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催貨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南韓晶片大廠SK海力士3日宣布,導入ASML最新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微影設備用於量產,成為全球首家在記憶體晶片生產中採用該設備的公司,進度超前主要競爭對手三星。
南韓晶片大廠SK海力士3日宣布,導入ASML最新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微影設備用於量產,成為全球首家在記憶體晶片生產中採用該設備的公司,進度超前主要競爭對手三星。
上週五(5月2日)台幣兌換美元暴衝飆升9.53角,升幅達3.07%,升幅之高猛讓許多持美金者結舌,當日台幣同時創下央行1989年以來單日升值金額與幅度最高紀錄。許多財經專家認為近期台幣升值是熱錢湧進台股,上週五台幣的急升也促使台積電股價上漲42元、漲幅達4.62%,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立法院最新版的立院專供紀念酒,瓶頭以手工水晶梅花描金配件設計,令人驚豔,由於該款紀念酒除公務禮儀餽贈及款宴使用外,另提供每年每位委員30箱(每箱6瓶)額度購買,先前曝光時就已經吸引不少民眾向立委表達「代訂」。由於首批1200瓶新款紀念節特別於中秋節前正式推出,後續原定在10月份起將陸續量產,但如今傳出因為酒瓶塞「難產」延後交貨,因此有立委接到「催貨電話」。
隨著美東碼頭工人勞資談判即將掀牌,罷工可能性急升先嚇退貨主,趕著出貨的貨主紛紛改走美西,不急的客戶則觀望暫不出貨,多家航商12日決定祭出「催貨價」,一舉跌破5,000美元防線,希望催出貨量,為即將到來大陸十一黃金周的船班填艙囤貨。
隨著勞資談判即將掀牌,罷工疑慮急升先嚇退貨主,趕著出貨的貨主紛紛改走美西,不急的客戶則觀望暫不出貨,多家航商今(12)日決定祭出「催貨價」,一舉跌破5,000美元防線,希望催出貨量,為即將到來大陸十一黃金周的船班填艙囤貨。
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失守3,000點關卡,30日續跌4.33%、收2,963.38點,回落至5月底的水準。除了美西線有撐、小漲3.11%,歐洲、地中海、美東航線持續下修11.91%、9.73%、1.25%。貨代業者稱,在運力供過於求之際,航商祭出優惠價、配比價等搶貨,市場行情混亂,實際成交價低於SCFI牌價,基本上本周美國線運價算守住或小跌。
國造潛艦海鯤號正在進行泊港測試,原定今年4月底前完成,如今5月已過將近1周,卻仍未測試完畢;據了解,泊港測試尚未完成,原因在於先前潛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曾向美商L3 Harris公司催貨的光電潛望鏡,至今仍未抵台。不過消息人士透露,這批潛望鏡抵台日期已經不遠,明年底會如期交艦。
國安會諮詢委員、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16日才剛請辭,一份他署名並寫給美國廠商嚴詞催貨的密件,卻在19日因不明原因遭到外洩。名嘴歷史哥李易修質疑,這封信連署名處的黃「Huang」都拼錯成「Haung」,文法、拼音存在大量錯誤,疑似為保住前途製造假信展現認真。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署名寫給美國廠商嚴詞催貨的信件,於19日因不明原因遭到外洩。前立委郭正亮認為,賴清德用顧立雄當國防部長,政治上意味著顧立雄要來監督這件事。郭直言,賴清德有潔癖,以後對潛艦國造會有更嚴格的介入過程。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署名寫給美國廠商嚴詞催貨的信件,於19日因不明原因遭到外洩。資深媒體人謝寒冰指出,這封信在說,為什麼到現在桅桿沒來?都是廠商的錯,黃曙光是正人君子,為了潛艦案勞心勞力。謝寒冰呼籲黃曙光,把阻撓潛艦國造的人全部公開,「這是你的責任!」
國安會諮詢委員、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表示,因為身心俱疲請辭;媒體爆料稱,有一封黃曙光寫給美商L3 Harris公司副總裁史泰克利催貨信函,抱怨說因為貴公司沒辦法在2024年1月準時交付「潛望鏡」,將會導致我國艦國造驗收測試延期,進而影響我方和外部供應商的合約糾紛。針對黃曙光離職後,不斷有新聞出來,媒體人吳子嘉認為,目前黃曙光的動作,可能是在爭取準總統賴清德關愛的眼神,他跟老東家蔡英文也許發生了嫌隙。
國防、外交密件近日接連傳出外洩情事!國安會諮詢委員、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16日才剛請辭,一份他署名並寫給美國廠商嚴詞催貨的密件,卻在19日因不明原因遭到外洩。
國安會諮詢委員、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16日才剛請辭,今天就傳出潛艦國造專案辦公室機密信函遭外洩,雖內容僅是黃曙光向美商嚴詞催貨,但機密信函外流一事,顯示保密環節出現漏洞,軍方未來恐得更加謹慎。
受惠軍機業務增加的激勵,兩大軍工股-漢翔(2634)、亞航(2630)2023年合併營收將創歷史新高,並看好2024年航太業營運前景。其中,漢翔除持續爭取國際民機大廠飛機結構件外,空軍2024年將委由漢翔承製18架新式高教機-勇鷹號,將創下勇鷹號交機年度最高量紀錄。
環球晶(6488)今早股價突破600元整數大關,創今年以來新高價。法人預期半導體需求將在明年出現反彈,而環球晶明年第一季銷售額將觸底,並自第二季營收將開始喜迎復甦,帶動其明年營收呈現溫和成長態勢,隨後在2025年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