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搜尋結果,共65

  • 被忽略的「超級食物」醫:想長壽必吃菇 每周2碗最讚

    被忽略的「超級食物」醫:想長壽必吃菇 每周2碗最讚

    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長壽,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菇類是一種被忽略的超級食物,富含多醣體、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素,研究顯示,長期食用菇類,具有幫助對抗發炎、穩定血糖、調節免疫、保護腦部與活化長壽基因等功效,建議每周吃2碗煮熟的菇,是最簡單又划算的健康投資。

  • 狂犬病襲太平案例增! 議員籲:成立人畜共通防疫平台

    狂犬病襲太平案例增! 議員籲:成立人畜共通防疫平台

    台中市太平區今年7月新增3例鼬獾狂犬病,引起在地居民擔憂,民進黨議員張玉嬿3日表示,狂犬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但台中市衛生局卻無遭咬傷或預防相關指引訊息,除要求改善加強宣導外,也建議跨局處成立台中市人畜共通聯防平台,盼以防堵疫情。對此,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回應,將研議討論。

  • 乳鐵蛋白 vs. 乳清蛋白系出同門 健康益處不一般

    乳鐵蛋白 vs. 乳清蛋白系出同門 健康益處不一般

    東北季風起,日夜溫差大,流感、新冠疫情又開始蠢蠢欲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是預防生病的重要對策之一。然而現代人因生活型態轉變,常依賴外食或外賣,營養不均衡,部分民眾選擇以保健食品補充健康缺口,卻因資訊不對等,擔心選錯品類。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系出同門的乳鐵蛋白與乳清蛋白,一字之差,讓消費者分不清該買那款。

  • 117歲人瑞腸道菌超年輕 醫列10點要求 想長壽先做到

    117歲人瑞腸道菌超年輕 醫列10點要求 想長壽先做到

    西班牙人瑞布拉尼亞斯(Maria Branyas Morera)以117歲高齡逝世,生前曾對醫師表示希望自己的身體能被研究,幫助更多人延長健康壽命。在最新公布的研究中,科學家深入分析她的腸道菌群,布拉尼亞斯的腸道菌群不輸年輕人,顯示良好的腸道菌群與長壽的關係密不可分。醫師王姿允建議,若想長壽可以先把腸道菌變年輕,日常有10件事可以執行,包括定期吃發酵食品、補充益生菌、優先選擇植物來源的食物、保持腸道通暢等。

  • 28歲女臉色1徵兆 醫看不妙:血糖失控、腎臟壞掉

    28歲女臉色1徵兆 醫看不妙:血糖失控、腎臟壞掉

    不要自恃年輕。腎臟科醫師林正浩分享有一位從事大夜的28歲女子,日前因雙腿水腫與泡泡尿就醫,他一看女子臉色灰黑直覺不妙,安排檢查證實女子罹患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這類早發型糖尿病患者,較中老年患者腎功能衰退速度更快,平均提早8至10年就必須洗腎。

  • 《興櫃股》安特羅川崎氏症輔助診斷軟體精確度9成 拚2026年底取證上市

    安特羅生技(6564)今(25)日宣布,其研發的貝可安(PEKAN)川崎氏症風險分析軟體已於台灣兩大醫學中心完成臨床性能研究,結果顯示該軟體精確率達90.9%,充分展現模型效能的穩定性與廣泛適用性。安特羅強調,未來將積極推動法規認證,已規劃依據《醫療器材法》第二類醫療器材規範申請TFDA註冊,目標2026年底前上市。

  • 颱風侵襲中南部 罕見啟動「北血南送」數千袋救急

    颱風侵襲中南部 罕見啟動「北血南送」數千袋救急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近期颱風接連重創台灣中南部,血液庫存告急,因此啟動「北血南送」,由台北、新竹捐血中心調撥數千袋血液給台中、高雄捐血中心。台北捐血中心主任林敏昌表示,全台每日血液需求量約6600袋,相當驚人,但捐血作業是「靠天吃飯」,和天氣、假期等因素密切相關,呼籲民眾踴躍挽袖捐血。

  • 乳清蛋白vs乳鐵蛋白 功效來源大不同

    乳清蛋白vs乳鐵蛋白 功效來源大不同

    牛奶中蘊含多種珍貴蛋白質,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乳清蛋白與乳鐵蛋白。雖然同樣來自牛奶,卻在營養價值、應用方式與適用族群上大不相同。如何聰明選擇,成為消費者的共同關心。常令消費者在選購時產生疑惑。

  • 遠離妊娠蕁麻疹 飲食、體重需留神

    遠離妊娠蕁麻疹 飲食、體重需留神

     「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簡稱為妊娠蕁麻疹,是一種懷孕期間發生的皮膚疾病,雖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但發作時會感到膚癢難耐,搔抓過度可能會破皮、發炎,甚至留下色素沉澱。中醫師提醒,想避免妊娠蕁麻疹,應控制體重、注意飲食、洗澡時勿用太熱的水,並穿著寬鬆棉質衣服。

  • 8歲童染噬肉菌 發病2天休克

    8歲童染噬肉菌 發病2天休克

     國內1名8、9歲的學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症狀,2天後血壓下降,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全身還起了疹子,原來他感染的是A型鏈球菌,俗稱「噬肉菌」、「食人菌」。感染科專家提醒,輕度A型鏈球菌的表現是發燒、喉嚨痛、出疹等,嚴重則會休克、死亡。近期社區已在流行,若觀察到小朋友活動力下降、血壓變化,就應趕緊就醫。

  • 8歲童染「噬肉菌」休克 醫示警:已在社區流行

    8歲童染「噬肉菌」休克 醫示警:已在社區流行

    國內1名8、9歲的學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症狀,2天後血壓下降,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全身還起了疹子,原來他感染的是A型鏈球菌,俗稱「噬肉菌」、「食人菌」。感染科專家提醒,輕度A型鏈球菌的表現是發燒、喉嚨痛、出疹等,嚴重則會休克、死亡。近期1個門診就能看見2~3個猩紅熱患者,近期又有1例休克個案,顯示這在社區中已在流行。若觀察到小朋友活動力下降、血壓變化,就應趕緊就醫。

  • 腸病毒再奪命!北部4天大男嬰 發病3天亡

    腸病毒再奪命!北部4天大男嬰 發病3天亡

    又見腸病毒死亡,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又增一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一名北部男嬰,出生第四天開始嗜睡、活動力下降,因呼吸困難轉至醫院,西岸心肌炎、肝炎併休克,檢驗為腸病毒,發病第三天就死亡,為今年第6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也是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現在直到至7月底,均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和照顧新生兒的醫療照護機構務必提高警覺。

  • 太陽星全效乳鐵蛋白 打造全家人的健康守護力

    太陽星全效乳鐵蛋白 打造全家人的健康守護力

    新冠疫後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成為家庭照護的重要核心,免疫保健需求日益提升。新上市的太陽星全效乳鐵蛋白,以具有百年科研基礎的日本森永乳鐵蛋白、比菲德氏龍根菌BB536,結合法國黃金初乳與益生元乳酮糖,組成獨家SMART免疫配方,守護樂齡長輩、家庭成員健康。即日起於太陽星官網、中天與蝦皮獨家首賣,搶攻全齡營養市場。

  • 不是蛀牙 醫示警口腔1狀況是免疫警訊:害慢性發炎

    不是蛀牙 醫示警口腔1狀況是免疫警訊:害慢性發炎

    唾液是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線。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唾液裡有數十種免疫細胞,有助攔截細菌、病毒、毒素,不讓它們黏在黏膜上、入侵人體,而口乾就是免疫的警訊,當我們壓力大、講話多、喝水少、熬夜,出現口乾的時候,唾液分泌變少,免疫力也會跟著降低,容易引發身體慢性發炎。

  •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創6年新高 疾管署修正母乳哺餵建議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創6年新高 疾管署修正母乳哺餵建議

    近期腸病毒疫情升溫,腸病毒重症創下6年來最嚴重,全國今年累計7例重症,其中就有5例為新生兒。疾管署本周緊急召開會議,呼籲孕產婦、新生兒落實防護措施,並修正「母乳哺餵建議」,由於母奶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當嬰兒未滿三個月,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應「停止哺乳」。

  • 「國血國用」更安全 血基會拚國產血液製劑占比達8成

    「國血國用」更安全 血基會拚國產血液製劑占比達8成

    台灣自願無償捐血率位居全球之首,已能自給自足,但「血液製劑」仍多仰賴國外進口。台灣血液基金會今日(12)舉辦「國血國用更安心,全民健康有保障」記者會,聚焦我國血液製劑自給能力,國產血液製劑供應占需求不到5成,期望未來逐步達到8成的目標。

  • 奔騰思潮》第一賣血大國的悲歌(葉家興)

    奔騰思潮》第一賣血大國的悲歌(葉家興)

    世界第一賣血大國,不是人口最多的中國、印度,也不是相對貧困的非洲或中南美洲國家,而是人們心目中的富裕國家:美國。2003年,美國血漿出口高達370億美元,成為其第九大出口商品(2004年出口額更超過400億美元),遠超過能源及農產品出口(如大豆約170億美元)。出口金額占全球血液市場高達7成!何以富裕的先進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血液工廠」?深究其背後原因,脫不了資本的牟利動機與社會不平等的悲歌。

  • 腸道發炎 恐加重自體免疫疾病

    腸道發炎 恐加重自體免疫疾病

     腹脹、胃酸逆流、腹瀉、便祕或噁心想吐,都是常見的消化不良症狀,許多人習以為常,或僅依賴成藥緩解不適。專家提醒,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約70%的免疫細胞集中於此,長期消化不良,可能意味著腸道功能受損,導致腸道發炎,甚至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 擺脫皮膚病 平衡免疫是關鍵

    擺脫皮膚病 平衡免疫是關鍵

     「醫生,我該吃什麼才能增強免疫力,比較不會長疹子呢」?皮膚科診間,常會聽到病人這樣問,醫師表示,皮膚疾病通常和免疫功能有關,但免疫功能愈強,反而會讓疾病更嚴重,日常生活應是平衡免疫,而不是不斷食用保健食品或吃補,才不會愈補愈嚴重。

  • 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 北部未滿足月新生兒發病8天不治

    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 北部未滿足月新生兒發病8天不治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今(27)日公布北部一名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被醫院收治治療,但病況迅速惡化,從出現呼吸道症狀到死亡僅短短8天,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