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健檢報告的搜尋結果,共103筆
兩性專家欣西亞,常在社群分享兩性議題,近來發文提醒所有人必須要定期健康檢查,在於原以為自己是「健康寶寶」,沒想到健檢報告出爐,居然有2項數據亮紅燈,讓她震驚表示:「讓我不可置信」。
前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案遭羈押禁見,上(9)月裁定7000萬元新台幣交保。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則表示,柯回家近兩個月,常常感嘆這一年AI進步太多、不加緊學習不行。陳也分享,柯每天就像準備聯考般的學生讀書到半夜,更說要寫幾本書。除擔憂柯的身體狀況外,陳佩琪也感嘆,「我們活在一個悲慘世界裡」。
富邦期貨在2025年《工商時報數位金融獎》表現亮眼,一舉奪得三項殊榮,包括「數位服務獎」金質獎、「數位資訊安全獎-安全組」金質獎,及「數位公平待客獎」優質獎,充分展現其在數位創新、資安治理與客戶服務多面向的深耕成果。
退休長照缺口,你補足了嗎?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2025「國民身心健康暨保險需求調查」發現,僅17.7%國人有規劃失能長照險,顯見「生活費、醫療費、長照費」退休三大帳戶,長照最常被忽略。為提升國人長照風險防禦力,「台灣人壽12強護溢生長期照顧定期健康保險」註(簡稱「12強護溢生」)全新上市,以「省證、延領、雙重領」三大特色,助攻民眾預備穩定長照金流。
雄聯智能生醫是一家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醫療科技新創,由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技術團隊共同創立,專注於AI醫療軟體(SaMD)開發與臨床應用。公司以「資料驅動預防醫學」為願景,致力透過AI技術提升臨床診斷效率、減輕醫療人力負擔,讓疾病能更早被發現、及早被預防。
人體器官都有保固期,肺、腦最為短暫,腎臟約50歲就開始脫離保固,這時做好保養相當重要。醫師洪永祥指出,一位55歲女性每年健檢報告結果都是藍字,但過了50歲後,數值都開始逐漸「翻紅」,最後連腎功能都出現紅字,猶如70、80歲的腎臟,在戒除不良飲食、不再熬夜並多喝水後,腎功能就逐漸回升。洪永祥指出,不同器官的保固時間也不同,因此到了對應年紀,就應該做好身體保養,避免器官加速老化。
妳也有這種困擾嗎?日常生活注重健康,健檢報告也沒紅字,身上明明沒病,但另一半一旦放假或是退休在家,一看到他,健康就拉警報,食慾不振、耳鳴、頭暈甚至行動變遲緩等不爽利樣樣來,停!不要再檢討自己!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證實,這是真正存在的一種病,就叫「丈夫在家壓力症候群」,妳/你中招了嗎?快來看看這病怎麼解!
保健食品除了不能無限制的吃,也要清楚了解自身情況再食用,否則會引起健康危害。醫師柳朋馳指出,一位女性健檢後發現自己有貧血問題,沒做進一步檢查就開始補充鐵劑,導致大量鐵劑沉積在胰臟,急性發炎掛急診。柳朋馳表示,過量的鐵劑除了傷害胰臟外,還會影響肝與肺,進而導致糖尿病、肺部纖維化。
不少愛美人士注重頭髮保養,還會透過飲食來養髮,但若吃錯恐得不償失。營養師趙函穎分享案例指出,一位48歲婦人月花萬元養髮,其中會吃高糖分的黑芝麻糊、喝蜂蜜水,結果不僅白髮開始冒出,48公斤的她還罹患中度脂肪肝,三酸甘油脂更是高達250 mg/dL,經調整改喝豆漿燕麥飲後半年,頭髮、身體狀況都有所改善。
很多人早上愛吃白粥搭配醬菜,清爽又暖胃。不過,營養師李杏瑜分享,有一對70多歲婦人體檢,被發現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脂肪肝,詢問之後發現,婦人每天早上必喝白粥,卻沒有搭配蛋白質食物,加上很少運動,久而久之,血糖自然飆高,多種疾病也跟著報到。
健檢報告沒紅字,不代表一定健康。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檢查數據往往是落後指標,當異常數值出現時,身體可能已經承受多年的負擔,提醒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數字漂亮,還要醒來時精神飽滿、用餐後不嗜睡、遇壓力能調整,與身體能輕盈活動,這些感受才是真實的健康。
別輕忽蛋白尿的警訊。腎臟內科醫師劉崇德表示,一名65歲女子,健檢發現有蛋白尿未就醫,隔年再檢查,顯示腎功能異常,確診為免疫疾病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血管炎,這種疾病初期無明顯症狀,蛋白尿常是最早出現的異常指標,女子治療期間一度因肺出血、呼吸衰竭命危,經搶救後,才保住性命。
AI浪潮席捲全球,富邦金(2881)攜手微軟,領先推動全台金融業首場AI代理人員工競賽「Copilot Studio 黑客松」,鼓勵非IT背景同仁打造具備自動化能力的AI應用,掀起企業數位轉型新篇章。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指出,藉此競賽希望激勵同仁運用進階AI工具,實現更高的效率和生產力,未來也將持續擴大應用場景,深化員工培訓與跨部門合作。
很多人吃完飯就想睡,而且很快又會餓,但糖化血色素卻正常,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元凶可能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糖震盪,血糖震盪會產生自由基,引發體內發炎、加速老化,還會累壞胰臟,若想改善建議採碳水循環飲食法,每周1、2天採低碳飲食,幫助身體消耗多餘的糖分。
許多人以為健康食物就不會影響血糖,但醫師李思賢分享案例指出,一名糖尿病患者雖戒掉牛奶、減少澱粉,按時服藥,血糖仍高達10.8%,追查後發現,病患以為玉米是蔬菜,每天大量攝取才導致控糖不佳。李思賢提醒,即使是原型健康食物,但若屬高碳水類,也得適量攝取,避免血糖失控。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失衡,肝膽腸胃問題逐漸成為全民隱憂。從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到脂肪肝、膽結石,甚至大腸息肉與幽門桿菌感染,無一不是門診常見的求診主訴。面對這些繁雜症狀,該如何分辨輕重緩急?何時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健康聊天室》邀請蘆洲上禾聯合診所院長陳品錚院長為民眾解惑。許多民眾對「肝膽腸胃科」與「家醫科」的分工仍感模糊。陳品錚院長強調,肝膽腸胃科屬於內科專科之一,當健檢報告顯示肝指數異常、膽囊息肉、腸胃不適等問題時,就該來到肝膽腸胃科做深入檢查與診斷。
前經濟部長郭智輝證實,自己在健檢時發現肝臟異常,消息曝光後引發各界揣測。他透露,25日已前往台大醫院接受正子斷層造影檢查,強調只是需要時間調養身體,「休息三個月就好」,語氣淡然。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昨(22日)發文還原發病過程,坦言一開始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一度尋求身心科協助,雖然情緒方面略為改善,不過體力卻是每況愈下,直到再次檢查後,才知道是罹患血癌。歷經5年抗癌成功的唐玲,藉著過來人經驗強調「情緒真的會影響身體」。
62歲女星章小蕙過去有「香港第一拜金女」稱號,但近年積極經營小紅書,分享保養、美容的方法,現已被粉絲封為人間富貴花、帶貨女王。章小蕙日前遠赴德國體驗皮膚療養的過程,並揭露自己的皮膚健檢報告,超狂狀態令網友相當驚訝。
健檢報告空腹血糖數值沒變紅,就和糖尿病無關?營養師劉雅惠指出,即使檢驗數值沒異常,但若經常出現吃飽就想睡、很快又餓、怎麼睡都累等5徵兆,就要留意可能離糖尿病不遠了,外食多、動得又少的生活型態,讓年輕人陷入血糖危機,糖尿病早已非長輩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