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克沙奇的搜尋結果,共122筆
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大的女嬰,住院長達3周。今年累計18例重症,其中8例死亡,創下6年來最高。另考量流感疫情仍在流行,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宣布,延長擴大使用公費抗病毒藥物至11月15日,並於11月1日開放50歲以上民眾打公費流感疫苗。
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大的女嬰,住院長達三周。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8例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且都是感染「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創下6年來同期最高。
腸病毒重症新生兒再+1!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病例,為南部一名出生4天男嬰,出生時呼吸急促、活動力差,出生第4天出現發燒、肌抽躍、嘔吐、食慾不佳、腦炎等症狀,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重症、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累計14例重症、7例死亡,均染伊科病毒11型。
又是新生兒腸病毒!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病例,一名出生僅七天的北部男嬰,出生即黃疸、茶色尿,住進加護病房隔日即死亡,出生前媽媽有發燒症狀;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6例,含8例死亡,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她預測十月上旬,國內健保及門診人次每週會超過一萬一千人次,將正式進入流行期,因此提醒家長、校園注意腸病毒防疫措施。
本周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5天、10天的男嬰,均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5例重症病例,其中7例死亡,創近6年最高,點名桃園、台東,兩縣市已拉警報,雙雙快達流行閾值邊緣,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有賴校園防疫。
本周就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面臨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不到滿月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第五天、第十天的中部男嬰,且均是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需觀察兩周。
今年腸病毒集中發生在新生嬰兒,迄今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數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一波新生兒腸病毒流行,約6月中達到最高點,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後到8月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也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
腸病毒連續三周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上周就診人次增至6772人,升幅超過一成,其中新增一例,七年來首現的急性肢體無力麻痺症狀,一名四歲女童走路變慢,無法蹲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因北部升溫較南部慢,預期接下來重症個案會陸續在北部出現,並特別點名北北基宜桃竹苗等共七縣市,要特別注意。
疾管署公布,國內腸病毒疫情連續三周上升,新增一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個案,為中部四歲女童,5月下旬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雙腿痠痛、走路變慢、頭痛、無法正常蹲下等症狀,第四度就醫時住院,為國內7年來首見發生伊科病毒11型併急性下肢無力案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預估,現在開始至7月底均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請家長和照顧新生兒的醫療機構要提高警戒。
腸病毒重症創下六年來最嚴重!疾管署公布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6009人次,呈現升高,並新增2例死亡,1例重症個案,死亡的兩嬰兒為新生兒均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另一名重症為南部新生男嬰,於出生後第3天出現發燒及呼吸窘迫情形,目前仍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
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並釀3死,當中有4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而屏東縣占2例、其中1例死亡,為此,屏東衛生局呼籲,伊科病毒11型為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型別之一,且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請家長隨時留意幼兒健康狀況,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盡速就醫。
又是伊科11型!腸病毒逐漸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均為南部出生未滿一周的新生兒,分別為出生6天的女嬰及出生3天的男嬰,都在五月下旬發病,都檢出為伊科病毒11型檢驗陽性,目前都還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防疫主任李佳琳表示,今年已經六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三例死亡,伊科11型,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
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從清明連假後連續4周緩升,上周共3762人次就診,較前一周增7.8%,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特別反常,過去都在四月底開始流行,六月到達高峰,今年卻仍處低點,距離流行期11000人次尚有一段距離,可能和史上第三低溫的春季有關,評估今年六月才會流行,九月到達高峰。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全台至今已累計4例重症病例,彰化縣雖無重症病例仍超前布署,今(16)日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希望落實一旦出現病例即通報,有重症前兆立即轉送縣內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全方位提升校園防疫準備,縣長王惠美呼籲,預防腸病毒首重「勤洗手」,若生病就不要上學,避免傳染擴大。
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腸病毒第3起死亡案例,為南部1歲多男童,發病6天即不治,確診型別為克沙奇B5病毒。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國內上一例因克沙奇B5喪命的新生兒死亡個案發生在2015年6月,這是國內時隔10年再現死亡病例,羅一鈞憂心,今年腸病毒還未流行,已累計4例重症,含3例死亡,重症數為5年同期新高,今年夏天恐怕各型別一起大流行。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今天(2日)再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3起死亡案例,為南部1歲多男童,發病6天即不治,確診為克沙奇B5型別,也是時隔10年再次有感染克沙奇B5型奪命。今年累計4例重症含3例死亡,重症數為5年同期新高,死亡分別為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1例克沙奇B5型。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今年累計3例重症含2例死亡,全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均為出生未滿一個月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國內育齡婦女體內多無伊科病毒抗體,今年恐怕會大流行,該型別容易造成新生兒重症死亡,家長得提高警覺。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然而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一起未滿一個月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已近期以來第2起死亡病例,今年至今累計3重症,其中2例死亡,皆是伊科病毒11型。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11型已經很少出現,近期卻陸續出現死亡個案,台大實驗室近期研究發現,與孕產婦體內已多無該病毒抗體有關,這是嚴重警訊,伊科病毒11型多侵襲嬰幼兒,且容易重症器官衰竭死亡,家屬一定要多注意避免親密接觸。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死亡,為北部一名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今年共累計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2例死亡,均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
開學1個多月,腸病毒傳播風險上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截至3月14日台南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7423人次,遠高於去年同期3000人次,台南目前尚無腸病毒重症病例,但全國已通報確診2例,分別為伊科病毒2型與伊科病毒11型,衛生局呼籲,5歲以下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長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