力賽

    保險業巨變時代異軍突起 公勝保經蔡聖威力拚轉型耐力賽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近5年來,保險業面臨監理與市場的多重壓力,不僅初年度保費收入(FYP)較五年前衰退了51%,去年更出現史上首見的負現金流,保險收入減去保險給付淨流出2175億元,從業人數也較高峰時期衰退1成。

  • 迎IFRS 17 惠譽信評:壽險業三招應對

     台灣壽險業2026年將改採IFRS 17國際會計準則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面臨新挑戰,惠譽信評亞太區保險評等資深副總經理王長泰指出,面對利率波動、外匯風險及負利差,壽險公司有三招可解決,包括調整產品組合、優化資產與負債管理,以及調整投資策略;改制後單純衝保費收入的年代已不再,保經代業者同樣面臨衝擊。

  • 壽險雙轉機 新約保費收復700億

    壽險雙轉機 新約保費收復700億

     7月壽險新契約保費在暌違12個月後再站上700億元大關,達700.35億元,且觀察有兩大結構性轉變,一是投資型保單成最大功臣,二是通路面傳統保經代創佳績,貢獻率首度站上20%,貢獻141億元、占比20.2%,雙創新高,成為最快速崛起的一年。

  • 壽險新約保費 保經代貢獻大

    壽險新約保費 保經代貢獻大

     高利率時期,銀行改賣美債,傳統保經代異軍突起,上半年貢獻壽險新契約保費達654億元,應是史上同期新高,占壽險新契約保費的17%,過去多在7~9%左右。壽險新約保費上半年年增7%,其中傳統保經代業績年增率高達26%,遠超越銀行通路及壽險公司業務員。

  • 年輕人愛自由 保經業務員狂增

    年輕人愛自由 保經業務員狂增

     年輕人愛自由,保經業務員「異軍突起」。據壽險公會統計,上半年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減少1,649人,其中壽險公司業務員大減2,693人,但保經公司卻逆勢增1,456人,6月底保經登錄人數達9萬786人,續創史上新高。

  • 以服務代替管理 永達保經戰力強

    以服務代替管理 永達保經戰力強

     國內壽險業務人力大洗牌,不斷從大型壽險公司轉向保經公司發展,根據壽險公會統計,這三年壽險公司業務人力大減1.88萬人,反觀去年保險經紀業務員人數增加3,227人,在這波大洗牌中,讓永達保經去年在臺灣的主管人力成長27%,業務人力規模達2,414人。

  • 保經代茁壯 壽險吹結盟風

     自建業務員,還是與保經代策略聯盟?壽險公司近年風向似有轉變,銀行通路依舊搶手,傳統保經代亦快速茁壯,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銀行通路貢獻2,477億元的新契約業績,傳統保經代亦貢獻近1,037億元,創歷史新高。

  • 壽險大軍縮減 保經逆勢增

    壽險大軍縮減 保經逆勢增

     壽險新契約保費連二年重摔,衝擊壽險業務員生態。據壽險公會統計,2023年底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為20萬8,534人,較2022年減少2,615人,從2021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三年內壽險公司大軍少逾1.88萬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