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傷病給付的搜尋結果,共41筆
農業部預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試辦辦法」修正條文,提高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就醫津貼給付水準。農業部以近年實際給付案件試算,農民每月繳交保費不變的情況下,可提高就醫津貼給付保障,調整後,就醫津貼門診費用每日發給50元提高為100元,住院額度由每日900元提高為1200元。
農保職災就醫津貼大調價!農業部於14日預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試辦辦法」第22條修正條文,提高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就醫津貼給付水準,在農民繳交保險費不變的前提下,因實際從事農業工作遭遇職業傷病無法工作時,除可申請傷病給付,一併核給該期間的就醫津貼;若遇有住院事實者,每日發給金額自900元提高為1,200元,提高逾30%,若無住院的情形則每日發給金額自50元提高至100元,則倍數幾付。
農業部於今(14)日預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試辦辦法」,將提高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就醫津貼給付水準,農業部說明,在農民繳交保險費不變的前提下,因實際從事農業工作遭遇職業傷病無法工作時,除可申請傷病給付,一併核給該期間的就醫津貼;若遇有住院事實者,每日發給金額自900元提高為1,200元,若無住院的情形則每日發給金額自50元提高至100元。
馬太鞍堰塞湖潰堤近日潰堤,釀成花蓮蓮光復鄉重大災害,造成多人死傷,勞動部表示,待行政院公告災區後,勞保局將依災害防救法規定,主動比對災民清冊,農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勞工保險及就業保險被保險人,災後6個月內皆免負擔保險費。
勞工朋友若在職場上不幸發生職業災害,伴隨而來的醫療及經濟壓力,對個人及家庭生活都會造成影響,勞保局表示,勞工朋友如遭遇職業災害,於醫療期間與雇主終止勞動契約,可以在原發生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退保之日起5年內,辦理繼續參加勞工保險至符合請領老年給付之日止。
丹娜絲颱風7月上旬重創嘉義、台南,至今災區仍未完全復原,但近日卻接連傳出有民眾、志工或委託修繕時未依照職安法規範,導致多名民眾墜落受傷甚至死亡,颱風至今逾2周,勞動部職安署近日規劃成立服務站,擬補助災區安全設施設備,提供作業諮詢,減少職業安全災害。
桃園市職業災害保險投保公司共有7萬5992家,投保人數106萬4073人,去年職業災害保險給付類型以傷病給付為主,占94.8%,行業別以製造業最多、約近3成,而失能給付減幅高達38.6%最多,勞檢處持續推動職業安全宣導,希望降低勞工傷亡。
勞工保險是針對實際從事勞動工作的在職勞工所設計的社會保險制度,不過,勞工職涯中難免面臨轉職、離職或暫時離開職場的情況,對此勞保局說明,為確保保險權益不中斷,《勞工保險條例》設有多項可「繼續加保」之規定,若面臨應徵召服兵役、育嬰留職停薪等狀況,仍可持續投保,而續保期間的投保薪資以離開職場時的投保薪資為準,投保單位不得申報調整投保薪資,呼籲勞工朋友掌握自身權益維護保障。
總統賴清德今(20)日於發表執政周年談話,而其中三大挑戰「氣候變遷」、「健康促進」、「社會韌性」,農業部過去也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建立智慧韌性與永續安心農業,公私協力推動農業淨零,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民收益,促進農業升級轉型,全方位打造韌性農業。
隨著工作型態改變,固定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大幅增加,愈來愈多的勞工朋友出現手臂與肩頸疾病,醫師提醒勞工朋友若懷疑肌肉骨骼疼痛與工作有關,應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評估建議。
有些人現在已經58、59歲要退休,投保薪資還是最低的3萬元,如果這時才打算加入職業工會,也很難將拉高到4.58萬元,達人建議,最遲要從50歲開始,逐年調高投保薪資,除了老年年金之外,由於人過中年較易罹病,調高後的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等,還有父母過世可領的家屬死亡給付,也才能跟著增加。
人有旦夕禍福,若不慎在工作中發生職業傷病不能工作還入住醫院,不僅可以請領職災傷病給付,還可以申請住院照護補助;勞工保險局表示,被保險人依法請領職災傷病給付期間有住院治療,且經醫師診斷住院期間需人照護,可於請領職災傷病給付時,於申請書勾選住院照護補助欄位一併提出申請。
41歲男街友阿國(化名)因癲癇發作送醫,出院後原本住長照中心,經社工媒合與愛心房東以月租金4700元租屋,他因名下無存款,領有重度身心障礙,行動不便而無法工作,雖月領身障補助5437元及慈濟補助2000元,扣除每月房租僅剩2737元,因已無法維持生活,所以請求父親阿華(化名)按月給付11282元,直到他死亡日止。
《財政收支劃分法》20日三讀通過,一口氣將釋出3753億元的財源給地方政府運用,其中農業部初估影響金額約為250億元,將影響農民相關福利補助的預算支出;農業部坦言,《財劃法》修正後對農民福利部分衝擊很大,其中對農保的影響甚鉅,未來不排除調整政策規畫或是修法因應。
勞工朋友若在職場上不幸發生職業災害,伴隨而來的醫療及經濟壓力,對個人及家庭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勞保局表示,勞工朋友如果遭遇職業災害,於醫療期間與雇主終止勞動契約,可以在原發生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退保之日起5年內,辦理繼續參加勞工保險至符合請領老年給付之日止。保險效力從續保申請書送達勞保局或郵寄翌日起算,繼續加保期間投保薪資,以被保險人原發生職業災害而離職退保當時勞工保險投保薪資為準。
勞工若在職場上不幸發生職業災害,伴隨而來的醫療及經濟壓力,對個人及家庭生活都會造成影響。勞動部勞保局表示,勞工朋友如遭遇職業災害,於醫療期間與雇主終止勞動契約,可以在原發生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退保日起五年內,辦理繼續參加勞工保險至符合請領老年給付日止。保險效力從續保申請書送達勞保局或郵寄翌日起算,繼續加保期間投保薪資,以被保險人原發生職業災害而離職退保當時勞工保險投保薪資為準。
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通過勞動部審查認可為「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9月25日掛牌運作後,有1名空服務員因腳踝扭傷,經常請假讓主管質疑「只是扭傷要拖那麼久嗎?」空服員飽受壓力來求診,職業醫學科醫師施蒨蒨做理學檢查和看了X光片,建議做關節鏡檢查後,診斷為脛腓骨關節韌帶完全斷裂,將診斷證明書交給航空公司,讓空服員調地勤並獲傷病給付。
農民只要參加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從農期間發生職業傷病,可依情況享有4項現金給付,其中以領取傷病給付為最大宗。為了增進農民遭遇職業災害、不能工作期間的經濟生活保障,今年9月1日起,在不調高農民繳交保險費的前提下,調高傷病給付的給付金額,相當於每案申請金額可增加8160元。
46歲的林先生為養豬戶,20多年來每天調製飼料、餵食豬隻、清理豬圈,全年365天全年無休;不料,2年前因雙手手指麻木合併疼痛,騎機車或長時間固定不動時更為嚴重,被診斷為雙側重度腕隧道症候群,經手術治療症狀改善,還在醫師協助下,確定是「職業病」而非「職業傷害」,成功請領到農業職業病傷病給付。
2025年超高齡時代來臨,樂齡族群的隱形殺手「失智症」也悄然而至,中高齡時期如頻繁出現記憶力減退的身體徵狀,可不只是一句「該吃點銀杏」的玩笑話後,就可以忽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