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儲能市場的搜尋結果,共203筆
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突破與儲能需求爆發,鋰電產業成為市場熱點。國金證券公布報告指出,2025年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驅動資本支出加速,再加上近年供給側改革與產能收斂,以及儲能景氣超預期使行業供需格局或開始反轉,鋰電產業鏈有望在這一輪浪潮中價值重估。
日立能源作為全球電氣化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已連續五年參與台灣國際能源週,通過電力電子、潔淨能源解決方案、數位化與服務三大核心板塊,展出涵蓋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儲能及數位化等領域的解決方案,詮釋日立能源如何與客戶及合作夥伴攜手合作,以創新技術之力推動電網系統邁向更安全、更可靠、更永續的方向演進。
來穎(7816)今年在儲能案場出貨認列營收帶動下,營收獲利明顯成長,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2.4元,下半年營運可望持穩。明年日本儲能案場開始出貨,加上消費性電池拉貨回升,2026年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成長。
長庚國際能源營運報喜,今年日本市場接獲三年6,000套、逾2億元訂單。董事長王貴雲指出,因應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需求增長,公司在桃園觀音建置新廠,預計2026年底完工投產,屆時總產能將達2.45GW。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29日登場,亞力(1514)全新系列太陽光電變流器、大電流直流快充充電樁、表後儲能系統等三大綠能產品令人眼睛一亮,展現亞力綠能系統貼近市場脈動,策略靈活,統合企業資源,快速搶占國內能源轉型綠能新商機。
成立於2022年的東電綠能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電力系統與再生能源整合,提供從案場評估、規劃設計、系統建置到維運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能依據不同需求量身打造戶用、工業用及併網型儲能系統,提升電能使用效率與電網穩定性。
國內儲能龍頭震江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參加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攤位號碼I0116。今年展出焦點鎖定業界矚目的非洲幾內亞12MW儲能系統案,這不僅是國內廠商迄今最遙遠的海外實績,更是目前以創新的「分散式智能EMS能源管理系統」開創儲能技術新格局。
聯合再生能源近日迎來新人事,由外資經歷豐富的張為策接任執行長,國家智庫培養的姜暭先出任事業總經理,兩人由董事長洪傳憲領導,展現聯合再生「新三本柱」氣象,未來張、姜兩人大體採「海外」、「本土」來分工。公司未來發展,首先是受惠美國總統川普「去中化」政策,海外銷售比重將提升到6成,國內銷售則設定4成。本地發展未來將鎖定屋頂型太陽光電,並積極進軍表後儲能市場。
聯合再生(3576)新任執行長張為策和事業群總經理姜暭先首度露面,分享未來營運策略。張為策表示,美國去中化給台灣太陽能業者帶來機會,公司正積極拓展美國電池市場,明年海外銷售比重上看6成。並將積極參與儲能投資、增加案場持有數等,2026年營運有望重返成長。
繼電器領導廠商松川精密(7788)16日以每股95元掛牌上市,早盤股價一度衝高至127.5元,終場收在112元,上漲17元,漲幅17.89%,展現強勁蜜月行情。
台塑新智能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成功開發鋰電池乾式電極技術,展現國內新能源技術在材料與製程上的重大突破。此次成果讓雙方正式建立乾式電極製程能力,推動電池關鍵技術國產化,強化台灣新能源領域的研發能量與產業自主性,為未來儲能及電動車市場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繼電器廠松川精密(7788)轉型成果顯現,2025年新能源相關產品銷售佔比已達59%,受惠於儲能與新能源穩定成長,且AI伺服器高電壓大電流需求湧現,松川精密董事長王傳世表示,明年營收會有雙位數成長,預估毛利率也會比今年好,今天掛牌首日股價上漲近35%。
鋰鐵電池模組廠長園科(8038)9月合併營收6,937萬元,年成長176%,第三季合併營收2.1億元,季增29%、年增達311%,寫下單季歷史高點,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4.11億元,年成長高達373%。公司看好UPS鋰鐵電池與BMS電池管理系統,在半導體、AI、HBM等產業應用的成長性,第四季營運展望穩健。
受惠全球能源轉型趨勢,海內外儲能市場需求超乎預期,大陸儲能電池廠迎來一波強勁的訂單潮。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一線大廠產能利用率逼近9成,部分廠商訂單已排到2026年,產線全面滿載。但市場一片榮景之際,大陸政府公布的政策目標相對保守,引發市場對這波熱潮能否持續的擔憂。
士電(1503)幾乎每月都獲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配電及電力級變壓器訂單,年增逾10%,帶動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年增5.89%至245.94億元,部分訂單能見度看到2028年。市場預期,2025年每季營運都優於2024年同期,全年營收及獲利有望挑戰新高。
大陸鋰電龍頭寧德時代A股25日盤中漲超5%,H股漲超4%,均創歷史新高,據統計,寧德時代總市值突破人民幣(下同)1.84兆元,超越貴州茅台1.80兆元的總市值。
群益證(6005)為提供國內外機構投資人掌握指標性企業發展趨勢,23日與群益投顧舉辦「2025年第四季投資論壇」,聚焦全球總經態勢與AI科技相關產業發展趨勢,吸引眾多法人、機構投資人與產業關注者熱烈參與。
金聯成資源科技(7865)成立18年,專業從事廢鉛酸電池回收,生產再生鉛供應下游精煉加工廠,金聯成公司訂於10月2日以每股45元登錄興櫃交易,循環經濟類股再添新尖兵,主辦、協辦券商分別為福邦證券、中信證券,金聯成113年營收3.53億元,淨利4,218萬元,EPS 2.76元,配發1元現金股利。
台灣大(3045)宣布,MyCharge充電版圖進一步擴展至全台縣市,預計2025年底將涵蓋超過100座據點、550支充電樁。「台灣大動力服務」作為Taiwan Mobility生態圈的核心引擎,啟動五大智慧移動戰略,包括串聯格上充電資源、擴大LINE GO策略聯盟、取得Tesla Powerwall安裝認證進軍家庭儲能市場、USPACE加速海外拓展,以及加碼投資WeMo持續推動共享交通。
台灣大射五箭,23日宣布由子公司「台灣大動力服務」扮演主導引擎,啟動五大智慧移動戰略,擴大布局動力服務產業鏈,並將充電+共享+停車等台灣模式,推廣至東南亞市場,並期許未來在亞太區域智慧交通科技占有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