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保險合約的搜尋結果,共33筆
為了保障民眾在公有體育場所的運動權益,北市府向保險公司簽訂「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單」,不過日前有民眾向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陳情,保單內容竟有「游泳池」的排除條款,導致至今有5名泳客骨折受傷後,竟無法獲得理賠。體育局長游竹萍表示,已向保險公司重新簽訂無排除泳池條款的新保險,因保單內容未獲賠償的民眾也正在調解當中。
擁有「第一古典美女」封號的大陸女星孫菲菲,日前才自爆與IT產業、聯想集團高層史宏婚變,更透露前夫天天幻想她外遇,如今又被指控害死前公公,讓她忍無可忍決定揭露這段婚姻的恐怖內幕。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保單同步熱銷。壽險公會17日公布,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總保費收入計1兆7,150億元,年增逾一成,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575億元、年增26.9%,續年度保費1兆574億元、小增2.3%。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保單同步熱銷。壽險公會17日公布,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總保費收入計1兆7,150億元,年增逾一成,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575億元、年增26.9%,續年度保費1兆574億元、小增2.3%。
隨著主要再保險公司公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法人機構普遍對第四季與2026年展望釋出謹慎訊號。綜合各法人報告,雖然再保險資本充裕、投資收益有望支撐獲利,但定價優勢已過高峰,市場競爭加劇,合併損率恐將逐步走高。
臺銀人壽15日公告,董事會14日決議私募發行普通股辦理現金增資,金額不超過100億元。此次為臺銀人壽今年以來第二度辦理現增,前一次現增金額為40億元,臺銀人壽預估,這次增資完成後,資本適足率(RBC)將可提升約55個百分點;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臺銀人壽去年底資本適足率為355.56%。
凱鈿(7737)與創新AI搜尋引擎Felo簽訂策略合作協議,展開深度技術整合。首波合作成果預計第四季登場,將凱鈿自研的AI智能文件處理解決方案ComIDP上架Felo Agent Store,同時雙方將啟動合作銷售計畫,積極拓展全球AI Agent生態系版圖。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第17號「保險合約」將於2026年上路實施,金管會參照「保險業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修正內容,宣布搭配修正「金融控股公司財務報告編製準則」,預計將有11家擁有產壽險的金控財報,最快2026年首季起須調整適用新規。
德國的再保險商慕尼黑再保險( Munich Re)在周五公布,由於七月續保險的表現下降,以及公司業務趨勢和外匯匯率因素,公司下調2025年保險營收的預測,但是維持全年獲利目標不變。
壽險公會16日公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1兆1,953億元,年增14.3%,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3,907.74億元,年增31.2%,單看6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共903.28億元,銷售狀況超越4、5月份,明顯恢復到年初的狀態,但支撐6月新契約的主要來源是傳統型保單如美元利變型保單和分紅保單等,共進帳655.85億元,投資型則連三月衰退,6月僅247.44億元。
隨著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不斷升級,不但近期從中東運送油品的油輪運費飆升,在紅海與波斯灣航行的船隻,其保險費用也持續攀升。最新消息指出,保險報價的有效期限也面臨大幅縮減。全球最大保險經紀公司Marsh McLennan的數據顯示,由於核保人在日益不穩定的情勢下迅速重新評估風險,保險報價的有效期限已經縮短了一半,從原先的48小時縮短至僅有24小時。
新台幣升勢再起,成凱基金控26日法說會關注焦點。凱基人壽財務長林紹華表示,若單純就外匯曝險來估算,每升值1角的影響是17億元,但實際影響數不會那麼大,不過為因應新台幣波動性加大,除調高避險比率至55%,也會用傳統避險搭配替代避險。
根據外電報導,洛杉磯持續野火的保險損失恐再提高到25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之間,野火造成損失將打擊再保險公司。產險業者表示,再保險公司損失雖不小,但今年再保險費率定價尚不會改變。
保險業為因應接軌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2.0及IFRS 17「保險合約」新制,對此積極辦理增資及發債,以強化財務體質、提高清償能力應戰。據金管會統計,保險業2024年截至24日合計現增341.7億元、已發債規模達1867.9億元,合計籌資規模達2209.6億元。
多家壽險業在2022年啟動資產重分類實例歷歷在目,若考量美元債券與台股市價波動效果,應用學術理論於市場實務時,似乎就較能如人飲水地體會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間差異,就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ALM)而言,學理原則與利益關係間,如何延伸至市場實務值得玩味。
台灣生育率低、毛小孩成家庭要角,產險業即看好寵物險發展潛力,曾紛紛推出寵物險,不過,寵物險推出後,不但理賠率高,理賠爭議也不斷,之後各產險又陸續退出。根據保發中心、產險業統計,今年前三季保費衰退4成,理賠雖降,但理賠率仍高達90%。
自2022年起,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因應高通膨而快速升息,卻造成我國銀行與保險業長期合作關係的微妙變化。美國升息後,銀行紛紛端出高利率美元定存產品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導致保險業資金流失壓力大增,也使原本穩定的銀行保險通路(Bancassurance)逐漸轉為競爭關係。
台灣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兩大國際重要制度,屆時保險合約會計準則(IFRS17)以及保險清償能力標準(ICS)將同時上路。為合理反映保險業經營風險及提升國際競爭力,金管會參考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所訂之保險資本標準,制定台版新清償能力標準(TW-ICS)。ICS是適用「大型國際活躍性保險集團(IAIG)」之監理資本要求,希望台灣所有的壽險公司都按照國際大型保險集團的資本標準來接軌,這對保險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考驗。
2026年台灣將正式接軌保險合約會計準則IFRS 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金管會主委彭金隆6日出席「洞見保險趨勢,引領保障新主流」保險高峰會致詞時表示,IFRS 17/TW-ICS將在2026年如期實施,台灣壽險業由於時空背景因素,商品長期偏重儲蓄,但壽險具有多重功能,未來應該要更著重保障的部分。
隨著2026年台灣將正式接軌保險合約會計準則IFRS 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金管會主委彭金隆6日出席「洞見保險趨勢,引領保障新主流」保險高峰會致詞時表示,IFRS 17/TW-ICS將在2026年如期實施,台灣壽險業由於時空背景因素,商品長期偏重儲蓄,但壽險具有多重功能,未來應該要更著重保障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