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的搜尋結果,共417筆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10月房租指數再創新高,年增2.14%,年增率與上月大致持平,反映租金仍處於上漲趨勢未改變,但年增率有略為趨緩,不過家庭管理費用年增率仍達5.57%,水電燃氣年增3.76%,帶動居住類指數年增幅仍達2%。
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10月房租指數再創新高年增2.14%,年增率與上月大致持平,反映租金仍處於上漲趨勢未改變,但年增率有略為趨緩,不過家庭管理費用年增率仍達5.57%,水電燃氣年增3.76%,帶動居住類指數年增幅仍達2%。
根據最新實價揭露資料顯示,台北市又出現豪宅200萬俱樂部新成員,西華飯店的危老改建案「西華璞園」今年已經揭露三筆實價紀錄,最高價是高樓層的21樓,每坪成交單價達224.7萬元,總價高達2.4億元。
據最新實價揭露資料顯示,台北市又出現豪宅兩百萬俱樂部新成員,西華飯店的危老改建案「西華璞園」,今年已經揭露三筆實價紀錄,最高價是高樓層的21樓,每坪成交單價達224.7萬元,總價高達2.4億元。
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六都10月買賣移轉棟數約1萬6,989棟,年減13.5%、月增6%,是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其中台北市、台南市皆創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高雄市則是2016年來最低。今年全年度移轉恐怕陷入26萬棟保衛戰,不過近月市場交易狀況與移轉棟數都未再持續下探,頗有築底跡象,長期還是看政策是否放寬。
六都今年10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揭曉,分別為台北1758棟,月減1%、年減22%;新北4204棟,月增14.2%、年減3.6%;桃園3240棟,月減0.7%、年減11.4%;台中3766棟,月增4.6%,年減8.3%;台南1527棟,月增2.7%,年減33.2%;高雄2494棟,月增9.9%,年減16.2%,總計六都共16989棟,月增5.7%,年減13.5%。
去年央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與第七波管制過後,房貸市場呈現銀行的賣方市場,伴隨著利率調升與相關費用漲價,不過在新青安政策房貸不計入72-2的計算範圍後,不動產放款比例緩步下滑,根據第一線觀察,近期有銀行開始釋出額度,另外在壽險業也加入房貸市場後,房貸利率已經有較為穩定的跡象。
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今年前3季平均年增率剩下0.8%,對比2017年以來工程物價指數都在1.42~10.94%,今年年增率預估寫下9年來新低,反映過去推升房價的造價上揚因素已經消失。
根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4月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股市出現一波大跌,連帶影響民眾的資金財富與信心,據統計當時4、5月預售解約數量增加,4月解約280件,5月300件更寫下2023年7月預售解約即時揭露的新高,不過隨股市開始回升甚至寫下歷史新高,解約件數也逐漸穩定,8月又滑落到單月101件的水準。
信義房屋統計最新預售揭露數量,8月預售揭露量再探底,剩下2500餘件,寫下預售即時揭露以來的新低量,統計今年前8月平均單月揭露約3565件,較去年同期單月水準1.3萬件明顯量縮,顯示房市領頭羊的預售市場出現熄火,政策抑制下房市買氣回歸理性保守。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9月全國房地合一稅表現出明顯分歧走勢,年度的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稅收達399.6億元,年增37%,創歷年同期新高;不過今年逐月的個人房地合一稅多數呈現衰退,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則降至44.5億元,年減30%。
根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國平均房貸期數達319期,較前一季增加2期,等於平均貸款又多了兩個月,房貸期數再刷新紀錄,2023同期全國平均房貸期數還在300期以下,最新統計六都平均房貸期數皆超過26年,顯示30年房貸已逐漸取代20年房貸,成為市場第一主流。
根據統計,2025年第1季全國平均房貸期數達319期,較前一季增加2期,等於平均貸款又多了兩個月,房貸期數再刷新紀錄,2023同期全國平均房貸期數還在300期以下,最新統計六都平均房貸期數皆超過26年,顯示30年房貸已逐漸取代20年房貸,成為市場第一主流。
全台六都會區公布2025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為1萬6,075棟。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9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減3.5%,其中,僅台北市月增4.2%,其餘五大都會區均量縮,新北市月減2.6%,桃園市月減0.9%,台中市月減3.8%,台南市量縮5.4%,高雄市月減11.9%。
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9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6萬棟,年減幅度達30%且月減4%,反映7、8月房市淡季且買氣平淡,第三季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5.2萬棟,年減幅度也達3成,在政策引導下今年房市相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度降溫,由於新青安政策9月開放,後續效應還要觀察。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顯示,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2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房價大漲全台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則是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降至2025年第二季的31.5坪,16年間減少10坪,顯示隨房價與人口結構組成改變,台灣住宅市場正逐步走向「小宅化」。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顯示,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二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房價大漲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則是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降至2025年第二季的31.5坪,16年間減少10坪,顯示隨房價與人口結構組成改變,台灣住宅市場正逐步走向「小宅化」。
統計最新實價預售揭露資料顯示,今年7月預售揭露量跌到谷底,單月揭露量跌破三千件,寫下近55個月以來的新低量,過去的房價飆漲區域,雙北市以外的四都年減幅度都逾8成,反映民眾現階段對於購買預售屋停看聽,主要還是擔心未來房貸與價格是否鬆動。
央行理監事會未如預期鬆綁打房政策,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將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還是相對困難,但首購政策相對支持,自用當道格局不變,年底也是銀行自主實施屆滿1年,到時候政策方向會更清楚。
財政部最新公布統計,2025年8月全國房地合一稅收49.7億元,月減15%且年減幅度達3成,前八月全國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金額則為345億元,受到交易量衰退影響,前八月的房地合一稅收也年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